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玉
摘要心臟驟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很多因素均會導致心臟驟停的發生,及時正確的心肺復蘇對患者的成功救治具有重要的影響。文章介紹院外運用心肺復蘇術成功救治心臟驟停1例,為臨床提供探討。
關鍵詞心臟驟停;心肺復蘇;分析
對心臟驟停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因為心搏驟停發生后的黃金搶救時間僅4 min,假如第一目擊者不能進行正確的院前急救而僅僅等待專業救護組織,超過10 min的急救,生存機會渺茫,或者即使救治過來也可能是植物人,嚴重影響個人及家庭的生活質量。筆者1年前運用心肺復蘇技術成功救治1例心臟驟停患者,隨訪1年多,患者工作、生活質量滿意,現報告如下。
病歷資料
患者,男,46歲,于2015年1月8日早上8:13突然摔倒。當時患者平躺于地上,頭部有血,面色青紫,眼睛半合,張口呼氣,迅速拍打、呼叫患者沒有任何反應,頸動脈也未觸及搏動。立即為患者實施心肺復蘇術(CRP),檢查證實患者呼吸道通暢后開始為患者實施胸外心臟按壓,用左手掌根緊貼患者的胸部兩乳之間,兩手重疊,左手五指翹起,雙臂深直,按照按壓幅度5 cm,頻率100次/min,持續按壓,發現患者臉色青紫有所轉輕。10min后,經120專業急救人員救治后呼吸慢慢順暢。
在住院近1個月時間,患者做了全面檢查,排除冠心病、心肌病、肺栓塞等心臟疾病,由于患者有房顫病史,所以最后考慮心臟驟停原因是心電紊亂引起室顫所致。
討論
心臟驟停是指心臟射血功能的突然終止,大動脈搏動與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腦)嚴重缺血、缺氧,導致生命終止。引起心搏驟停最常見的原因是心室纖維顫動。早發現、及時啟動急救反應系統是復蘇成功的關鍵。倡導第一目擊者實施CPR,確立復蘇的醫療質量系統,及時有效的現場復蘇和積極有效的后續治療是搶救心跳呼吸驟停患者成功的關鍵措施。普及CPR知識,加強院外急救人員初一高級救生術(BLSD-ACLS)培訓和復訓,及時有效的循環血容量復蘇是心肺復蘇成功的關鍵。本例院外成功救治經驗是施救人員判斷準確,救治及時,操作技術規范,CPR心臟按壓持續進行,120急救及時到位和上級醫院的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