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菲 龔秀芹
[摘要] 目的 探討PDCA循環護理模式的應用對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預防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7年1—7月期間收治的248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PDCA循環護理模式)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124例,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低血糖發生率(2.42%<11.29%)相對更低(P<0.05),其護理的滿意程度(95.97%>83.87%)相對更高(P<0.05)。 結論 在PDCA循環護理模式進行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其對于低血糖反應具有良好的預防作用,其對于維護患者身體健康和提高其生活質量有著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 PDCA循環護理模式;糖尿病;低血糖反應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1(b)-0085-03
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持續的接受治療和護理,以維持血糖水平的穩定,進而改善機體代謝,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在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應密切關注患者的血糖變化,警惕異常表現。由于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癥狀,其治療和護理工作主要面向降糖進行,具體包括降糖藥物和胰島素制劑的使用、飲食調節以及日常生活管理等多個方面[1]。該過程中,往往會忽視低血糖這一重要的危險因素,容易加劇病情,誘發多種嚴重的并發癥。這就需要警惕患者的異常表現,對低血糖反應進行準確判斷,并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圍繞著低血糖反應的防控,科學、系統的實施護理干預,進而不斷提高護理質量。該研究以該院2017年1—7月期間收治的248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PDCA循環護理的效果及其對于低血糖反應的防控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組研究對象為該院收治的248例糖尿病患者,分別在PDCA循環護理模式(124例)和常規護理(124例)模式下接受護理,各自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62例,最高齡90歲,最低齡43歲,平均年齡(57.6±4.5)歲。對照組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62例,最高齡92歲,最低齡40歲,平均年齡(56.9±4.7)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嚴格按照醫囑口服降糖藥物,同時注射胰島素治療,并按時監測血糖。當患者出現低血糖表現時,給予糖水、碳水化合物,用以補充糖分,重癥患者需要皮下注射高血糖素。觀察組則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補充和完善,并采用PDCA循環護理模式,加強糖尿病患者護理工作的質量管理,針對低血糖反應的預防,開展相應的護理活動,具體措施如下:①制定低血糖反應預防的計劃(Plan):在PDCA循環護理模式的構建中,負責糖尿病患者護理工作的護理人員需要共同參與其中,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能知識,結合既往的工作經驗,制定低血糖反應預防的計劃。回顧性分析以往的病案,并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詢問,具體分析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發生原因,并從臨床用藥、飲食調節以及生活管理等多個方面尋找問題。將低血糖反應的防控作為目標,并圍繞其制定護理計劃,針對以往護理工作中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明確的列入到計劃中,并對護理計劃的實施效果進行初步的預估。②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預防性護理(Do):根據護理計劃進行設計和布局,并予以嚴格、認真的執行。相關護理人員需要接受培訓,全面了解護理計劃內容,同時對其專業技能水平進行考察。護理人員在病情監測的過程中,能夠根據自己對于低血糖反應征象的了解,能夠及時、準確的做出判斷,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在臨床用藥方面,科學安排用藥時間,根據進食時間進行合理的調節,確保合適的用藥時機,護理人員和患者家屬應實時予以監督和提醒。用藥劑量應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避免出現胰島素劑量過大、移位等情況。定期更換注射部位,并保證注射深度適宜。在使用降糖藥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在飲食方面,計算能量的攝入,并嚴格予以控制。為了確保營養均衡,合理搭配食物,少食多餐,并備好葡萄糖片、糖水,便于應對低血糖反應的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患者應保持良好的作息,糾正其不良習慣,提高其睡眠質量。適當進行體力活動,但運動量不宜過大。另外,開展健康宣教活動,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有著正確的認識,深入了解低血糖的癥狀、體征及危害性,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 同時還能夠保持良好情緒和精神狀態。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其他合并癥的治療,有效控制誘發低血糖反應的危險因素。③監督與檢查(Check):針對護理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并與預期效果進行對比。安排專門的人員來負責監督工作,對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并做出評價,及時發現不足之處。與此同時,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調查實際的護理情況,并了解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程度,問詢其意見和態度。對于患者的不滿意意見,需要作為護理管理質量改進的重要參考。④持續質量改進(Action):針對監督與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處理,并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指出護理計劃中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改進辦法,進一步完善護理工作的標準,提高護理要求。在護理計劃和改進和完善過程中,重新制定目標,對于護理內容進行規劃設計,并對其應用效果作出預估,然后投入到臨床護理的實際工作當中,在計劃(P)、執行(D)、檢查(C)和處理(A)的過程中,持續質量改進,提高臨床護理效果,更為有效的預防低血糖反應的發生。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應用(x±s)和(%)分別表示計量和計數資料,并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低血糖發生情況
比較兩組患者因用藥不當、飲食控制不當、合并癥發生的低血糖反應例數,2.42%的觀察組患者出現低血糖反應,11.29%的對照患者出現低血糖反應,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
比較兩組患者對于護理感到十分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的例數,95.97%的觀察組患者對于護理感到滿意,83.87%的對照組患者對于護理感到滿意,見表2。
3 討論
低血糖反應是糖尿病患者治療期間的常見并發癥,主要受到用藥不當、飲食控制不當、運動過度以及合并癥的影響。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其心血管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等并發癥,增加了疾病的風險程度,需要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2]。但是在實際的護理工作當中,更多的關注于降糖,因而忽視了低血糖反應的危害性。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其出現心悸、乏力、意識模糊以及精神異常等癥狀,說明存在低血糖的發生風險,應準確予以判斷,并及時進行處理。輕度低血糖患者可以通過飲用糖水或食用糖果來進行處理,補充糖分,以調節血糖穩定。中、重度患者則需要靜脈注射葡萄糖或肌注胰高血糖素進行處理。為了進一步降低低血糖反應的危害性,應針對其發生原因和影響因素,采取預防性護理措施[3]。
在糖尿病患者的預防性護理當中,應用PDCA循環護理模式,分析當前的護理現狀,并從中發現問題,進而制定科學、完善的護理計劃,明確護理目標,并提出低血糖反應預防性護理的具體措施。護理人員應認真履行其職責,嚴格按照護理計劃執行。在病情觀察和血糖監測的基礎上,通過用藥指導、糖尿病健康教育、心理疏導以及合并癥治療等護理措施,有效防控低血糖反應的危險因素。該過程中,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對于低血糖反應更加重視,對于低血糖反應征象有著具體的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自救方法。患者應隨身攜帶含糖食品,以應對低血糖的發生。合理使用降糖藥物和胰島素制劑,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的水平,避免其異常升高,同時也要警惕其異常降低。在此基礎上加強生活管理,定時定量進餐,確保營養和能量的均衡攝入,適當進行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以及注射胰島素后均需要進行血糖監測,與此同時,警惕夜間低血糖的發生,重點進行監護[4]。根據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預防護理情況,嚴格的予以檢查和監督,對于護理計劃中的缺陷和不足予以改進,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從中不斷的總結經驗,進而完善護理計劃,提高護理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進而獲得更好的護理效果,獲得患者的滿意與肯定[5]。
該組研究結果顯示,在PDCA循環護理模式下接受護理的觀察組患者,95.97%的觀察組患者對于護理感到滿意,僅有2.42%的患者出現低血糖反應。在常規護理模式下接受護理的對照組患者,83.87%的對照組患者對于護理感到滿意,11.29%的患者出現低血糖反應,進而說明PDCA循環護理模式的應用對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預防有著良好的作用。
綜上所述, PDCA循環護理模式的應用,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得以持續提升,進而有效預防低血糖反應的發生,進而為維護患者身體健康和提高其生活質量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江旭麗.PDCA循環結合項目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7,18(4):318-320.
[2] 陳衛星,楊華.PDCA循環護理模式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預防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4):119-120.
[3] 趙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護理方法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166-168.
[4] 張薇.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反應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13):3113-3114.
[5] 王旭艷.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間發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2):200-201, 204.
(收稿日期:201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