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凌雛 繆韻儀 林成月
[摘要] 目的 探討規范化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行性與妊娠結局。方法 選取2011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并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治療方案,觀察組則進行規范化治療。比較兩組妊娠期糖尿病治療總有效率;產婦自然分娩率、剖宮產率;干預前后產婦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監測水平;產婦妊高癥、產后出血、早產、羊水過多的發生率和胎兒巨大兒、低血糖、宮內窘迫等的發生率。 結果 觀察組妊娠期糖尿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監測水平相近(P>0.05);干預后觀察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監測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妊高癥、產后出血、早產、羊水過多的發生率和胎兒巨大兒、低血糖、宮內窘迫等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 規范化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行性高,可提升產婦自然分娩率,改善妊娠結局,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減少母嬰并發癥,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規范化;妊娠期糖尿病;可行性;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 R7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1(b)-0019-02
妊娠期糖尿病為妊娠常見并發癥,發病率高,且隨著人們飲食結構不斷改變,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也有所提升。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前糖代謝正常但妊娠期出現糖尿病的情況。該研究選取2011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并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治療方案,觀察組則進行規范化治療,分析了規范化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行性與妊娠結局,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收治的88例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并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初產婦、經產婦各有30例、14例,年齡23~42歲,平均 (29.71±1.28)歲。孕周7~34周,平均(27.77±3.32)周。對照組初產婦、經產婦各有31例、13例,年齡23~41歲,平均 (29.76±1.32)歲。孕周7~34周,平均(27.72±3.12)周。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治療方案:(1)健康教育。為產婦發放健康手冊,并為其介紹妊娠糖尿病發病機制、表現、血糖監測水平、對母嬰的危害性、孕期如何控制血糖等,以全面提升孕婦對疾病的認知,從而消除疾病不確定感,更好配合孕期治療。(2)飲食干預。飲食干預的原則在于滿足母兒孕期營養需求,另外,還需有效實現對血糖的控制。①熱能供給結構。蛋白質占比達到15%~20%,脂肪的結構比例在20%左右;碳水化物占比達到50%~60%。②食物種類。蛋白質需以優質蛋白為主,囑咐產婦增加豐富膳食纖維食物攝入,包括蔬菜水果、豆類、全麥等,并適當限制鈉鹽攝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③烹調方式。烹調方式用清蒸和燉煮等,避免煎炸。(3)運動干預。囑咐孕婦結合自身身體條件,選擇飯后散步、瑜伽等方式進行運動,以控制孕期體重增長,同時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島素功能。每次需合理掌控運動的時間、強度,避免劇烈運動和運動持續時間過長。觀察組則進行規范化治療。在上述健康教育、運動護理和飲食指導基礎上給予胰島素注射,對血糖進行控制,給予皮下規范化注射胰島素4~6 U,并根據產婦血糖水平對胰島素劑量進行調整,在孕婦有分娩先兆后停用胰島素注射[3]。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妊娠期糖尿病治療總有效率;產婦自然分娩率、剖宮產率;干預前后產婦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監測水平;產婦妊高癥、產后出血、早產、羊水過多的發生率和胎兒巨大兒、低血糖、宮內窘迫等的發生率。
顯效:血糖達到正常范圍,且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產婦和新生兒均未出現并發癥;有效:血糖降低50%以上,且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妊娠結局較好,產婦和新生兒無嚴重并發癥;無效:未達到顯效和有效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1]。
1.4 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和計數資料用[n(%)]、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妊娠期糖尿病治療總有效率相比較
觀察組妊娠期糖尿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2 干預前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監測水平相比較
干預前兩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監測水平相近(P>0.05);干預后觀察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監測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2。
2.3 兩組產婦自然分娩率、剖宮產率相比較
觀察組產婦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母嬰妊娠結局相比較
觀察組產婦妊高癥、產后出血、早產、羊水過多的發生率和胎兒巨大兒、低血糖、宮內窘迫等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4。
3 討論
妊娠糖尿病是孕婦特有的疾病,是孕期產婦全身內分泌障礙等因素導致新陳代謝紊亂所引起,妊娠糖尿病對于孕婦、胎兒和新生兒可產生極大的危害性,對于產婦來說,妊娠糖尿病可導致早產、羊水增多、妊高癥、流產和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等,且可導致酮癥酸中毒,出現高滲性昏迷;對胎兒和新生兒而言,妊娠糖尿病可引起巨大兒、低血糖、宮內窘迫等。
研究顯示,妊娠糖尿病發生的危險因素主要有胰島素分泌障礙、糖脂代謝紊亂、氧化應激、肥胖、高齡妊娠、炎性反應、遺傳、基因易感性等,因此,在臨床上需針對可控因素,加強孕期規范化治療,以有效控制血糖。
妊娠糖尿病產婦孕期常規治療方式主要有飲食控制、健康教育、運動干預等基礎方案,其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妊娠結局,確保母嬰健康[2]。但近年來,隨著妊娠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升高,高齡產婦逐漸增多,不同產婦在妊娠解決、血糖控制效果方面差異顯著,妊娠糖尿病規范化治療方案越來越得到臨床的重視。妊娠糖尿病規范化治療是在常規飲食、運動、健康教育控制基礎上再配合胰島素注射,以達到更好控制血糖的目的,規范化治療需產婦、醫生和護士共同參與,積極配合,及時對治療方案進行有效調整,并在治療中注意根據血糖監測結果合理調整胰島素劑量,以確保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證母嬰健康。
該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治療方案,觀察組則進行規范化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妊娠期糖尿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監測水平相近(P>0.05);干預后觀察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監測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妊高癥、產后出血、早產、羊水過多的發生率和胎兒巨大兒、低血糖、宮內窘迫等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李琦[3]研究顯示,妊娠期糖尿病的規范化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有積極作用,經干預,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羊水過多、早產、胎膜早破及產后出血發生率和圍生兒巨大兒、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及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和正常產婦無明顯差異,而未進行規范治療的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羊水過多、早產、胎膜早破、產后出血、巨大兒、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及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均顯著升高,可見,規范化治療可有效控制孕期血糖,將孕婦和圍生兒并發癥發生率降低至最低,甚至可達到正常糖代謝孕婦水平。沈愛紅等人[4]的研究顯示,妊娠期糖尿病規范化干預對妊娠與圍生兒結局有良好改善作用,未規范治療組并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羊水過多、早產、剖宮產率及 產褥病發生率高于規范治療組與正常對照組,未規范治療組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窒息率發生率高于規范治療組,證實妊娠期糖尿病增加了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經過早期診斷和規范化干預,有助于降低母嬰并發癥發生、改善妊娠結局。田曉艷等人[5]的研究也有相似的結論,顯示規范化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有積極作用。該次的研究和上述研究相似。
綜上所述,規范化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行性高,可提升產婦自然分娩率,改善妊娠結局,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減少母嬰并發癥,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程倩.規范化治療妊娠期糖尿病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9):86-87.
[2] 李秋容,梁麗芬,劉朗碧,等.妊娠期糖尿病規范化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4,21(1):60-61.
[3] 李琦,馬彥彥.妊娠期糖尿病的規范化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6):3009-3011.
[4] 沈愛紅,孫桂君,楊永紅,等.妊娠期糖尿病規范化干預對妊娠與圍生兒結局的影響[J].中國綜合臨床,2015,31(7):650-653.
[5] 田曉艷,李銀鳳,劉改文,等.規范化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的作用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8):1473,1476.
(收稿日期:201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