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下旬BP公司在發布的2018版《能源展望》(以下簡稱《展望》)中論述了到2040年全球能源變遷的推動力和對其有影響的關鍵不確定因素。因能源的變遷速度多變,新的展望范圍考慮了一系列方案。根據其中一種“逐漸演化”的方案,假設政府政策、技術和社會偏好會以一種與近期類似的方式和速度演化,可以做出下列預期:①發展中經濟體的快速增長將推動全球能源需求增長13;②全球能源結構更加多樣化,石油、天然氣、煤炭和非化石能源約各占14;③可再生能源增速最快,將增加5倍,約占一次能源供應的14%,占供應增長的40%;④石油需求在展望期間的絕大部分時段呈增長趨勢,到后期趨于平穩;⑤天然氣需求增長強勁,將取代煤炭成為第二大能源;⑥油氣合計占全球能源需求的一半以上;⑦全球煤炭消耗見頂,很可能中國的煤炭消耗量已穩定;⑧電動轎車約占轎車保有量的15%,但由于使用密度高,將占到乘用車行駛里程的30%;⑨碳排放將繼續增長,說明需要采取一系列全面的行動才能實現決定性的突破。
《展望》的分析涉及燃料種類、能源消費領域、地區、碳排放等多個角度。
石油需求增長全部來自新興經濟體。供應增長在展望初期來自美國致密油,到2020年代后期,隨著中東的石油生產商采取提高市場份額的策略,OPEC將取而代之。交通運輸領域仍主導石油需求,約占全部增長的一半以上。交通運輸能源需求的絕大部分增長來自非道路(主要是航空、海運和鐵路)用途和卡車燃料,少量增長來自汽車和摩托車燃料。在展望末期,交通運輸領域的能源需求增長將停滯。2030年以后,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來源是非燃燒用途,特別是石化原料。
在按行業分析中,《展望》預計發電會占一次能源增長的70%,發電的燃料結構將有重大轉變,可再生能源的份額將會創新高,從目前的7%增長到2040年的15%左右。即使這樣,到2040年煤仍然是最主要的發電能源。
盡管展望期間的運輸量倍增,交通運輸能源僅占一次能源增長量的25%,這一進步反映了車輛燃料利用效率的提高。盡管以天然氣和電力為主的替代燃料增長,但到2040年仍有約85%的交通運輸能源來自石油。
最不確定的是電動轎車銷量的增速。為了評估這種不確定性,《展望》在分析中設計了一種“內燃機禁止”方案,假設全球范圍內在2040年以后禁售使用內燃機的轎車。該方案將導致液體燃料需求量比“逐漸演化”方案減少約1×107bbld(1 bbl≈159 L)。即便如此,按2040年“內燃機禁止”方案推算的石油需求量仍高于2016年。
工業領域燃料用途包括燃燒和非燃燒用途,約占能源增長的一半。非燃料用途中,特別石化原料,對油氣需求的增長最快。盡管日益加劇的環保壓力限制了使用某些產品,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和包裝,導致非燃燒用途需求增速比過去顯著降低,但仍約為其它工業用途增速的兩倍。石油約占非燃燒用途能源需求增長的23,其余13的絕大部分由天然氣來滿足。
在按地區分析中,《展望》認為印度將在2030年代初期取代中國成為全球能源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在2035—2040年間,非洲對全球能源需求增長的貢獻也將超過中國。
在碳排放方面,按“逐漸演化”方案,到2040年,碳排放將增長10%,雖然這遠低于過去25年的排放增速,但仍達不到巴黎協定急劇下降思路的要求。對此,《展望》也設計了一種“更快轉變”的方案,碳排放到2040年要降低50%,該方案比“逐漸演化”方案新增的絕大部分碳減排量來自發電部門,到2040年該部門要實現幾乎完全脫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