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賽
新沂市瓦窯中學 江蘇 徐州 221000
新課程改革要求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將學生的思維、情感及行動進行有機整合;要將教學內容跟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情趣充溢課堂,以培養英語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益。
毋庸置疑,閱讀是英語課堂的一項主體性工作,教師不可小覷,而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課堂上只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投入到自主閱讀的學習狀態,并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來促進對文本內容及語法的理解與掌握,以期有效地鍛煉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提升理解水平。然而,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在應試教育陰影的籠罩下,諸多教師仍舍不得丟掉講解的習慣,滔滔不絕的講解占據課堂,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不到體現,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壓抑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所以,教師在英語課堂上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閱讀的主觀能動性。
又如,在七年級上冊“Going shopping”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中,筆者創設了商場交易場景,要求學生扮演營業員和顧客。在對文本進行了初步閱讀并熟悉內容之后,要求學生使用“What can I help you?”“ What’the price for it?/How mch is it?”等話語進行交流。這樣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創設了一生動的情境,將學生推上了主動交流的舞臺,激發了參與活動的熱情,促進了生生之間的互動和知識的內化與運用,提高了學生的語用能力,促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英語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個重要學習方式,教師應將這種方式運用到自己的英語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尤其是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該學習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應切實發揮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增強英語課堂實效。實踐證明,借助合作學習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促進學生以團隊的方式實現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與掌握,還可以引導他們在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例如,在“It’saniceday,isn’tit?”這一課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執教者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組織他們對文本進行閱讀,自主了解文本內容,以促進學生通過本課時的學習對英語中的反問句獲取深刻的了解。活動第一步,學生在教師的組織與引導下開展了自主閱讀活動,并調動自己的先前的知識經驗走進文本并從整體上初步理解文本;活動第二步,每外學習小組內的成員在組內踴躍發言,交流與分享自己的體驗與認識,尤其是針對自己從文本中所找出的反問句進行交流,再概括文章各個段落的意思及文章的主旨;活動第三步,學生在小組內彼此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獲,同時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這樣設計與實施教學活動,一方面促進了學生對文本進行有效的自主閱讀、理解,另一方面也促進生生之間相互交流與借鑒同伴科學的閱讀方法及思維模式,鍛煉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學習要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在具體情境感悟英語語法規律。為此,教師要有效地發揮各種媒體的作用,以此來創設接近真實的語言環境,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創設語言環境要以學生為中心,遵循實效性、靈活性、真實性等原則。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告訴我們:“語言使用者必須掌握語言在真實社會語境中的使用原則。”為此,教師務必創造性地設計與實施能夠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探尋教學內容與生活的結合點,在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中,科學、合理地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與生活密切聯系的語言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的自覺性與積極性。教師要善于鼓勵與引導學生用所學的英語做完成相關的任務,在語言實踐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使用與掌握英語,從而培養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真正促使英語學習走向生活,服務生活。
英語課堂上,教師在創設交際情境、傳授語法知識、培養語言技能的同時,不能忽視情感目標的達成。比如,一位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height、blond、curly、short、straight、medium build、edium height”等詞匯,談論“What does he look like?”時能運用所學詞匯描述人物的外表。教學過程中,執教者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人物的外貌特征,引導學生對人物進行頭發顏色、身材特征等描述,并結合所學內容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了學習熱情,激活了學生思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再如,指導學生學習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筆者運用錄像、圖片、表格、實物等創設情境,借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筆者結合學生現實生活,引導他們正確地理解與使用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在此基礎上歸納出相關的語法規則。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學效果也比較好。
總之,主體地位的凸顯、合作學習的開展、語言環境的創設,是增強英語閱讀教學效益的有效舉措,教師應從這幾方面做起,努力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