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勇 李馮坤 齊秀輝
摘 要:食品加工業能夠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和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通過對齊齊哈爾市23家食品加工龍頭企業成長現狀進行調查,分析了其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并針對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在成長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企業對策與政策建議,以促進齊齊哈爾市食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食品加工業;企業成長;創新機制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8)01 — 0091 — 03
食品加工業是農業和工業的橋梁,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在地區乃至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有效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同時可以提升區域經濟實力。通過調研齊齊哈爾市食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成長和創新現狀,探討企業創新能力深入分析食品加工龍頭企業成長中存在的問題,為齊齊哈爾市食品加工龍頭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實現長遠發展提供對策建議。
一、齊齊哈爾市食品加工業發展現狀
(一)農產品生產現狀
根據齊齊哈爾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顯示:2016年齊齊哈爾市農業平穩發展,糧食總產量216.2億斤。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標志達到400個,同比增長26%。基地面積達到1400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42.2%。同時,農業規模化水平顯著提升。目前,齊齊哈爾市已設立5709個各類專業合作社以及43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多達73萬戶,入社耕地面積逐年增長,目前已超過2500萬畝。截止2015年,全市綠色種植播種面積高達96.10萬公頃。糧食總產量1297.94萬噸,薯類總產量49.22萬噸,油料、甜菜、蔬菜、瓜果類總產量分別多達0.94萬噸、7.24萬噸、80.92萬噸、19.15萬噸;畜牧業穩步發展,大牲畜總數突破150萬頭;年末養豬298.3萬頭、羊287.7萬頭、家禽2526.1萬只。
(二)食品加工業發展現狀
齊齊哈爾自然生態環境優美,可以大量生產豐富而無公害的綠色食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迅速,具有“中國綠色食品之都”的美譽。豐富的農產品基礎,成就了以飛鶴乳業、龍江縣興旺米業、北大倉集團等企業為代表的一批重要的食品加工龍頭企業。截止2015年,齊齊哈爾市農副食品加工業企業共有108家,工業總產值為322.72萬元,增長27.69%;食品制造業企業26家,工業總產值為193.12萬元,增長14.14%;酒類、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企業有17家,工業總產值為24.93萬元,增長5.90%。齊齊哈爾市食品加工業已具雛形。
(三)食品加工龍頭企業成長現狀
目前,齊齊哈爾市農業產業化進程速度不斷增加,龍頭企業集群式已具雛形,農業產業化加工園區建設穩步推進,齊齊哈爾市已初步形成了以乳制品、大豆制品等產品為支柱的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同時集聚程度也越來越高。如表1所示,截止2014年齊齊哈爾市玉米產業國家級龍頭企業3戶、省級龍頭企業3戶;大豆產業省級龍頭企業4戶;馬鈴薯產業省級龍頭企業1戶;水稻產業省級龍頭企業3戶,國家級龍頭企業1戶;雜糧產業省級龍頭企業1戶;白酒生產國家級龍頭企業1戶、省級1戶;蘇打水產業省級龍頭企業2戶;乳制品產業省級龍頭企業5戶。
根據表2統計數據顯示:2013-2015年間,齊齊哈爾市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帶動力均超過1,說明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對齊齊哈爾市工業發展具有一定的拉動作用。雖然齊齊哈爾市食品產業較多,但齊齊哈爾市食品加工龍頭企業生產規模較小,業務經驗范圍受到很大限制,市場占有率不足,相比企業省市而言,齊齊哈爾市食品加工龍頭企業仍存在一定差距〔1〕。由于全市教育程度較低的農民仍占據著較大的比例,且尚未經歷過系統培訓,難以為食品加工企業提供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不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從而導致企業的成長空間受限,輻射范圍縮小,削弱企業競爭力。
二、齊齊哈爾市食品加工龍頭企業成長能力問題分析
(一)創新資源投入不足
1.創新財力資源投入不足
選擇本市23家企業作為調查對象,其中僅5家企業有研發創新資金投入,但是投入量處于較低水平,僅為其年銷售額3‰。依據國際慣例,企業在R&D;投入與銷售收入比例高于1%時才能夠穩定存在;當這一比例達到2%-3%時,具備長期發展的潛力;比例超過5%時,表明企業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齊齊哈爾市食品加工龍頭企業研發投入處于低下水平,企業沒有能力升級核心技術也無法獲得先進工藝,企業難以形成戰略規劃,僅能夠維持低端產品的生產加工〔2〕。
2.創新人力資源投入不足
在選擇的調查對象中,有9家食品加工企業有研發人員,所有企業中,本科學歷61人,碩士學歷26人,博士學歷8人。數據表明,食品加工龍頭企業高素質人才極度匱乏,碩士博士所占比例更為低下,同時調查發現,僅有一家企業研發人員較多,共有研發人員33人,其中碩士16人,博士3人,碩博研發工作人員數量占到所有研究對象研發人員的25%。分析表明,齊齊哈爾市食品加工龍頭企業高素質創新人才儲備不足,導致企業創新進程緩慢。
(二)人才吸引與激勵機制不完善
1.人才吸引機制不完善
目前齊齊哈爾市部分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已開展大量扎實和細致的人才引進和培訓工作,企業各類人才的綜合素質、專業水平以及工作能力均有所提升,然而人才數量仍然難以與企業的發展速度相匹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中、高級管理人才短缺;二是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引進難;三是熱門專業大學生以及重點院校大學生引進難;四是缺少具有高技能的操作工人。總體而言,齊齊哈爾市多數食品加工龍頭企業人才吸引機制存在缺陷,同時企業難以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無法制定豐厚的政策吸引企業急需的關鍵性人才,導致企業成長創新能力的提升受到了極大的阻力。
2.人才激勵機制不完善
要形成科學規范、公平公正的人才評價標準,建立配套的激勵制度,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可以充分地調查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升創新效率,促進企業向創新型企業轉變,提升其成長創新能力。根據實地調研結果顯示,目前齊齊哈爾市食品加工龍頭企業所采用的人才激勵方式多以精神激勵為主,少量物質激勵為輔,這種激勵機制難以調動企業高素質人才的研發熱情。企業不重視員工創新意識的培養與支持也使企業難以進行高效的創新活動。
(三)食品加工龍頭企業與科研機構缺少合作
對調查問卷進行整理分析后發現,大部分的企業沒有建立研發部門,也未與國內的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相關合作。其中49%的企業與科研機構有一定的合作,10%企業與科研機構有經常性合作,21%的企業與科研機構有密切合作,20%的企業與科研機構以及高校無任何合作。低水平協同創新與產學研合作直接制約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現階段,齊齊哈爾市有普通高等院校4所,科技人員12萬人,104個各種科研機構。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可以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利用本市的科研優勢。
三、提升齊齊哈爾市食品加工龍頭企業成長創新能力對策
(一)企業加大創新資源投入力度
知識經濟的發展使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也使更多的國內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對于國內企業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能夠從國際市場獲得利潤,一方面是面臨更加殘酷激勵的市場競爭。所以,企業要進行改革創新,發展方式從企業數量的增加逐漸轉變成創新驅動,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創新的目的應該以滿足市場需求為首要任務,企業管理者應當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專業的企業管理素養,能夠兼顧市場和企業研發部門,研發活動要形成精準定位。企業內部要形成合理的合作關系,將信息有效傳遞,提升部門之間的協同工作效率,并根據企業供、產、銷的實際要求進行適當的研發投入活動。
(二)完善人才激勵與保障機制
科技創新的關鍵因素在于人才。食品加工龍頭企業要大力引進高端人才、行業領軍人才,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大優惠政策的執行力度。齊齊哈爾市擁有優越的高等教育資源,本市的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可以通過多元化手段與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展開深度合作,可以訂單培養生產技術人員,也可以制定相應的企業人才政策,從高校畢業生中選拔出較為優秀的人才。同時,實施專門人才吸引戰略,應繼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企業內部的人才待遇應當適當提高,可以從薪資、住房、績效福利等多方面進行激勵,對于較為重要的研發崗,可以給予適當創新成果收益激勵,為其提供各種培訓深造的機會。
(三)加快產學研合作
各大院校以及科研機構具備先進的科研設備和研發創新能力,企業應該加強與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的合作,充分利用強大的科研網絡,增加產品研發的技術含量,提高產品高附加值,從而提升其產品市場競爭力。同時,高校應鼓勵師生參加技術創新活動,包括離職和休學辦科技企業,通過產學研合作的實踐,一方面可以為企業培養具有開拓創新意識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豐富了高等院校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辦學途徑,從而促進高校實現多樣化的辦學體制、區域化的管理體制、多元化的投資體制以及綜合化的人才培養方式。
〔參 考 文 獻〕
〔1〕楊春梅.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能力形成的探討——以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11):202-205.
〔2〕譚蕊.關于齊齊哈爾市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發展的幾點對策建議〔J〕.理論觀察,2016,(03):103-104.
〔責任編輯:孫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