崔玉龍 汪海波 宗 琦
(安徽理工大學土木建筑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工作大規(guī)模展開,各大高校相繼設立了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yè)[1]。中南大學于2002年率先開設,隨后山東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等高校也逐步開設了該專業(yè),到2018年為止,開設該專業(yè)的高校已達60余所。
巖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地質、地質工程和巖土工程等傳統(tǒng)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課程以工程地質學、地質學基礎、水文地質學基礎、巖土力學、基礎工程學等為理論基礎,以工程地質測繪、地質鉆探、物探等為技術手段,需要有扎實的地質學、力學、材料科學和機械理論等基礎知識。
巖土工程勘察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為了適應新興的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人才培養(yǎng)達成度,以往傳統(tǒng)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都需進行改革,特別是要結合專業(yè)特點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2]。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學分制,專業(yè)課的學分逐漸減少,《巖土工程勘察》課程由早期的64學時減至48學時,有些高校甚至減為32學時,課程設計由4周減至2周。一些高校認為對于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yè)的本科生來說,該課程專業(yè)相關性不如巖土工程或者工程地質專業(yè),甚至取消了課程設計。過少的教學學時一方面影響課程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影響教師教學的詳細程度,最終勢必嚴重影響教學質量。
目前常用的《巖土工程勘察》教材主要來源于一些專業(yè)實力較強的地質類院校,他們編寫的教材主要是針對巖土工程、工程地質專業(yè)。對于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yè)來說,這些教材存在內容過多、針對性較弱的問題。不僅如此,隨著勘察技術的發(fā)展,“巖土工程勘察”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xiàn),但是目前公開出版發(fā)行的教材上所能體現(xiàn)的這方面最新的知識內容相對較少[3]。另外,這些教材對于新版本的規(guī)范沒有進行更新,也沒有加入近年來出版的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yè)的相關規(guī)范,比如GB 50838—2015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guī)范、CJJ 221—2015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等。一些高校在編制教學大綱的時候,沒有考慮專業(yè)方向特色,相近專業(yè)都是采用一部教材、一套內容的授課方式,不同的專業(yè)教學大綱完全一樣,只能靠專業(yè)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調整教學內容。
相比本專業(yè)的其他專業(yè)必修課程,比如《地下建筑結構》《深基坑工程》等,學生對《巖土工程勘察》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學生將該課程與《工程地質學》歸為一類,認為只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應付考試,不能深刻理解并應用到工程中去。另外,一部分學生忙于找工作或者考研,對該課程學習興趣不濃,缺乏學習動力,對本課程學習的自我要求較松懈,導致教學效果不好,更無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巖土工程勘察》是一門實用性學科,培養(yǎng)目的在于巖土工程實踐,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各種勘察技能和方法,最終能夠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但是目前的教學方式主要是理論教學,學生缺乏對各項勘察技術、勘察方法和勘察機械的感性認識。巖土工程勘察課程原本就內容寬泛、規(guī)范條文瑣碎繁雜,枯燥的“填鴨式”的理論教學模式更加降低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yè)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極差。
巖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務是:對工程建設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進行論述,并提出解決方案建議;為實際工程的規(guī)劃、設計、施工和運營提供必要的地質依據(jù)和設計參數(shù)[4,5]。
教師備課時應根據(jù)《巖土工程勘察》課程的教學大綱,盡可能選擇與本專業(yè)相近的教材,由于大部分教材內容可能涉及多個行業(yè),教師要針對城市地下空間工程自身的專業(yè)內容有所側重的講解。通常《巖土工程勘察》課程內容可分為三篇:第一篇為技術方法,第二篇為場地評價與勘察,第三篇為各類建筑的巖土工程勘察。第一篇和第二篇為課程的基礎部分,講述巖土工程勘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種勘察技術,第三篇為工程實踐部分,講述各類工程的勘察要點。教材內容較多,在總課時受限的情況下,授課教師要根據(jù)本校本專業(yè)的課程設置情況,剔除該課程與已開課程重復的內容,在剩下的內容中選擇自己的教學重點。
項目導向教學法就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勘察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是一種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6]。其優(yōu)點是讓學生先接觸項目,與老師共同完成一個項目的勘察工作或者一份勘察報告,該過程中學生記錄自己的問題。然后再學習巖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論、勘察技術、勘察方法,掌握各類項目尤其是自己所學專業(yè)涉及項目的勘察要點,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課程的學習目的和對自己職業(yè)生涯的作用,極大提高教學效果。不僅如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更多實際的工程案例引入到教學中來,尤其是本城市、學校附近、本專業(yè)項目的工程案例,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比如,巖土工程勘察中特殊土的勘察章節(jié),將學生帶到學校正在建設的家屬區(qū)建筑場地,認識江淮地區(qū)膨脹土土性,現(xiàn)場進行勘察要點的講解,教學效果非常顯著。盡管教學大綱、課程學時、實習經費等不允許學生進行專門的巖土工程勘察實習或者課程設計,這些就近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條件,可以自發(fā)的參觀甚至去工地實習,增加學生對工程項目巖土工程勘察的感性認識。
以往的課程教學考核采用閉卷考試,考試題型多為名詞解釋、簡答和填空題,考察的內容多是基本概念、純知識性的題目,重視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考察,輕視對學生應用能力的考察。在出試卷時要減少純概念性、知識性的題目,增加綜合分析的題目。或者采用開卷考試的考核方式,重點考核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增加平時成績的權重,將平時成績所占比例提高到50%,考試成績占50%。平時成績中考勤占10%、課堂紀律(重點監(jiān)督玩手機現(xiàn)象)占10%、小組勘察報告的編寫與討論占20%,在教學過程布置三次作業(yè)成績占10%,課程考核重視對學生編寫勘察報告能力的考核。
《巖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地質、巖土工程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主要介紹巖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論、勘察方法及各類場地的勘察要點,該課程內容寬泛、涉及學科較多、工程實用性強。對于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yè)來說,《巖土工程勘察》雖然被定為專業(yè)必修課,但是課時設置較少,甚至取消了課程設計。在不增加課時的情況下,本文提出了幾項課程教學改革措施:結合專業(yè)特點,突出教學重點;以項目為導向,加強案例教學;改變課程考試內容和考核方式,加強對學生應用能力的考核,以期提高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yè)的《巖土工程勘察》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