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寒冰
2018年,注定是全球大博弈、大巨變的一年。美國發起的稅務戰以及美聯儲持續的加息、縮表,將改變全球資本的流向,使得一些經濟體成為資本流出的最大受害者。
2017年4月28日,《人民日報》刊發的題為《減稅是在挑起稅務戰》的文章,分析了美國稅改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文章指出:“從他國視角看,美國減稅實際上就是在挑起稅務戰。作為反應,一些有實力的國家會加入這場競爭,或競相減稅,或以鄰為壑,或設立避稅天堂。目前,這一跡象在英、法等發達國家已露端倪。這樣做不僅會使國際稅收秩序陷入混亂,更會使業已形成的G20等國際經濟政策協調框架下的《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行動計劃》等反國際稅收惡性競爭成果縮水。此外,美國稅改將使部分無力搞稅收競爭的出口導向型國家直接受損。”
在亞洲,日本原計劃在2018年將企業所得稅稅率下調到29.74%,但美國大規模減稅法案的通過,讓日本迅速轉變態度,討論將積極加薪并將投資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降至25%左右。日本政府稱,今后“將根據海外減稅動作,進一步擴大減稅幅度。”我們的鄰國印度甚至在美國討論大規模稅改計劃時就已經行動。早在2017年7月1日,印度旨在統一稅制的印度商品與服務稅的稅改法案就已經正式實施,這被認為是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最重磅的稅制改革。印度在這次稅改中,降低了個人收入所得稅,受益人群占原納稅人的52.7%,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印度納稅人可以從中受益。
當不負責任的“以鄰為壑”的稅務戰打響,作為有責任感的大國,中國不會加入其中。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官員明確表態:“我們不主張一個國家的主權政策制定不考慮其他國家,僅僅考慮自己,我們認為這是錯誤的,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收稅競爭。我們主張國際合作、協調。”而且,中國正在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需要足夠的財力支持,確保大戰略的順利進行。
首先,中國會繼續在確保財政收入不受影響的情況下,繼續推動對企業減費,并繼續對小微企業采取一定的減稅措施。這種結構性減稅的做法,不會對其他國家構成任何威脅或壓力,體現出一個有責任感的大國對稅收戰的正確態度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偉大情懷。
其次,強化并提升監管。全球減稅大博弈導致的一個最直接結果,就是資本的外流。中國在不加入稅務戰的情況下,將進一步強化對資本的監管力度,確保資本興高采烈地留在國內,熱情地提供就業機會,并積極踴躍地在國內納稅。
其三,中國將加快房地產稅的推進速度。2017年年末,財政部部長肖捷連續兩次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署名文章,談論房地產稅問題。肖捷部長指出:要著力完善直接稅體系: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征收房地產稅,適當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費負擔,逐步建立完善的現代房地產稅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