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工作是班級管理工作中一項光榮而艱巨的工作,每一位擔任過班主任的教師都會有深刻的體會。為了在班級中加強德育,使每個學生在思想上有更大的進步,培養其優秀的人格,作者從自身做起,用點點滴滴的小事來感化學生們。
關鍵詞:教師;學生;真誠;愛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12
作者簡介:肖國香(1966—),女,湖南省宜章縣第二完全小學教師,郴州市一級教師評審專家庫成員,郴州市事業單位招聘面試評委專家庫成員,大專。
前些日子,在湖南省宜章縣教育局和宜章縣教師進修學校的組織下,我有幸聆聽了一線教師黃郴宜的班主任工作交流匯報。黃老師推崇的理念是“用熱情和愛心當班主任”。熱情和愛心為班主任之本,我聽后感慨頗多,很長一段時間都心潮澎湃。德國哲學家、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想,教育就是一份愛心事業,就是一份靜待花開的事業,在“教育極度焦慮”、互聯網沖擊的大環境里,我們就應有牽著蝸牛去散步的恬淡心境。我教育學生的策略是重視南風效應,攻心不攻城,用“真”“誠”“責”“細”,守護學生心靈。
我一般接班前都會找原來的教師了解學生各方面的表現,也會了解其家庭的有關情況。我在充分了解他們的情況下抓住教育的契機對學生展開攻勢,攻破他們心靈上的城堡,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犀利的眼光及超強的洞察力,使他們先畏懼自己。攻下他們心靈的防線后,我再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讓他們能對我敞開心扉,以達到引導、教育的目的。記得接手現在的44班第一天搞衛生時,朱XX脾氣特壞,把工具一扔,不搞了。我看著他的行為,急在心里,于是把他叫到辦公室,故意問他問題。他回答的語氣不對,我問他同樣的問題,再叫他回答,搞得他莫名其妙后,再提點他該怎么答話。他的氣勢落下去之后,我叫他走,他轉身沖走,我又把他叫回來,讓他慢慢走。到教室里,我認真觀察他的表情,了解他的動態。過了一兩天,找到合適的機會,我輕言細語地和他講道理,教他怎么做人,怎么與長輩交流。從那以后,我一直追蹤了解、引導。現在,他很聽從我的教導,對學習也感興趣了,各方面的表現進步很大。教師認真觀察每一個學生、每一個細節,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每一件事,才會有自己追求的效果。
有這樣一句話:“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這就是現在炒得比較熱的“情商”問題。因為就這樣一個“行”字,消除了學生的恐懼感,縮小了師生之間的心理差距;就這樣一個“行”字,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真正看到自己的閃光點,找回自信;就這樣一個“行”字,喚起學生對生命的熱愛,看到人世間的美好;就這樣一個“行”字,學生找到了對學習的快樂感覺,真正品嘗到師愛的甜頭。
記得本期開學第四天我在44班上課時,點到班上最差的姚XX讀音節。誰知,他居然連最簡單的兩拼音節都不會讀,他一開口,引得全班學生哄堂大笑,甚至有學生指著他說:“老師,他什么都不會,他是傻子。”我一聽,沒做聲,我只是平靜地對他說:“跟老師念。”我帶著他念了十遍,他才學會。然后,我放棄課堂教學任務,和學生講該如何尊重他人,該如何善待同學,該怎么幫助弱勢的人,并且不準他們再這樣欺負他人。講完后,我繼續帶姚XX讀音節,并且鼓勵他、夸獎他。如此下來,他對學習也產生了興趣,會主動帶作業本回家了。就學生來說,教師越是真心關愛他,真誠地對待他,他學習就越勤奮,自信心就越強,就能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在我們班,我把每個學生都看成我的朋友,和他們都有一定的師生友情,我從來不用鄙視的目光看待任何一個人。對于差生,不管是在談心還是閑聊,我總是注意給他們心理暗示,讓他們覺得老師真心喜歡他,真心認為他行,他有潛力,老師真的相信他會取得進步。
我記得一位教師說的話很有道理,她說:“要當老師,你就要想到清苦和勞累,就要想到追求的是精神享受,當學生有出息的時候,我們才能得到一點安慰。誰都知道天道酬勤,付出終有回報。”
作為一名老教師,我認為有責任心是當好班主任的第一要務。我與許多班主任一樣,喜歡與學生交流和談心,事事較真。針對學生實際,我給予他們耐心、細致的幫助,幫助他們解除煩惱,希望他們在學做人、學處事之際,還能把更充足的精力用在學習上。我通過身教和言教對他們進行全方位的教育,讓他們真正看清教師的人格魅力,讓他們真正感到教師為他們付出了多少。教師在言傳身教中一較真,學生自然敬畏、效仿你。
因為較真,我還經常與學生家長聯系。一天,我就叫來了一個對孩子很不負責任的父親,把他訓斥一頓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講得他們一家三口聲淚俱下。我還及時調節他們父子之間的矛盾,讓孩子認錯、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對自己定下目標,鼓勵他積極向上。那天下午,我觀察到那個孩子很輕松、很認真地做好了每一件事。我這樣較真就是要讓家長們知道:我們對他們的子女是真的很關心,是真的很用心,也真是為他們的子女操碎了心,教師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只為幫助他們把孩子教育好。但這些話不應我們直接對他們家長說出來,而是要用實際行動真誠地表現出來,讓家長自覺地配合我們工作,支持我們工作,讓他們發自內心地感激我們、敬佩我們。
1. 細致
工作中,我非常重視“破窗子理論”,一個班沒有問題不正常,但不能經常出問題,關鍵是看我們怎樣處理問題,怎樣做到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我犧牲了很多休息時間去觀察和了解學生,以增強自己教育的針對性,及時糾正學生的小錯誤,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我們只有工作細致了,堅持不懈地努力了,才可能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才可能成為家長認可的老師!
2. 細心
我是很多學生眼中的兇老師,他們不了解我的時候總覺得我很兇、很嚴,也很難接觸,對我感到畏懼。事實上,我不是那么冰冷的人,“兇”,只是為了鎮住那些調皮的學生而擺出的樣子。記得我們班有個叫肖XX的學生,第一個學期的前半期,他每次來到我身邊都是戰戰兢兢、誠惶誠恐的樣子,說話也結結巴巴。針對這一情況,我沒有多問,繼續觀察后知道他怕我,而且是很怕我。
我知道這種畏懼不是一朝一夕能消除的,也不是幾句話可以解決的。踐行“嚴慈相濟”的原則,我上課經常站到他身邊,當他認真默讀課文或寫作業的時候,我便伸出手輕輕摸摸他的頭,很溫柔地說一句:“你真不錯,老師喜歡你這個樣子。”下課后只要有機會,我便待在教室里,微笑著和他們閑談。一段時間后,他和其他學生都收起了試探的“觸須”,敞開心扉接納了我,對我敬畏有加又喜愛有余。事實告訴我,細心關注每個學生的思想動態及他們的言行舉止,并隨時隨地找他們談話引導是真理。多次的接觸拉近了學生們與我的心理距離,他們愿意親近我、信任我、依賴我,這都是細心的結果。
3. 細膩
很多時候,我們真要“矯情”一點,因為學生們需要你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下輕撫。你一個關愛的眼神,可以軟化他們錯誤的防線;你攬著他的一個動作,可以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你的一下輕撫,能讓他們徹底“屈服”。所以,我們的感情要細膩一點,才能拉近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事實上,我們只要讓學生真正感到思想上有所進步、學習上有所提高、情感上有所滿足就行了。所以我們要與學生以心換心,讓學生明白教師善良的心。只要師生之間有了一定的師生友情,那什么事情都好辦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得好:“在實踐中去尊重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我們教師只要付出真誠、真情、真心,只要做得夠細,是完全可以用師愛轉化學生的。
參考文獻:
[1]常 青,夏緒仁. 農村留守兒童人格特征研究[J]. 心理科學,2008(6).
[2]溫鐵軍. 溫鐵軍:分三個層次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J]. 河南教育,2006(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