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生
普寧市大池農場初級中學 廣東揭陽 515399
初三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升學和考試壓力,數學在考試過程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但是由于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基本能力要求較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定的問題。要想使學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所學知識,加深對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進行適當的復習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復習課一直得不到老師應有的重視,在這樣的教育形勢下,深入分析初三數學復習課多種教學模式,對于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在教學實踐中,知識都是具有較強系統性的,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也應該遵循系統性原則,以免割裂知識的整體性,造成理解障礙。在當前的網絡發展時代背景下,碎片化的信息知識充斥著整個網絡,受此影響,當前部分老師在初三數學復習課教學過程中也實施碎片化教學,不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都是片面性的,缺乏體系性理解,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也不能及時想到有關知識,對學習效果造成了較大的不利影響。因此,為了有效提升初三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發揮多種教學模式的實際作用,應該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并且在應用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進行合理規劃,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縷清知識的來龍去脈,以課程教育目標為主線,找出關鍵連接點,將教學模式法深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把握知識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并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根據自己既有的知識體系,不斷豐富和完善新知識,構建知識框架,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這些都是學生應該主動完成的。但是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之下,學生的主動性并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完全被老師的講解所取代,學生完全按照老師的思路進行學習,缺少主動思考的過程[1]。同時,各種條條框框的約束也將學生限制在既有的空間之內,創造性和學習思維得不到有效發揮,影響了教學的整體質量。因此,老師在利用多種教學模式的時候,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創新教學形式,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改變以往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弊端,使學生逐漸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信心,為以后的深入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學習環境對于學生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老師在初三數學復習課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對教學環境的打造給予重點關注。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老師應該在營造良好課堂環境方面多下功夫,給學生營造出最適合數學復習的教學環境。隨著教學方式的優化升級,各種全新的教學形式不斷出現,這些教學形式對于營造良好課堂教學環境,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都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多媒體教學就是其中比較明顯的一個,在初三數學復習課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以多媒體技術為主要載體,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這樣既能改變傳統教學形式的枯燥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營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進而起到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
要想使學生學習知識更加高效,進行適當的針對性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步驟,這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深化教學效果,提升初三數學復習課教學的實效性,老師應該對知識的實際應用過程給予重點關注[2]。具體來說,在學習完一個新知識點以后,傳統教學形式為了追求教學進度,都是繼續學習下一個新知識,這對于學生是不利的,老師應該在學生學完新知識點以后,針對這個知識點開展強化訓練,從不同的角度考察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例如在復習函數內容時,先以函數、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為橫向,研究解析式、圖像、定義域、性質等幾個基本方面知識。具體研究每一部分內容時,再縱向聯系相關內容。如從函數的圖像到直角坐標平面內的點,從點的坐標到幾何圖形中線段的長度,再可上升到與面積相關的問題;從函數的定義域延伸到分式以及二次根式的意義。這樣橫縱交叉,把原本零散的內容,通過巧妙的設計結合在一起。建立系統的知識網絡體系,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識結構。
在初三數學復習課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對教學模式給予足夠重視,不斷創新和改進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逐漸形成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促進數學教學質量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