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莉
摘 要 油畫作為西洋畫的主要畫種之一,傳入中國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在這百年發展的進程中,油畫與中國民族風情的融合一直是一個相當具有爭議的話題。雖然目前關于油畫民族風情的論著有很多,但是大家對油畫民族風情的看法依然是見仁見智。本文將通過對油畫創作過程中的取材、色彩以及表現形式的研究,結合自己對中國古典油畫作品的賞析,最終發現中國古典油畫發展的過程就是將中國本土民族風情文化不斷的融入油畫中的過程。所有油畫作品不管是從形式到技法,還是從氣韻到感覺無不透露著中國特有的民族風情,同時又保持了油畫的品質特點,這些富有中國民族風情的古典油畫同樣得到了世界的認可,使中國古典油畫的地位得到了確立,也為中國古典油畫中民族風情的發展開創了新的方向。
【關鍵詞】古典油畫;民族風情;文化;材料
油畫以它自身獨特的魅力進入中國,在我國的發展也有近200多年的歷史,在異國他鄉歷經百年發展的古典油畫,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中國的生活習俗經過時間慢慢滲透進入這個外來文化,從而讓這個外來的文化在中國有了一個獨特的表現,中國有著自己的歷史傳統和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使油畫在中國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藝術,反映現實,讓觀眾能看得懂這個來自西方的藝術,和他們的現實生活產生共鳴,激發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古典油畫一直以來秉承以寫實為主要繪畫方式的風格,所以在中國許多的著名畫家身上,每一幅作品都是用來表現于一個事情最真實的一面,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的藝術表現形式。
百年以來,中國繪畫在欣賞、吸納和改變西方藝術油畫的基礎上,不斷的結合本土民族風情文化和審美意識,長此以往中國古典油畫創造出了和西方迥然不同的繪畫方式,表現在繪畫方面和審美角度方面的改變。在中國特有的審美視角之下,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和各式各樣的民族風情是構成中國古典油畫各種繪畫語言形成的內在因素。中國古典油畫在對西方繪畫藝術研究、探索和創新的進程中,沒有徹底的被西方獨有的思想文化所影響,后來經過不同階段的探索,社會背景的深化,中國古典油畫在我們的畫家手下也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風格,文化歷史的傳承造就了中國古典油畫在以往時間中的發展及變化。雖然中國的歷史文化不盡相同,但是影響其繪畫語言的一大原因就是中國多樣的民族風情,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傳統美德的大民族,悠久的民族文化,潛移默化的帶動著人們審美觀的發展,我們中華民族是由眾多民族組成,雖然我們民族眾多但是總體來說我們依然是一個整體。繁多的民族風情文化,是構成人們豐富生活的經驗和樂趣。
由于每個民族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審美觀念的不同,使我們民族文化也有了不同的形式。法國油畫家布丹在談油畫創作時說道:“油畫是集體的創作,亦即任何優秀之作都是集前人之大成的產物。”所以說畫家們用自己的作品,反映了我們當代文化的不同和獨有的魅力。荷蘭偉大油畫家倫勃朗說:“從自己國家熟悉的事物中獲得靈感,我的意思是,意大利人生活在意大利,他們對意大利的事物具有他們自己的思想感情;我們生活在荷蘭,我們從我們國家的熟悉事物中獲得靈感,而不是從千里之外去找到一些東西。”從而來說油畫在不同的條件下都有了不同的變化,所創作出來的風格和感覺都將會受到當地自然環境和文化觀念的影響。也正是這種感覺讓欣賞的觀眾產生共鳴,散發出強烈的親切感。還記得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畫作《庭院》,那幅畫作里蘊含著深深的鄉土氣息,使人欣賞之后心曠神怡,仿佛置身在鄉下院落當中,久久使人回味。
藝術的創作應該從生活中來,我們平時所看到的生活細節、生活中的民族傳統,都影響著我們的思維,以這些為出發點將會在藝術的道路上推陳出新,最終形成具有民族風情文化氣息的作品。在不同的環境和與此相描繪的細節特點,在每個樸實的景物面前創作出來的作品,使我們看過后有了一種特殊的感覺,有了一種特殊的體驗,所以說在古典油畫中表達我們民族風情這一繪畫特點,對我們中國古典油畫的提升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在油畫創作中,不僅需要畫家在感情方面的傳達,更需要的是如何利用好繪畫材料的技巧,大自然中每一個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性,而畫家們需要做的就是去挖掘這些物質材料的另一方面。經過時代的與時俱進、物質的新舊更替、技術的推陳出新,油畫的綜合材料也在不斷的影響著技法的變化,經過藝術家不斷的摸索,把大自然中需要的物質加以自己的理解,運用各種技巧創作出來表現自我內心的繪畫,引起觀者的共鳴。正是結合這些材料的特性,使油畫擺脫了以往傳統單一的繪畫表現形式語言,開闊了人們保守呆板的思想,使畫家們創作出來的作品更容易同觀者緊密融合在一起。
隨著油畫傳入中國的時間進程,藝術承擔著不同民族風情的詮釋與融合, 油畫材料在繪畫創作中也產生了新的含義,出現了另外一種屬性文化屬性。它既包括不同民族風情的融合,也包括超越時空的古今文化融合以及中外文化融合中的中華文化的個性張揚。油畫材料最初主要是作為滿足人們社會生活審美取向和藝術家繪畫需求的一種的表現形式與物質媒介。伴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和審美觀念的不斷更新,油畫材料卻被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與價值,同時也體現了人們思想觀念和文化意識,留下了文化的烙印和民族符碼。
油畫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的體系和自己獨特的方式,這是西方許多年所沉淀的結果,但這并不代表油畫內容的豐富只有固定的模式。作為具有五千年文化歷史積淀的中華民族,在對這個來自異國他鄉的藝術學習的同時,必然會帶著中華民族固有的審美意識和時代文化精神,不斷地將我們的本土民族風情文化融入油畫當中。富有中國民族風情文化的中國古典油畫已經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所以,中國古典油畫中民族風情的體現必將是中國古典油畫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李連方.歐洲古典油畫的發展論[J].大舞臺,2010(09):58-58.
[2]何小勛.比較視域下中國油畫審美形態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4.
[3]程俊禮.民俗文化在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的應用和開發[J].藝術百家,2012(03):23-28.
[4]謝毅輝.倫勃朗的油畫語言、繪畫思想和啟示[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0.
[5]王慕甜.呂斯百油畫風格變化[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84-86.
[6]劉明來.綜合材料繪畫創作的形式與語言[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02):64-67.
[7]金晶.線條在油畫創作中的運用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1.
[8]陳曉.中國當代寫實油畫色彩語言探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5.
作者單位
渭南師范學院絲綢之路藝術學院美術學部 陜西省渭南市 7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