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浩江
忻城縣大塘初中 廣西來賓 546200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教育界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浪潮,提倡素質教育,也就是不單單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更加重視初中生人格的養成教育[1]。人文素養是初中生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那么學生就會形成很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社會在不斷向前發展,要想使社會發展進步,就離不開人文素養的支撐,而學生在初中階段,培養人文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老師的教育教學。歷史學科的老師們應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歷史學科的特征,不斷引導學生,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文素養,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2]。
素質教育提倡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新課改中就有要求提出:要求學生在歷史課程的學習中,深刻理解歷史知識的內涵,從人類創造出的優秀文明成果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形成正確的三觀,具備較強的人文主義精神,使學生們心中常懷“真、善、美”,構建健全的人格。老師要注重引導學生了解科學為人類文明帶來的積極貢獻,使學生形成愛科學,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學生學習了歷史上社會制度的轉變方面的知識之后,通過使其了解民主對現代化社會起到的重要影響,使學生形成民主與法制的意識;在當前的歷史教材中改變了以前單純重政治史的情況,適當添加了經濟、社會、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識,這種變化對于老師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有積極的推動作用[3,4]。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科目,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學生可以通過老師講解歷史知識點對世界文明在不斷變遷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進行深刻感知,從古代先賢的優秀品格中吸收精華,從而產生正確的價值取向[5]。本地區少數民族學生數量較多,老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歷史知識的講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老師在講解政治史的時候,可以以秦商鞅變法為例進行講述,通過對商鞅變法的勇氣與忘我及秦孝公堅持商鞅變法,不畏士族強權的精神激發學生奮勇向前的精神。
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老師應用一定的策略來培養。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得到啟示,要想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不能光靠教師的滿堂講解,更不能靠學生的死記硬背,而是要靠潛移默化、春風化雨般的感染,要在日積月累中逐漸積淀。作為一名中學歷史老師,我提出了如下的方法。
在新時期老師就不能維持原狀不改變,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老師要摒棄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理念,將學生看做是真正的主人,給學生創造機會使其能夠主動去發現、去感悟知識過程,老師則是教學的主導,在關鍵時刻引導學生去學習。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自己去發現歷史課程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這樣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比如,在講昭君出塞這個歷史故事的時候,將史家、文人對昭君出塞評價的內容告訴學生,使學生了解昭君出塞的重大意義,學生對前人命運變遷的關切程度不斷增強,體會和平、友好相處,始終是民族關系的主流[6]。
老師要不斷對教育的方法進行創新,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實施教學,讓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7]。要積極將課堂教學方法轉變,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應用實踐方法來實施教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學生去參觀博物館、觀看歷史影片等,讓學生加深對歷史發展的印象,不斷提升其人文精神素養。因為學生有了真實的感受,所以比單純的在課堂上教學感知的要深刻,教學效果當然好。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在教材知識點中體現人文素養,比如:在教學中國近代史這本教材過程中,主要包含的知識點是中國人民對侵略的抗爭和對中華復興做出的努力內容,通過教學使學生增強了民族責任心與使命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每個主題所傳達的人文精神的共同點,這樣教學大大激發起了學生的人文素養,逐漸培養起學生健康的人格、健康的態度[8]。
素質教育提倡在教學中要靈活教學,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只局限在課本中,要充分依托教材的相關內容,將教學知識進行橫向擴展,多應用講解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歷史知識。老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展現知識內容,讓歷史知識以豐富鮮活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感知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人文素養不斷提升。
目前現行的歷史教材中,詳細講述某一事件的內容是比較少的,而框架式的內容很多,針對這一現實情況,為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開闊學生的視野,我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讀本的選擇上,為學生把好關,給學生選擇那些知識結構清晰、語言通俗易懂的,但是史實精確的書籍。而且,課外閱讀的閱讀對象要配合教學內容增加。比如:我在講解中國古代史知識的時候,我就指導學生多讀一些關于古代史的一些課外讀物,比如讓學生閱讀:《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等課外讀物。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老師要圍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制定教學計劃,時刻提醒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把握相關的人文精神知識點,更不能因為進行課外閱讀而耽誤了主干課程。并且老師要引導與幫助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時候學生之間要進行友好的交流,讓學生通過相互研究、探討來深刻感知其中的人文知識點,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總之,初中歷史是初中教學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學好歷史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更多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還能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要求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但是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其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是必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為此廣大老師要為此不斷努力,老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育方法、結合教材主體等,在多個方面積極創新、敢于突破,老師要明白學習的主人是學生,老師要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尋找更多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教學,老師要認真分析現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老師要學會引導學生,及時幫助學生,多看見學生的優點,及時鼓勵,讓學生的精神素養得到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