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玲
(樂陵市水務局,山東 樂陵 253600)
“十二五”以來,樂陵市大力推進實施了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平原水庫建設、河道治理、節水灌溉、村村通自來水等一大批涉及民生的水利工程,水利建設成效顯著,抗旱防汛能力大幅提升,水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水利保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2011年以來,樂陵市全面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014年實現了全覆蓋,通過碧霞湖水廠和龍泉水廠聯合調度,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通過實施水網工程對部分支溝進行清淤治理,通過實施病險涵閘維修工程恢復建筑物功能。防洪除澇工程建成后,防洪減災能力大大提升,實效顯著。農村水利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通過實施引黃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小農水重點縣等項目,擴大了灌區效益,農田灌排體系薄弱狀況得到改善,灌排能力得以恢復。
為提升工程的建設管理水平,采取多種措施,加快了工程信息化建設步伐。搭建抗旱防汛服務指揮中心,樂陵市水資源深井無線監控系統、樂陵市雨水情自動測報、樂陵飲水安全信息管理系統等信息平臺,建立了各級水利執法隊伍,形成了比較健全的執法體系。
“十二五”期間,河流防洪基礎設施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進行重點治理,重要建筑物功能恢復,河道萎縮現象有效改善。但是,中小河流的特點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漲暴落。樂陵市中小河流沿岸重要集鎮和糧食生產基地局部防洪設施偏少、標準較低,甚至個別部位處于不設防狀態,遇到常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較大洪澇災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加之不合理的攔河設障、向河道傾倒垃圾、違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現象日漸增多,對所在地區城鄉的防洪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樂陵市位于德州市東北部、李家岸灌區末端,灌區引水主要集中在灌溉季節,非灌溉季節引水量偏少,主要靠河道及溝網攔蓄。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樂陵北部大孫、黃夾等鄉鎮位于地下水超采區,樂北地勢高亢,引水困難,水資源匱乏。另一方面,未經處理的污水進入自然水體,與雨水資源混為一體,導致可供水量減少,造成水質性缺水,加劇了水資源供需矛盾。
從全市農田水利工程及管理現狀來看,普遍存在著工程配套程度低、老化損毀嚴重、排水系統不健全、灌溉工程標準低、用水效率不高等問題。中小型灌區干支渠完好率低,末級渠系改造率“十二五”提高至30%,還需進一步改造,農業整體抗御旱澇災害的能力不強。另一方面,節水灌溉開展以來,“十二五”期間覆蓋范圍達到20%,大部分農田灌溉技術落后、灌溉效率不高,還須大力普及節水灌溉。
一是多龍管水的體制仍未改變,嚴重影響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水務一體化管理仍未實現;二是水利投資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仍不健全,投入不足,水價偏低,水利工程供水長期虧本運行,水利工程重建輕管現象仍很嚴重;三是規費收取和執法力度不夠,在水利規費征收遠達不到公路、交通、通信等部門收費力度,而在執法方面也達不到公檢法強制執行力度。
1)水資源配置骨干工程建設。通過實施骨干河道連通,實現水源互補共濟,實施德惠河與馬頰河連通等工程,并啟動樂北引調水工程,緩解樂北水資源匱乏問題。
2)農田排灌網絡建設。為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重點實施孟家灌區生張灌區、閆家灌區、趙灘子、寨頭堡鄉、花園鎮劉武官片區、鄭店鎮王集片區、化樓鎮張屯片區等末級渠系改造項目,到2020年全市建設起以“旱能灌的上、灌的好,澇能排的出、排的快”為特征的農田水利灌排工程體系。
3)城鄉供水工程。在“十二五”城鄉供水全面覆蓋的基礎上提質增效,重點實施樂陵市碧霞湖水廠改造和擴建工程、新建丁塢水廠工程及管網工程,樂陵市城鄉供水管網改造工程。
“十三五”期間,按照人水和諧,給洪水以出路的原則,開展河道整治、病險水閘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洼地治理等重點防洪減災工程建設。繼續推進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提高河道防洪除澇能力。重點實施樂陵市中型節制閘除險加固工程,恢復引蓄能力。繼續實施鐵營鎮循環經濟示范園防洪減災工程,構筑堅實的防洪減災體系。實施樂陵市楊安鎮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確保水庫效益安全發揮。
非常規水源體系主要是雨洪資源利用工程。規劃建設洪水資源利用工程,加強水庫挖潛改造,重點實施后顏水庫、小屯水庫、彭家水庫、前張水庫。大力開展河道攔蓄工程建設,以小型農田水利項目縣為推動,建設機井、坑塘、小水庫等一大批小水源工程,重點實施樂陵市小型水源工程,提高農業供水能力。
以小型農田水利項目縣建設為契機,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以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目標。工程建設堅持高標準,溝、渠、路、林全面配套,達到田成方、溝成網、樹成行;積極發展管灌、滴灌、噴灌、微灌等多種形式的高效節水工程,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以水系生態建設為中心,重點實施樂陵市楊安鎮陳家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樂陵市鐵營鎮小白張風沙片綜合治理工程。實施水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重點項目,主要為大橋溝生態治理工程、碧霞湖水生態科技園工程、善化橋溝生態治理工程、躍豐河北段生態治理工程、馬家溝水生態治理,恢復河流生態功能,重點實施樂陵市超采區綜合治理,減少地下水漏斗區面積。對城市主要水源地和主要河流水質進行監測。
到“十三五”期末,樂陵市水利信息化工作達到全省同行業先進水平,構建起覆蓋全市及重點水利工程的水利信息網,建成全市完備的雨情、水情、工情、墑情自動測報系統,市水利數據中心基本建成,健全水利信息管護中心,形成統一的水利信息化基礎支撐平臺,使水利信息采集、傳輸、處理系統化、高效化,資源實現集成、共享,實現全市地表水、地下水、客水、蓄水、雨洪水優化調度、高效利用,全面提高水資源與水質監測、水利工程運行調度監控、防汛抗旱指揮決策的自動化、科學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