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偉(醫療行業市場分析員)
2018年是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連續第六年參加全國人代會,今年他帶來了八份書面建議,重點關注如何加快建設數字中國。
在醫療衛生領域,馬化騰提出,以數字技術為載體手段,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實現健康醫療大數據的規范采集、集成共享和合規應用,加速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進一步完善數字技術應用的制度環境和協同創新機制。
目前,全球的大數據應用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電信、媒體、政府、交通、零售、公共服務、醫療健康等領域。而在中國,目前的應用熱點行業主要集中在金融、電商、醫療健康、交通和娛樂等領域。醫療健康行業大數據占國內大數據市場規模的比重約為20%,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及醫療政策的推動,預計健康醫療行業大數據的比重將上升至25%。
關注大數據行業的人應該知道:我國大數據基礎建設尚未完善,目前國內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市場仍以基礎建設為主。2015年,中國醫療健康行業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市場規模約320億元,占醫療健康大數據行業的比重約為60%,而行業大數據軟件市場規模和行業大數據應用市場規模分別占行業市場規模的比例約為25%和15%。
隨著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基建市場規模將有所減小。預計到2021年,基建、軟件、應用市場三者占比分別為55%、30%和15%,市場規模分別為464億元、253億元和126億元。
目前,國內健康醫療大數據供應商第一陣營有英特爾、微軟、戴爾、思科、IBM、MEC等老牌互聯網大數據巨頭,其主要目標客戶為國內大型醫院;第二陣營的主要代表有東軟、東華、用友、方正等,主要服務對象是大中型醫院及相關衛生體系。
對這個市場有興趣的投資者,不妨對目標公司深入研究,分析其目前的市場占有率以及潛在合作伙伴,判斷公司未來的增長空間。
方強(汽車行業研究員)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今年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他帶來的是有關甲醇汽車推廣和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方面的建議。
李書福認為,在交通能源領域,加快推廣甲醇汽車是應對能源和環境挑戰的途徑之一。他建議,盡快推動甲醇車在全國的市場化運行;繼續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制度建設、運行管理和相關應用安全評估等工作;將甲醇作為戰略性替代能源納入交通燃料體系;做好科普工作,澄清公眾對甲醇認識的誤區。
中國能源分布的總體特點是富煤炭、缺油氣、可再生能源有限,雖然“富”煤,但我們的煤炭儲量中高硫煤占40%~50%。這種劣質煤不能當作一次能源使用,但可采用潔凈技術,將高硫劣質煤制備成替代石油的二次能源——甲醇、二甲醚。
當前,中國替代燃料汽車主要包括天然氣、電動和醇醚燃料汽車。
天然氣汽車的使用局限在于:氣源分布、預期未來上漲的氣價、輸氣管道以及加氣站建設的高成本(僅單座加氣站的投資就在300萬至700萬元區間)。
電動汽車方面,盡管電池技術日益完善,但電池更換成本依舊高昂。更重要的是充電站建設費用也較高,單座充電站的投資在500萬元左右。高昂的車價和電池更換的疑慮,降低了大眾和運輸企業對電動汽車的購買意愿。
甲醇燃料有獨到的優勢,一是運輸與配送方便、環保,現有的汽柴油罐車即可運輸燃料;二是基站設施改造成本低廉,新建基站費用約為40萬元/站。從技術的可操作性、經濟的合理性、以及政策導向性多方考慮,甲醇汽車是投資周期短、市場化推廣快的新能源細分市場。
目前,投資界對于新能源車的關注焦點集中在電動汽車行業,但未來一旦甲醇燃料汽車得到應有的重視,相關投資領域的增長空間十分可觀。
倪銘(交通行業研究員)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CEO李彥宏不僅關注人工智能平臺的發展政策,也針對自動駕駛行業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自動駕駛正在改變汽車行業過去一百年所沿用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全球汽車產業格局因此而變,占得先機使中國有機會在新賽場上成為汽車產業強國。
李彥宏建議,政府應支持企業做大做強自動駕駛開放平臺,構筑我國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產業競爭力。充分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建立千億元級國家自動駕駛產業投資基金。鼓勵有能力的企業搭建“中國汽車大腦”平臺,圍繞自動駕駛產業鏈和價值鏈,匯聚全球優秀自動駕駛力量,加速產業發展。
他還建議加快研究并出臺運營政策,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率先開展自動駕駛試運營服務,在北上廣等限牌城市,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不用指標即可辦理牌照;盡快明確自動駕駛汽車運營的資質要求,為符合條件的企業頒發相關牌照。
2018年2月2日,北京市經濟信息化委、交通委、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聯合制定《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能力評估內容與方法(試行)》和《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封閉測試場地技術要求(試行)》;上海市在2月28日發布了《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試行)》,并在嘉定區劃定了安全性高、風險等級低的5.6公里道路,作為第一階段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
伴隨著自動駕駛行業的各種政策加速落地,自動駕駛已經成為一個投資領域的熱門話題。參考李彥宏的觀點,投資者可認真了解無人駕駛技術將給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帶來哪些改變;哪些企業在新形勢下能深度參與行業發展;比較市場對供應鏈上不同企業的估值,找到有發展潛力且安全邊際較高的投資標的。
嚴松陽(物流行業營運總監)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是一位數次參會的老代表。今年他帶來了有關綠色包裝的建議。作為蘇寧這樣體量龐大的電商企業的領軍者,張近東深知每年電商生產包裝垃圾的“能力”。
據國家郵政局測算,2017年“雙11”期間,全國快遞了超過15億件包裹。按業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的通常標準保守計算,15億件快遞至少產生了超過30萬噸的垃圾。《2017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快遞共消耗約32億條編織袋、約68億個塑料袋、37億個包裝箱以及3.3億卷膠帶。與之對應的是,中國包裝垃圾的總體回收率小于20%,其中紙盒只有不到一半被回收。
張近東建議,應盡快制定快遞業綠色包裝和過度包裝的國家標準,明確快遞業綠色包裝使用率和回收率標準;制定快遞運輸環節服務標準,明確流通環節快遞包裝的損毀率,提高二次使用率;構建快遞業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明確安全性、環保性、可靠性、可追溯性等要求及技術標準;建立非環保包裝的退出機制,逐步實現快遞包裝全面綠色化。
他還建議,對使用綠色包裝并能推動綠色包裝普及的企業給予政策及財政支持;對循環使用包裝制品的商家及快遞企業給予激勵。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包裝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紙制品包裝的市場規模達到3596億元,在包裝市場份額中占比達到50%;塑料包裝市場規模為1873億元,占比26%;金屬包裝市場規模為1482億元,占20%;包裝機械市場規模為310億元,占比4%。由此可見,紙質包裝依然是我國包裝的最主要形式。
參考張近東的建議,投資者可以對綠色包裝涉及的行業板塊進行研究,對率先提出綠色包裝的企業給予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