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嬌 ,孔文苑 ,張瓊月
(1.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14;2.濟寧市泗河管理處,山東 濟寧 27200)
2016年1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意見中明確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基本原則為堅持綜合施策、堅持兩手發力、堅持供需統籌、堅持因地制宜。其中堅持兩手發力的原則中提出農業水價改革總體上不增加農民負擔,對于這一點在改革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疑問,現狀農業水價的整體狀況普遍偏低,農業水價改革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價,農民負擔怎能不增加呢?通過一系列研究與計算,筆者認為農業水價改革總體上沒有增加農民負擔。
下面以寧津縣某灌區為例進行計算分析。該灌區有3157農戶,灌溉面積1473.33hm2,共有機井369眼,井深度40~60m,屬于機井管道灌溉方式。該灌區工程固定資產為1900萬元,由1個用水戶協會管理,協會管理人員10人。本文通過傳統灌溉方式、改進的灌溉方式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后的灌溉方式等3種情形來計算該灌區農戶每年灌溉所需費用。
傳統灌溉方式是指幾家農戶合打一眼機井進行灌溉,該灌區按9戶合打一眼機井計算。平時9戶人家的青壯年勞力都出外打工,只有在灌溉時回家勞作,每次灌溉時每戶均回來一個勞力進行灌溉。這種灌溉方式灌溉所需費用組成為工程折舊費、電費、誤工費等。
1)工程折舊費。打井費用按25000元/眼計算,水泵按2500元/臺計算,工程固定資產為27500元。工程折舊年限取20年,按平均折舊計列,年工程折舊費為1375元,每戶費用為152.8元。
2)電費。每戶0.47hm2地,灌溉次數為5次/年,水泵設計流量為20m3/h,灌水定額為750m3/hm2·次,灌溉時間為37.5h/hm2·次,一戶灌溉時間為17.5h/次,電機功率為4kW,用電量為70kW·h/次,農業用水電價按0.75元/kW·h計算,則電費為52.5元/戶·次,年灌溉用電費用262.5元/戶。
3)誤工費。青壯年外出打工一般從事的體力勞動,工資約為150元/人·天,回家灌溉一次要耽誤3d時間,3d工資加上來回路費一共費用為650元/人·次,灌溉次數為5次/年·戶,一年灌溉誤工費用為3250元/戶。
4)總費用。通過前面的計算分析,每戶的灌溉費用為3665.3元/年。
改進的灌溉方式是指灌溉時9戶中只有3戶各回來一個勞力,除灌溉自家的耕地外,還為其他戶灌溉。所需費用具體如下:
1)折舊費、電費。如果灌溉時只有3戶各回來一個勞力,輪流給9戶灌溉。折舊費、電費等都與前面一樣,分別為152.8元/戶、262.5元/戶。
2)誤工費。由于只回來3個勞力,灌溉一次每人要耽誤5d時間,5d工資加上來回路費一共費用為950元/人·次,灌溉次數為5次/年·戶,一年灌溉誤工費用為4750元/人,3人共14250元。誤工費用由9戶均攤,則灌溉誤工費用為1583.3元/戶。
3)總費用。由此計算,每戶的灌溉費用為1998.6 元/年。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后的灌溉方式是指農業灌溉由用水戶協會或者供水公司統一管理。灌溉時勞力不用回家,由用水戶協會或者公司統一進行灌溉,每戶只許繳納相應的水費。
由于本灌區為井灌區,末級渠系工程水價與終端水價是一樣的。末級渠系供水水價由固定資產折舊、管理費用、配水人員勞務費用、維修養護費、電費或燃料動力費用、水資源費等構成。
1)工程折舊費。根據《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田間工程折舊年限取20年。該片區工程固定資產為1900萬元。按平均折舊計列,則年工程折舊費分別為95萬元。
2)管理費用。根據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編制定員試行標準》等有關文件,管理費用包括人員工資及協會日常經費等。該灌區由1個用水戶協會管理,協會管理人員10人。人均年工資5000元,其他費用年支出為2000元。管理費用小計5.2萬元。
3)配水人員勞務費用。灌溉時聘用配水人員10名,灌溉一次需要6d時間,每年灌溉5次,勞務費人均600元/次。勞務費小計勞務費3萬元。
4)工程維修費。維修費按固定資產原值的1%提取,年維修費為19萬元。
5)電費或燃料動力費用。燃料動力費主要為泵站的電費,灌區電費為0.75元/°,灌溉次數為5次/年,水泵設計流量為20m3/h,灌溉時間為37.5h/hm2·次,總灌溉時間為276250h/年,電機功率為4kW,用電量為110.5萬kW·h/年,則電費為82.9萬元。
6)水資源費。依據《山東省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山東省人民政府令135號令,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農業灌溉暫不收取水資源費。因此,本次不再計列。
7)農業水價。經分析計算該灌區總費用為205.1萬元/年,該灌區年總用水量552.5萬m3,因此,該灌區的工程全成本水價為0.37元/m3,運行維護成本水價為0.20元/m3。
8)總費用。根據以上計算分析,每戶每年用水量為1750m3,按全成本水價計算每戶灌溉所需費用為647.5元/年。
通過上述三種情形的對比分析(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通過灌溉方式的轉變,農戶每年所需灌溉費用從3665.3元/年降低到了647.5元/年,農戶不僅減少了用在農業灌溉上的費用,而且減少了花費在農業灌溉上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不是簡單的通過提高水價來達到促進農業節水、保障農田水利工程良性運行的目的,而是通過轉變農業生產組織方式、管理方式和用水方式,充分利用農村用水戶協會或者供水公司等服務運行模式,讓農民在不增加負擔的同時,提高節水意識,促進農業生產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表1 不同灌溉方式農戶每年灌溉所需費用對比 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