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
“龍炎”致17萬人損失57億元
成立僅1年多,就非法集資超過156億元,30多個省區市的20萬余人被騙,造成被害人損失57億多元……日前,杭州中院對杭州龍炎電子商務公司非法集資案進行一審宣判。兩名主犯黃定方、蔡克意構成集資詐騙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孫世佳等其余19名被告人因集資詐騙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判處不同刑期。此外,法院責令21名被告人退賠違法所得57億余元,發還各集資參與人。
隨著國人投資理財的需求不斷增強,一些不法分子將“非法集資”包裝成私募基金、P2P、健康服務、高科技產品等,以高收益、高回報為誘餌,騙取公眾“入套”,非法吸納資金。因此,廣大投資需要警惕不法投資理財平臺,自覺抵制、遠離非法集資活動。
拿茶葉當幌子行騙
致投資者損失57億元
資料顯示,杭州市龍炎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浙江杭州市,成立于2015年4月,注冊資金1000萬人民幣,主營行業是電子。
據《浙江法制報》報道,杭州警方在2016年3月31日上午11點左右,突襲了龍炎電商在蕭山聞堰的辦公地點,抓捕了公司董事長黃定方及其妻子丁文萍、女兒女婿、妹夫妻妹以及公司其他高管人員,隨即查封了辦公樓,凍結了銀行賬戶,扣押了電腦等辦公用具。翌日這些涉案人員被刑拘。2016年12月5日,經過8個月的偵查取證后,該案件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兩項罪名移交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檢察院。
澎湃新聞報道稱,經杭州市蕭山區檢察院審查查明:浙江溫嶺人黃定方,2014年9月起在西安等地參與非法傳銷活動。當年12月他結識江蘇閏大公司的湯留俊(另案處理),發現杭州炎黃茶葉公司實際控制人蔡克意以提供茶葉的方式與湯合作進行非法集資。黃于是決定仿照江蘇閏大公司的操作模式,籌備設立杭州龍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購物返利的幌子進行非法集資活動。
該案的起訴書顯示,2015年1月,黃定方、蔡克意商定,由炎黃公司為“龍炎電商”提供茶葉和公司股份,由后者以銷售茶葉返利的方式非法集資。具體模式為:投資者投資4000元成為會員后,以每單4000元購買茶葉等商品,或介紹新會員投單,均可每單分十周陸續獲得6653元的現金返利、2866個可兌換炎黃公司股份的股權積分、2149個可在“龍炎電商”網上商城消費的購物積分,相當于年化收益率250%以上;會員發展60個以上新會員,連續兩周投單300單以上,可成為“龍炎電商”服務站負責人;服務站發展新會員600人以上、累計業績達到15000單以上,負責人可以成為該地區中心負責人;中心下轄若干服務站,每個中心、服務站的負責人分別可得到下屬會員每單提成50元。
黃定方在負有大量債務,且明知返利模式無法持續履約的情況下,仍以高額返利為誘餌,向不特定公眾騙取資金。為擴大影響,進一步蠱惑公眾投資,黃定方還伙同蔡克意等成立炎黃國際公司,由被告人闞越、孫世佳負責操作“在美上市”事宜,然后虛假宣傳,向會員銷售炎黃國際的股份。
起訴書顯示,至案發,“龍炎電商”通過網絡平臺投單、銷售股權換購證等吸收會員21萬人,非法集資計156億多元。黃定方將其中124億余元支付返利,將4.8億余元用于支付站長、中心主任等的提成,將2.5億多元用于購買茶葉、支付日常開支等(其中蔡克意獲取非法集資款1.9億余元),共造成會員損失57億多元。
兩人被判無期徒刑
責令退賠57億元
2017年8月3日,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杭州龍炎電子商務公司(簡稱龍炎公司)集資詐騙一案。龍炎公司相關負責人黃定方、蔡克意、孫世佳等21名被告人因涉嫌集資詐騙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職務侵占罪出庭受審。
庭審共持續了3天。庭審中,檢方與被告人代理律師經過多輪辯論后,21人中部分被告人當庭認罪,但黃定方始終堅持自己無罪。
關于57億元損失之說,黃定方的辯護律師提出了質疑:龍炎公司的網站后臺數據被篡改,57億元的損失是怎么計算出來的?計算依據是什么?有誰真正指控是龍炎公司或者黃定方詐騙了他們?和所謂的57億元損失對應的具體被害人都有誰?黃定方的辯護人還稱,龍炎公司是依法成立的企業,證照、手續齊整完備,黃定方成立龍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運行“龍炎模式”一年余,并沒有欺騙投資者。該辯護人還強調,在案發前,并沒有一個龍炎人遭受損失。
最終,經杭州中院審理查明,在自有資金短缺并且明知該返利模式必然虧損、無法持續履約的情況下,黃定方以高額返利為誘餌,并以虛夸投資項目、虛假宣傳公司上市等方法騙取投資人信任,通過會議宣講、網絡平臺推廣等方式,向社會不特定人員騙取資金;孫世佳先后擔任龍炎公司董事長秘書、總裁,負責非法集資活動的全面工作及投資事務,維護網絡平臺數據,介紹他人參與集資;丁文萍擔任龍炎公司財務總監,負責集資款的管理和資金進出。黃定方為擴大影響,進一步誆騙公眾投資,還伙同蔡克意等人成立炎黃國際公司,由闞越負責操作所謂的美國“上市”事宜,而后,黃定方、蔡克意等人通過虛假宣傳向會員銷售炎黃國際的股份。
另外,法院還查明,吳克良、闞越等17人在明知黃定方進行非法集資活動的情況下,先后參與并分工配合。
至案發,龍炎公司通過吸納會員網絡平臺投單、銷售股權換購證等方式向20余萬名社會公眾吸收資金共計156億余元,造成17萬余名會員的集資款共計57億余元不能返還。
杭州中院認為,被告人黃定方、蔡克意、丁文萍、孫世佳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高額利息為誘餌,明知投單返利模式不可持續、企業未真實上市,仍虛夸投資項目、虛假宣傳上市,以網絡平臺投單、銷售股權換購證等方式向社會不特定人員非法集資,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集資詐騙罪,分別判處黃定方、蔡克意無期徒刑,判處丁文萍有期徒刑12年、孫世佳有期徒刑10年。被告人吳克良等17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數額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分別判處9年及以下有期徒刑,其中部分被告人適用緩刑。法院責令21名被告人退賠違法所得57億余元,發還各集資參與人。
警惕非法集資新騙術
隨著國人投資理財意識的普遍提升,尋求優質投資渠道在近些年里往往成為很多人最為關注的問題。而受一夜暴富、快速發財等觀念的影響,一些人開始不滿足于傳統投資理財方式所帶來的收益。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將“非法集資”包裝成私募基金、P2P、健康服務、高科技產品等,以高收益、高回報為誘餌,騙取公眾“入套”,非法吸納資金。
例如,黃定方在解讀龍炎電商模式時,用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一帶一路”“互聯網+”等概念,在解讀“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時,黃定方和投資者說,一部分人確實先富了起來,但是還有大部分人沒富起來。窮人習慣于把錢存進銀行,因為存進銀行的風險最小。所以,富人從銀行貸走了窮人存進銀行里的錢,去賺更多的錢,而窮人拿的只是利息,貧富差距就這樣越來越大。龍炎電商模式的資金在流轉過程中,杜絕富人進入,著力將窮人打造成富人。
黃定方強調公司經營理念,一定要牢記“誠實守信、大愛助人、厚德包容、普惠蒼生”這16字方針等等,現在回頭看來,黃定方和他的同伙們善于“緊跟”政策玩概念,包裝自己,并許諾高返利高回報,這也許是讓投資者趨之若鶩的原因。
事實上,分析集資詐騙案件不難發現,不法分子為吸引資金,往往承諾高額回報,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通過暴利引誘許諾投資者高額回報。為了騙取信任,不法分子大多通過注冊合法的公司或企業,有的打著響應國家產業政策等旗號,經營項目由傳統的種植、養殖行業發展到高新技術開發、集資建房、投資入股、售后返租等內容,以訂立合同為幌子,編造虛假項目,承諾高額固定收益,騙取社會公眾投資;有的假借委托理財名義,故意混淆投資理財概念,利用電子黃金、投資基金、網絡炒匯、電子商務等新名詞迷惑社會公眾,承諾穩定高額回報,欺騙社會公眾投資。
此外,不法分子在宣傳上往往一擲千金,采取聘請明星代言、在著名報刊上刊登專訪文章、雇人廣為散發宣傳單、進行社會捐贈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制造虛假聲勢,騙取社會公眾投資。同時,他們善于利用投資人的親戚、朋友、同鄉等關系,使參與人員迅速蔓延,集資規模不斷擴大。
老年人更需警惕非法集資
在長期辦理非法集資案的過程中,杭州警方對被害人身份信息做了不完全統計收集,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受害者中,老年人占了不小比例,他們的年齡往往集中在60至80歲,而這其中,60-68歲的老人上當受騙最多,占了老年投資人的60%。
一些非法集資專門披上了一些老年人不熟悉的網絡外衣,利用老年人不熟悉的網購情況,精心編織陷阱,一般而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并非是網購的主流,他們對于網購并不熟悉,出于對返利的追逐和對于新生事物的熱衷,落入了犯罪分子精心編織的陷阱之中。
而60-68歲的老人則剛剛進入退休年齡,退休前后收入會有一個落差,投資欲望強,心態上也希望能繼續參與到社會事務中,從眾心理強,自主意識弱,最容易被“錢生錢”的各類騙局誘惑。
為此,警方提醒,企業或個人大量吸收社會不特定公眾存款的行為均涉嫌犯罪。參與非法集資也不受國家法律保護,最后雖然追究了集資人的刑事責任,但其民事責任很可能因其已沒有有價值財產而難以執行,甚至可能導致血本無歸。因此,廣大投資需要擦亮眼睛,警惕不法互聯網投資理財平臺,自覺抵制、遠離非法集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