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堅 劉長宏

摘要目的:探討消化內科常見不合理用藥問題。方法:選擇消化內科住院患者800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結果:800例樣本中,不合理用藥90例,主要類型有用藥劑量過多、藥物重復使用、聯合用藥不合理和聯合用藥出現不良反應。結論:合理用藥是獲得良好治療效果的基礎,臨床應該盡量避免不合理使用藥物。
關鍵詞消化內科;不合理用藥;分析
消化系統疾病是一種普遍且復雜的疾病,及時合理的處理是確保患者能夠及時復原的前提,但在臨床上許多患者依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藥的情況,對疾病的復原治療以及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要采取各種方法,避免不合理用藥,確保患者的康復。
資料與方法
2014-2016年選擇消化內科住院患者800例為樣本進行不合理用藥分析,其中男534例,女266例,年齡23~60歲,平均(38.5±4.7)歲。
方法:對800例消化內科患者使用藥物情況進行探討,對其中不合理用藥患者的情況進行深入討論研究,研究更多的辦法以減少患者不合理用藥情況的發生。
觀察指標:將消化內科住院不合理使用藥物的患者,以及不合理使用藥物的類型和原因作為觀察指標。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用藥不合理情況:2014-2016年我院消化內科存在不合理用藥患者達到90例,2014年不合理用藥住院患者28例,2015年不合理用藥住院患者36例,2016年不合理用藥住院患者26例。在上述不合理使用藥物的患者案例中,藥物使用劑量過多占比24.4%,重復使用藥物占比30%,聯合使用藥物不合理占比17.8%,藥物聯用出現不良反應占比24.4%,見表1。
討論
臨床消化內科學領域的非合理用藥因素,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反復使用同類藥物:由于新技術的不斷進步,更多的新藥物被開發,許多新藥漸漸投入臨床使用,能夠達到不一樣的治療目的。一些藥物很有可能在治療疾病時達到相似或者相同的藥效,然后同一患者在治療中可以接受不同的診治,因此醫務人員在開具處方時就會發生重復使用藥品的情況。對此,臨床醫生應加強自身的學習,并熟悉藥物成分,深入了解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仔細分析患者的病歷,以避免這些問題發生。②藥物使用劑量過多:治療消化內科疾病的藥物使用時,藥物劑量過多主要表現為亂用抗生素及大劑量使用藥物。大劑量使用藥物多指的是患者使用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藥物有很多,人體很難吸收這些成分或有效排除,從而導致一系列的不良反應,涉及使用抗生素,通常約2周的抗生素治療可獲得良好的效果,但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會導致患者體內產生耐藥性,從而造成各種不良反應,臨床醫生必須采用合理的劑量,特別是臨床使用的抗生素。③聯合用藥不合理:在治療大多數消化系統疾病時都需要聯合用藥,一旦出現聯合用藥不合理的情況,可能導致療效降低,甚至造成藥物間發生拮抗作用。另外聯合用藥之間存在不相容性,也會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延誤治療,嚴重的可能會危及生命,醫務人員在治療時,應充分了解藥物的適應證,降低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做好一系列的醫療預防工作。④聯合用藥出現不良反應:若兩種藥物的作用機制和不良反應相似,聯合應用則可能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甚至加重患者病情。醫生增強臨床藥理學知識和對聯合用藥不良反應的認知,逐步提高醫療水平。
總之,醫生應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和責任感,并定期接受培訓,應當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并在給患者治療過程中積極溝通,當發生不合理用藥現象時,立刻實施補救措施,以提高消化內科疾病用藥的安全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