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 王清民
摘 要:王船山生活于明末清初,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王船山非常痛恨官場的腐敗,認為這是國家滅亡的重要原因。王船山廉政思想是一個整體,把培養官德作為內因,也是廉政的基本內容,提出了具體的培養途徑。而權力的監督作為廉政思想的外部因素,內外相結合增強廉政的力量。提倡權力制衡機制是廉政建設的關鍵,以防止皇帝獨攬大權,做出錯誤的決定危害社稷,其思想對當代的廉政建設具有一定啟發。
關鍵詞:王船山;廉政思想;官德;監督;權利平衡
中圖分類號:K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8)01 — 0056 — 03
王船山,出生于湖南衡州府(今湖南省衡陽市)城南回雁峰王衙坪,本名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晚年王夫之隱居于石船山,著書立傳,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遺民,學者遂稱之為船山先生,是明末清初之際偉大的思想家、愛國主義者。船山先生從小就閱讀了大量的古代哲學、史學的典籍,這位他后來思想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王船山具有強烈的愛國民族精神,一心想要考取功名報效朝廷。可是事與愿違,他沒能順利的入朝為官,但是這并沒有阻止王船山報效朝廷的決心。在于朝廷管員接觸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明王朝的腐敗,他痛恨貪官污吏。所以船山非常重視朝廷廉政方面的建設,并且提出了許多獨特的思想見解。
一、王船山官德思想
官德屬于道德品質的范疇,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政治道德。“錯國于不傾之地者,授有德也”意思是:把國家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上,就是把政權交給有道德的人。“官”是權利的化身,通過權利來管理社會和人民,而這個權利來源于人民,是人民賦予的。“治惟其人,不惟其法。”〔1〕意思是說治國之道惟在其人,不在其法。但是如何利用這個權利呢?是謀求私利,還是造福社會?這就是關系到一個官員的品德問題,也就是“官德”。所以“官德”要是出了問題,其危害對于整個社會是不可估量的,甚至有可能會動搖一個國家的根本。
德教一直以來都是建立高尚品德的重要方式。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儒家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德教是儒家在國家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重視德教是儒家的傳統,王船山繼承并發展了這一傳統。”〔2〕 王船山以君王為例分析了德教在廉政建設中的決定性作用。“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無他,明倫以立綱紀之原,而禮樂刑政,皆由此出,則久安長治,而立國于不傾”。意思是說一個國家想要長治久安依賴于清明法紀、秉公執法,但是想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還是為官者要有高尚的官德修養。其中的含義突出地表達了德教關乎到一個國家的生存之本,是治理好國家的重要利器。只要具備了高尚品德的官員治理社會,才能保證實現國富民強。
培養良好的官德需要自己自律,不要受到外界的誘惑與干擾。“親歷大明亡國之痛的王船山,不僅認識到官德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提出了培養官德的具體途徑。”〔3〕王船山在對于心清正方面有自己的觀點:“潔己先要心清,吾性之清,不受物之濁”,這句話的意思是當官的人要心如止水,不能受到外界的干擾和誘惑。王船山培養官德的基本途徑大概歸納為兩部分:“一是‘求諸己,二是‘反省自己的過失”。“求諸己”是要求管員需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為老百姓做個榜樣。王船山“求諸己”重點放在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反思才能進步,已達到提高道德水準和實際的工作能力。只有不斷提高官員的實際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造福社會,更好地為老百姓服務。沒有高尚品德,沒有高水準的工作能力,怎么能讓老百姓相信政府,對政府產生信賴感?“反省自己的過失”就是要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要只想著把困難退給別人,而是要多反省自己。自我反省是進步,它能夠引領一個人步步深思,向自己的不足挑戰,在克服自己的弱點后使自己的人生能夠達到更高的層次。
二、王船山權力監督思想
一般的官員都擁有權力去治理社會和管理人民,特別是高層官員擁有更高的決策權去制定社會的行為規則等來達到某些目的。具備高尚官德的官員當然會從社會角度,以老百姓的利益為出發點,但是并不能保證所有官員都能具備這樣高尚的品德。官員一旦出現腐敗行為,就會讓老百姓對國家失去信任,影響政府在人民中的聲望,破壞社會的穩定,敗壞社會風氣,造成社會動蕩,給國家帶來巨大的損失。所以必須給官員的權力加上“緊箍咒”,必須得監督他們的權力。王船山的權力監督思想主要有兩部分:一是設置諫官。在古代,諫官是向皇帝直言并且勸阻其發生過錯,具有一定的官職地位。“則臺諫之設,上以糾君德之衍,下以達萬方之隱”。〔4〕則臺諫管員的設置,上可以糾正君德的過失,下可以知曉百官的隱情。諫官開始于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勞動生產力不斷的進步,封建國家也在不斷發展。為了應對日益變化的社會發展,國家政府機構職能也在相對擴大,官員權力也不斷增強。為了防止權力被濫用,監察機構也勢必出現發展。諫官彈劾違法亂紀的官員,在維護法紀,促進社會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如此,就算皇帝做錯了事,諫官同樣有責任“犯言直諫”,防止皇權獨大而發生不可挽回的災難。
王船山監督思想的第二點,是把監督重點放在了對高級官員身上,他說:“王船山的‘治吏思想也是以儒家思想為主要淵源的。不過他對先輩的思想作了重要的創造性的闡發,其突出表現之一便是主張把從嚴治吏的著力點放在嚴于治上官”。〔5〕“上官”指的就是高級官員,準確的說在古代就是與皇帝比較親近的人。級別較低的官吏貪污往往都會把銀子“孝敬”給“上官”,祈求高級官吏庇護“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樣就造成了下級官吏與高級官員互相包庇,互相勾結。因此,如果對上下級要求標準不一,只是對下級官吏嚴格要求,而對上級官吏放松警惕,甚至于放縱的話,這樣會造成可怕的后果。“法益峻,貪益甚,政益亂,民益死,國乃以亡”〔5〕所以,想要杜絕貪污從“上官”入手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有兩點優勢:其一,高級官員相對全國官員來說數量畢竟有限,重點對高級官員實行監督,可以提高朝廷的效率。其二,對高級官員實行嚴格的監督,不讓他們肆意妄為接受賄賂就沒有利益的勾結,下級官吏想要貪污自然也會有所忌憚。“故下吏之貪,非人主所得而治也,非居中乘憲者之所容糾也,唯嚴之上官而已矣。嚴之于上官,而貪息于守令,下邃于薄尉青隸,皆味息而不敢逞”。〔3〕所以對上級官吏實行嚴格控制,能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反貪工作上不封頂,不管查到哪一個人,不管查到哪一個干部,一查到底,絕不姑息。這說的就是王船山對“儒家”吏治原則的具體實踐。
三、王船山‘環相為治的制度建設思想
制度的建設有利于保證良好的秩序,規范人的行為規則。實踐證明了,科學有效的制度建設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根本保證。“王船山在強調德教為主的同時,不是否定而是肯定了法制的作用。船山在這里講的創法,不僅僅指各種法律條文,還包括各種規范約束官吏行為的規章制度”。〔7〕一個國家的廉政建設制度是否合理有效,能夠對官員的行為產生巨大影響,約束官吏的行為,對社會發展進步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廉政建設制度能夠加強官員自律,也能強迫部分心術不正的官員不敢輕越雷池。人是制度建設的主體,也是制度建設的客體。〔8〕人創造了制度,同時又受到制度的約束。在廉政制度建設中,王船山首先想到的是人,他認為用什么樣的人非常重要。“用人與行政,兩者相扶以治,舉行廢一,而害必生焉”行政只能依靠廉潔自律的官員才能達到國富民強的要求,并且能大大的提高行政效率。
在王船山廉政制度建設方面,“船山先生提出要建立權力制衡體制,實行“君、相、諫官”三者‘環相為治。”〔6〕“君”指的是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力;“相”指的是宰相,由皇帝親自挑選,并賦予其實際權力。宰相是輔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最高級行政官員,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故唯宗社安危,賢奸用舍,生民生死之大司,宰相執之,以弼正天子之愆,而自度其去就”〔9〕這句話表現除了宰相關乎天下百姓生死,在朝廷的重要性。雖然宰相與皇帝是君臣關系,宰相是由皇帝任命的,要聽命與天子,但是宰相的權力也對天子權力構成一種制約。宰相的出現可以改變皇帝獨攬大權的局面。“諫官”的設置就是為了制約君權,防止皇帝濫用權力給國家帶來危害。諫官一方面要協助宰相防止皇帝做出錯誤的決定;另外一方面,要敢于直諫,端正朝廷的法紀。所以諫官的設置對于權利的平衡與制約非常重要,“則臺諫之設,上以糾君德之衍,下以達萬方之隱”〔10〕上可以糾正君德的過失,下可以知曉百官的隱情。諫官要敢于直言,皇帝犯了錯也要敢批評指正,其實說到底還是為皇帝效忠,只是形式方式不一樣而已,專門挑皇帝的毛病。諫官的直言是他們的職業道德,但是有些人就喜歡聽好話皇帝也不例外。于是諫官的直言得罪了皇帝,下場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了。“受諫之難也,非徒受之之難,而致人使諫之尤難也。”〔11〕英明的君主會鼓勵諫官直言,并且給予豐厚的獎勵。這樣的國家才會興旺,富強。
四、當代啟示
王船山首先從官員自身道德素質開始,強調官德的重要性。其次,對于官員權力的監督提出了具體措施,“嚴于治上官”。最后廉政建設的目標放在了至高無上的皇權上,提出了“環相為治”的權力平衡機制以防止皇帝濫用權力。這套廉政思想防止貪污腐敗由里到外,由淺入深,讓貪污腐敗無處遁形。
(一)王船山對于官德非常重視。習近平召開工作會議中特別強調了,集中解決“四風”問題。因為這是人民群眾最深惡痛絕的惡行,對黨群關系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為了更好地解決‘四風問題,要從群眾的角度出發,主動的去和群眾打交道,多了解群眾的需要與困難,把握好存在問題的主要方向,集中精力解決突出問題,循序漸進逐步擴大成果。追隨著黨的步伐,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必將改變現在官員“四風”問題,大大的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加快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
(二)其次在官員監督的問題上,王船山的“嚴于治上官”的思想也能達到非常有效的反腐效果。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嚴懲腐敗份子。無論其是什么人、無論其身處于多高的職位,只要觸犯了國家法律的規定,都會受到嚴厲的懲處。一批一批的高官以為違紀而被“雙規”或者撤職,其中不乏省部級別的高官。比如曾經身居高位的薄熙來、劉志軍等都因為違法而被追究刑事責任。這些案例說明了黨在反腐問題上面絕不姑息的態度和絕不動搖的決心。只有加大反腐得力度,讓腐敗份子無處藏身,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強化黨內監督是為了保證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強化國家監察是為了保證國家機器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強化群眾監督是為了保證權力來自人民、服務人民。”〔12〕
(三)還有王船山提出的構建“君、相、諫官”權力制衡機制,希望能夠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中國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四個全面”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全面依法治國,全面依法治國的實現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法治的保障。隨著法律不斷完善,人民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政府辦公信息不斷透明化,是時候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了。“只有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做到依法行政,才能更好地把政府職能轉變過來。要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完善政府公開制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13〕建立廉政的反腐機制必須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標準,不斷完善制度,提高反腐的能力。
〔參 考 文 獻〕
〔1〕資治通鑒之通鑒文白對照全譯讀通鑒論(卷二十)〔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2〕〔5〕肖起來.王船山理論思想的廉政建設〔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22.
〔3〕〔7〕杜曉燕,宋希斌.王船山廉政思想及其當代啟示〔J〕.廉政文化研究.2013,(04).
〔4〕資治通鑒之通鑒文白對照全譯讀通鑒論(卷六)〔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6〕資治通鑒之通鑒文白對照全譯讀通鑒論(卷二十八)〔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8〕陳光君.論制度建設的重要性〔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3,(05):26.
〔9〕船山全書(第十一冊,宋論,卷四,)〔M〕.長沙:岳麓書社.1996.
〔10〕〔11〕資治通鑒之通鑒文白對照全譯讀通鑒論(卷六)〔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12〕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314.
〔13〕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Z〕.2016-01-12.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