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雨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11-000-02
摘 要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任務的落實,供給側結構改革正深入推進,國內大批施工企業將轉型升級、實施走出去戰略,逐步走向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做好境外項目物資供應管理工作,對確保項目目標的順利實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在分析物資管理實施背景的基礎上,闡述了境外項目物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一些物資管理的實施對策,旨在為境外施工企業物資管理提供幫助。
關鍵詞 施工企業 境外項目 物資管理
眾所周知,物質資源(設備、材料、半成品、構件)是施工企業項目管理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施工企業境外項目物資管理,影響著企業能否實現其最大利益,有效控制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據統計資料顯示,在工程施工中,材料費用通常占總成本費用的55%-70%。為了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強化設備材料控制和管理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也是項目管理者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一、物資管理模式的實施背景
(一)國際石油市場的新挑戰
自2014年以來,國際石油市場供應與需求出現明顯不平衡,供大于求的特征逐漸突出。201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開始逐步下跌,尤其是OPEC在2014年11月做出任由市場自行定價并重新實現平衡的政策決定后,國際油價在2015年呈現斷崖式下跌。2016年以來國際油價仍保持低位震蕩,原油市場投資規模縮減,導致中國石油海外項目市場異常嚴峻,生產經營工作進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二)海外項目提質增效發展的需要
伴隨著中國石油行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境外項目物資管理在不斷加強,但改進空間仍然廣闊。由于受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淡薄的市場觀念、“大而全”和“小而全”的體制使得物資管理仍然是海外項目管理的一個非常薄弱的環節,加強和改進物資管理大有文章可做。創新運用管理模式,做好物資供應工作、提高物資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是提高公司海外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支撐。物資管理對石油項目而言意味著加強供應商管理、降低采購成本、縮短采購周期、減少庫存、提高勞動生產率和采購產品質量。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油田海外項目企業經營方式向專業協作化、一體化發展,物資管理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通過緊密合作,信息共享,各自資源發揮最大效率,快速響應需求,才能實現共贏目標。
二、境外項目物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境外項目管理經驗缺乏
從國內將物資采購發運至國外項目,要涉及采購、包裝、集港、商檢、報關、海運、保險、清關和境外內陸運輸等諸多環節,要與供應商、商檢代理、報關代理、船公司、業主方、收貨人等方方面面發生業務聯系,會遇到海運時間、出口退稅、出口配額限制、工程所在國進口限制、資源供應、執行標準、計量單位、貿易方式、關稅政策、匯率變動、結算貨幣、氣候因素、交通運輸、時差等一系列問題,面臨較多不確定性和風險。
(二)物資供應規劃不足
考慮問題不周全,系統性不強,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統籌兼顧的境外項目物資采購總規劃,用以指導整個項目的物資供應管理工作。
(三)國內外溝通交流不暢
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溝通不順暢,在復雜多變的市場情況下,沒有及時準確地把握材料市場動態,建立一套企業內部物資價格信息系統。在境外缺少與中國駐外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中國商會、大型央企、所在國投資促進局等單位機構的有效交流溝通。
三、物資管理重點及實施策略
(一)提高物資管理水平
管理層要充分認識到海外項目影響因素多、施工周期長、工程造價高、組織協調困難、外部因素多變等特點,投標班子成員要前往工程所在國實地咨詢了解投資、會計、稅務、外匯管制政策和法律環境。相關專業人員,審慎識別評估各類風險因素,分析承包合同內容及條款,把風險最大程度控制在本企業可承受范圍之內。主動向長期做境外項目的同行學習請教,邊學邊做,在實踐中逐步掌握業務流程、具體要求和工作標準,鍛煉隊伍,培養人才,提高能力。組織企業內部學習培訓,邀請相關方面專家和專業人士來企業舉辦專題講座,進行具體指導。加強與供應商、商檢、報關、清關、業主方、設計、監理、項目部等各方面的信息交流溝通。
(二)完善物資采購方案
充分發揮國內外兩個市場的作用,制定采購方案,講求采購策略。在確定某類物資是由國內發運,還是當地采購時,不僅要掌握國內采購原價,還要測算包裝、集港、商檢、報關、海運保險、清關、代理服務費、境外內陸運輸等各項費用,通過綜合比對后,擇優選擇采購方案。在國內發運物資選擇貿易方式時,通常選擇《工程物資》方式,而非《一般貿易》方式。因為,一方面中國政府鼓勵企業以工程總承包模式帶動設備物資出口,另一方面工程所在國政府也會在稅收政策方面支持工程項目建設,其征收的進口關稅要比《一般貿易》方式低很多。但有一個風險,《工程物資》貿易方式下,收貨人是項目業主或投資人,在確定貿易方式之前,發貨人要與項目業主或投資人簽訂相關協議,待物資清關抵達施工現場后,憑報關清關相關單證,及時辦理產權轉移手續。
例如,將施工運輸車輛發至國外項目,需要考慮項目所在國道路交通規則、駕駛規則、尾氣排放標準、關稅稅率、維修服務等因素。再比如,接卸設備出口,還要考慮廠家技術人員前往施工現場,為安裝調試提供技術支持等因素。
(三)制定科學的物資管理計劃
首先要根據工程項目的設計圖紙和施工組織設計,由技術部編制物資需用量計劃,然后根據施工進度計劃,制定物資采購計劃,經主管領導審批后進行采購。制定工程物資采購計劃,首先要確保物資的數量、型號規格完全正確,如若物資進場后再發現計劃數量或規格型號有誤時,將會造成重大的時間和資金損失,因為在國外訂購的物資基本無法退貨,即使能退成本也會很高,而重新采購耽誤的時間對工期造成的損失更是不言而喻。
其次,要重點考慮的是提前期時間。由于國際工程物資的采購周期比較長,運距較遠,而且在運輸途中還存在不可抗力等意外風險,因此一定要留足富裕時間,提前做好計劃,以保證材料能按時到達工地。
(四)提高物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首先,抓住中國油田工程持續改革的契機,在充分調研和掌握海外項目物資供應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按照新模式的思路,大力推進海外項目物資供應體制機制建設,強化物資供應工作的歸口管理、集中采購,提升海外項目物資供應管理和業務操作水平。
其次,推進信息化物資管理的建設,加大對海外項目物資供應信息化建設所需的資金、人員等方面的投入,充分運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加快建設統一的海外項目物資供應管理和操作信息化平臺,滿足新模式下中國油田工程海外項目物資供應工作的實際需要。
四、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施工企業境外項目物資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項目成敗與企業經濟效益。目前到境外施工的中國企業在物資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問題。為此,境外施工企業管理層必須做到思想重視、準備充分、嚴控風險,同時要編制科學、經濟、合理的物資采購總規劃,,做好境外項目物資供應管理工作,對確保項目目標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 莊延鋒.油田海外項目物資供應鏈管理模式的構建[J].現代經濟信息,2017(07):23-24.
[2] 冷鑫.中國石化海外石油工程項目物資供應模式研究[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19(02):63-67.
[3] 李玉成.國際工程設備物資管理重點及實施[J].經營管理者,2017(11):3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