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江美,張衛勇
(1.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2.山東省膠東調水工程寒亭管理站,山東 濰坊 261100)
為緩解膠東地區嚴重的缺水現狀,保障調水工程沿線的供水安全,引黃濟青改擴建工程共分為兩個階段實施。其中第一批項目中濰坊段的渠道襯砌工程施工任務已于2015年11月全部完成,工程主要包括渠道襯砌、渠道清淤和堤防加固工程等內容,渠道總長度30.638 km。
第二批實施項目將在確保沿線供水安全的前提下,計劃于2018年實施。工程主要包括輸水渠襯砌、河道清淤及水位觀測井工程等,渠道總長度42.953 km。主要工程量為拆除外運舊混凝土2.4 萬 m3,渠道清淤 21.7 萬 m3,襯砌 91.2 萬 m2,預制及安裝混凝土板3.6萬m3,鋪設保溫板94.1萬m2,復合土工膜148.5萬m2,埋設塑料排水盲管13.9萬m等。
改擴建工程第一批實施項目中的寒亭段長11.562 km,主要進行渠道襯砌、清淤及堤防加固等工程,工程總投資2 818.0萬元。排降水工作分為兩部分,具體如下:
1)井點降水方案。施工時對外側明水較多、水壓力偏大的央贛路至崔家河倒虹段,在右岸堤頂內肩每50.0 m打φ0.6 m、深25.0 m井一眼,共177眼。排降水開始前疏通好排水通道:在井點外側堤肩開挖一條1.0 m×1.0 m、坡降1‰的排水溝,全斷面鋪設塑料膜以利于防滲導水。經過近10 d的連續降排水,降水效果明顯,使渠道具備了干坑施工的條件。
井點排降水效率高、降水速度快,但井點排降水有其以下特點:①打井、排水溝開挖及鋪塑、變壓器(200 kvA*2臺)、電纜、2.2 kW潛水泵及控制設備等物資采購投資較大,設備看護、水泵運行等費用較高,而且打井周期較長,需在施工進場前完成該項工作。經核算,該項排水投資約91.5萬元(機電設備殘值按原值的0.65倍核減)。②沿線布置的井點、輸水軟管及8 m堤外堤肩的排水溝等設施導致右岸施工場地變小,減少了混凝土板、復合土工膜、保溫板等物料的提前儲備量,制約了后續大規模施工的開展,對施工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③渠底無明水,干坑施工有利于預制混凝土板、渠底混凝土澆筑、土工膜鋪設等工序的展開,渠底雜物的清理外運相對方便;但對堤內坡面土方的灑水夯實、勾縫的養護等方面造成一定影響。④施工結束后,需對井口進行封堵或者采取防護,費用相對較高,后期處理相對麻煩。
2)渠底明排水方案。對兩側明水相對較少、水位相對較低但稍高于渠底的崔家河站至寒壽界段(3.019 km),按照節省投資的原則,未設降水井。因輸水河已連續輸水1年多,堤體內含水量已達到穩定并偏高,渠底存在較多明水且施工時堤腳持續滲水,為此采取了以下排水方案:①對存在混凝土護底的渠段,在渠底中間順堤每50 m開挖0.6 m×0.6 m×0.6 m的集水坑,置水泵1臺,隨時將渠內明水及滲水抽排至堤外;施工完成后用碎石、中粗砂回填,最后用抗凍防滲C30混凝土進行澆筑封堵。②原設計渠坡底部的導水盲管,每隔36 m安置逆止式集水箱及φ0.08 m出水管一處,因其無法滿足施工時的堤身排水要求,為此在逆止式集水箱間每6 m增設φ0.05 m的導水管,該段共增設導水管600余根,較好地解決了堤身的排水問題,待底部砌板鋪設完成后用砂漿進行封堵。③在齒墻堤坡交界處每50 m與集水坑平行設置0.3 m×0.3 m×0.3 m的匯水坑,增強坡腳處的排水;匯水坑與集水坑間開溝槽聯通及時導走坑內存水,施工完成后用抗凍防滲C30混凝土澆筑封堵。④將渠內護坡第一層的預制混凝土襯砌板變更為現澆抗凍防滲C30混凝土,降低因渠底存水導致的質量隱患,提高工程質量。⑤依據設計,該段有340 m的渠底進行現澆混凝土,施工時在渠底中部,在設計渠底基礎高程下順堤鋪設2‰坡降的導水管一條;該段設置3處1.0 m×1.0 m×1.0 m的集水坑,集中外排匯水,待渠內坡砌板鋪至第四層后用抗凍防滲C30混凝土澆筑封堵。
相比較井點排降水而言,渠底明排水具有以下特點:①布置的渠底集水坑、鋪設的導水管、購置的水泵及發電機等方面的投資較小,人員管護及發電設備運行費用較低。經估算,該段明排水投資13.82萬元(機電設備殘值按原值的0.65倍核減);對比同等距離井點排降水(寒亭段8.543 km)該項投資39.12萬元,費用節省55.79萬元(換算為每1.0 km節約6.53萬元)。②堤頂施工場地面積相對較大,物料的儲備等工作便于提前進行,有利于后期大規模施工的開展、加快施工進度,利于搶工。③因渠底存在明水,便于堤內坡基面土方的灑水夯實及勾縫后的養護工作。④渠底明排水的時間相對較長,排水時間持續約18 d,但運行費用相對較低,可與砌板同步進行。⑤因渠底存在明水,為保障第一層砌板的工程質量,將第一層預制混凝土板改為現澆混凝土,施工相對井點排降水慢,渠底雜物清理相對較慢。
對比上述兩種不同的排水方案,可以看出:相對于井點降水,渠底明排水能顯著降低工程費用,利于砌坡物料儲備及在必要時的搶工,并能夠保障工程質量,同時對工期亦無明顯影響。
引黃濟青改擴建工程第二批實施項目濰坊段長42.953 km,渠道沿線周邊的水文地質情況與已實施的寒亭段類似,堤頂寬度右岸仍為8.0 m、左岸為4.0 m。但渠道斷面及排水設計卻有其不同的地方:一是部分渠段渠底寬度較第一批的寒亭段寬,渠底寬度大于10.0 m的渠段長約32.9 km;二是第二批項目中兩側渠坡設有戧臺的渠段長約14.3 km;三是設計中,渠底中央設置集水暗管的渠段長約19.0 km,渠坡設置2道集水暗管的渠段長約23.6 km。
為此建議如下:一是施工前提早研究排降水方案,分段討論確定最優方案。二是對渠底寬度大于12.0 m的渠段,因施工場地不變,斷面積增大,施工所需物料增多,為此該段宜采用渠底明排水的方案實施;必要時,可在渠底部加密集水坑、匯水坑,由間距50 m變為30 m,以增強排水效果。三是對存在戧臺的14.3 km段,其渠底寬度大于13.0 m,排降水工作難度更大,且應充分利用渠底、渠坡集水暗管的有利條件,有針對性地在渠坡加密增設φ5.0 cm的導水管、在渠底開挖集水坑以便加強排降水工作,預計沿線將增設φ5.0 cm導水管2.2萬余根。四是對改擴建工程第二批實施項目濰坊段的其它渠段,可視情況采取合理的排降水方案;若經研究該措施排水無法滿足施工要求,可在施工采取井點降水與渠底明排水相結合的方式實施排降水工作。
據測算,渠底明排水比井點降水每1 km能節約投資6.53萬元,整個濰坊段若采取渠底明排水的渠段按長37.0 km推算,僅此一項將節省工程投資241.6萬元。節約的工程費用十分顯著,且渠底明排水對渠道右岸堤頂施工場地影響較小,有利于混凝土板等物料的提前儲備,便于后期大規模施工的展開及保障施工質量。如推廣到整個改擴建工程,則投資節約的效果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