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徐 鋒 曹 鵬
(蘭州交通大學,甘肅 蘭州 730070)
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版)將場地設計相關知識設置在建筑設計核心知識單元。分為場地與環境概念、場地地形分類、城市—鄉野環境、場地涉及的要素、環境影響要素、場地設計共5個知識點,參考學時為80學時,約為建筑設計核心知識總學時數的10%,其中環境影響要素和場地設計為掌握要求[1]。
場地設計部分是建筑師及規劃師工程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90年代,為適應中國加入WTO的形勢要求,國家實行了注冊建筑師和注冊規劃師執業認證制度,并在一級注冊建筑師考試大綱中開設了《場地設計》科目。2000年,全國建筑學專業指導委員會確定《場地設計》為高等院校建筑學專業的一門選修課[2]。
通過場地設計課程的教學,應使建筑學專業學生達到以下幾方面的學習目標:1)樹立學生從場地出發進行建筑設計的觀念,建立建筑和場地條件自然結合的設計思想。2)掌握場地自然條件、建設條件和城市規劃設計條件的相關原理知識。3)根據場地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進行簡單的場地分析與設計。
場地設計條件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自然條件包括地形、氣候條件和地質水文等條件。社會條件包括地域建筑文化、場地內外建設條件和城市規劃相關法規、規范對場地建設的公共限制。它們共同決定特定場地的設計和建筑設計。
該部分教學方式以基本原理、設計規范講解和小設計訓練相結合,學生通過實踐訓練,應熟練掌握建筑設計過程較多的規范數據,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升。居住區規劃設計是該部分內容理想的教學案例手段,居住區占地面積大,場地高差也大;居住區規劃設計要考慮日照間距、防火間距、退道路紅線、用地紅線、建筑高度控制、容積率、綠化率和停車等一系列限制條件。
場地總體布局是設計構思的初步表達,決定建筑創作的成敗,是整個設計的關鍵環節。場地總體布局貫穿于建筑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全過程。場地總體布局設計應使用合理、技術安全可靠、建設經濟,使建筑物的內部功能與外部環境條件彼此協調,有機結合。通過設計任務和設計條件的搜集、整理、分析研究,明確主要問題,處理好各種制約因素之間關系,利用有利條件啟發設計構思。特定場地的設計條件和制約因素是激發設計創作靈感的源泉,有利于形成個性鮮明的設計作品。
場地總體布局應在考慮場地使用分析和場地分區的基礎上,處理好建筑布局、場地內部交通組織、場地與城市道路交通關系,設計符合場地物理環境和審美要求的綠化布置。該部分教學方式以建筑設計案例討論與講解相結合,總平面圖與鳥瞰圖對照,有助于學生理解場地設計條件的限制和建筑師的具體設計構思,培養學生總體思考設計的能力。綜合醫院功能復雜,設計過程中功能分區及流線組織要求高。經典建筑設計案例可以提高學生理解建筑、認識建筑設計的能力。
豎向設計是場地總體布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豎向設計一般是在總體布局之后進行的。優秀的豎向設計應能使場地排水路徑簡潔、土方量最少、結合地形地貌創造優美的場地建筑空間和使用功能的合理。該部分內容涉及到建筑學專業學生不愿進行的大量計算過程,講解過程比較枯燥。要通過該環節的教學,使學生深刻理解豎向設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學目的使學生根據總平面圖布置圖,合理確定場地的豎向布置形式,確定場地各部分平整標高和建筑室內外標高,確定廣場和道路關鍵點的標高、排水坡度,合理設置擋土墻或邊坡等內容。設計等高線是豎向設計的教學難點。教學過程中結合居住區案例講解和練習,增加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提高學生注意力。
景觀環境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人們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優美的環境景觀使人身心愉悅,機械生硬的環境很難滿足人們對場地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景觀環境和建筑物是建筑創作表達的圖底關系,優秀的建筑形體需要景觀綠化來協調或對比。當然景觀綠化設計選擇要符合當地的氣候環境和自然資源,使其使用維護經濟、生命力長久。
教學內容包括綠化布置、環境設施、豎向設計、園路設計、種植設計和管線設計等方面內容。
場地內工程管線種類繁多,一般包括給水排水管線、電力電信管線、熱力燃氣管線等。各種管線的性質、用途、技術要求和管徑大小各不相同,由各專業分別設計。管線綜合的目的是確定各種工程管線在地上、地下的敷設位置,協調各種管線之間、管線與建構筑物之間的矛盾,使復雜的工程管線合理敷設在道路或綠地下面,滿足使用要求條件下節約建設用地,為以后工程管線的維護創造有利條件。教學目的使學生熟悉基本原理知識,掌握工程管線的布置原則和優先敷設位置,對工程管線管徑大小和空間位置關系有宏觀感受。教學方式應以案例講解和校園實際參觀為主。
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版)場地設計相關知識參考學時為80學時,大部分高校設置課程為2個學分、32學時,學時設置感覺偏少。該課程為選修課,使學生對該門課程重要性認識不足。
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筆者認為不適合該課程設置目標,不利于學生對繁雜知識點的掌握學習,教學效果一般。看似簡單的易懂知識點,在后續建筑設計中錯誤百出或者沒有考慮到,導致建筑方案存在致命缺陷。老師后續建筑設計課教學中一遍遍重復場地設計的基本知識,浪費了學生設計課堂和課后時間。所以場地設計課應加大實踐教學環節,參照注冊建筑師考試場地作圖設置訓練題目,以提高教學效果。
場地設計課程目前尚無國家統編教材,有姚宏韜主編的《場地設計》、哈爾濱建筑大學張伶伶主編的《場地設計》、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趙曉光主編的《民用建筑場地設計》、閆寒主編的《建筑學場地設計》、劉磊主編的《場地設計》等,可推薦為學生學習參考用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趙曉光主編的《民用建筑場地設計》講解及例題計算過程詳實,實際工程案例圖文并茂,筆者一直參考使用。小設計訓練題目參考全國一級注冊建筑師場地作圖真題設計,學生學習效果良好。
場地設計是建筑設計創作的基礎,通過該課程教學應使學生理解場地分析和設計的重要性,使學生學會尊重場地、合理利用場地。課程應開設在三年級比較合理。主干設計課任務書布置時應注意場地條件的豐富詳實,限制條件較多,有利于建筑學專業學生方案設計成果的多樣性和創新性。
[1] 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2] 趙曉光.民用建筑場地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