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球化的發展下,各類產品的在外觀、技術、工藝等方面逐步相似化,這使得各類企業相繼加速了競爭意識,創立了相應的品牌,以便于更好的面對各種機遇與挑戰。品牌作為產品形象的代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消費者的選擇,而用工業設計的方法對品牌進行創新改造,來提高品牌的識別力,則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加快品牌建設中工業設計學生的創造能力,以更好地進行品牌效應。本文通過對工業設計問題的研究,對學生品牌創新能力提出了部分意見及參考。
關鍵詞:工業設計;品牌;創新能力;研究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6.163
在企業品牌的建設過程中,工業設計提供了重要的資源,是品牌創立的基礎條件。就目前來看,工業設計學生對品牌認識過于單一,缺少對產品更深一層的認知,無法對品牌進行更好塑造。設計的創新是加強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徑,對此,我們要積極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工業設計在增強品牌效力上發揮更大的用處。
1 工業設計下品牌創新的意義
產品同質化的產生,使消費者加大了購買的盲目性,不能更好地進行產品選擇,這使得產品生產商更加隨意化,造成了產品的普通性,也使所售產品質量無法保障。在工業設計下,企業對品牌進行創新化,提高了產品的辨識度,更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力,提高了企業在經濟快速發展下的競爭力[1]。
(1)對工業設計、品牌的認識。品牌通常用形象文字、色彩搭配、標注符號等要素構成,是企業為了提高自身形象或區別同類產品所做出的代表企業文化的特殊標志[2]。對于市場內的廣大消費者來說,良好的品牌形象更能勾起自身的購買欲望,獲得更好的使用感,對于企業來說,品牌代表著公司的文化理念,承載著企業產品的一定價值。工業設計所涉及的范圍廣泛,包括美學、心理學、藝術學等,設計者通過對批量產品進行結構、形狀、色彩等方面的加工,使產品更具特色的過程叫做工業設計[3]。工業設計的的綜合能力使其橫跨多個行業,在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們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2)工業設計對品牌創新建設的重要性。工業設計對品牌建設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企業發展中,通過對產品進行合理的設計,可以有效的減少產品的消耗性、增加產品的使用舒適性、將產品資源進行有利整合。這樣,不僅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增加了企業的利潤,也可以更好地服務給消費者,而消費者良好的使用體驗,也會對此品牌的產品產生信賴感,使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建立更好地聯系。品牌建設及創新也強化了產品的辨識度,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價值,能夠更好的對消費者進行引導,使企業更好更快發展。此外,品牌建設也使企業增強了社會責任感,為了保持新老客戶產品使用的愉悅感,提高產品性能,對產品質量要求提供了強力保障。
2 工業設計學生提高品牌創新能力的方法
隨著科技時代的進步,創新成為了當今社會最為響亮的口號。在設計工作中,好的創意不僅能夠更好地滿足產品的功能性,還能提升產品美感與質量保證。作為工業設計學生,在設計選材、研究結構方面雖然有部分優勢,但其特定的教學也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受到阻礙。因此,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思考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更好地進行工業設計創造。
(1)對學生的觀察力進行有效的開發與培養。工業設計的產生與發展,就是在順應時代要求下,對現實生活中所產生的一系類問題進行解決,我們只有對生活細節進行認真觀察、善于思考,才能發現相應的規律與知識,從而能夠更好地進行設計開發[4]。對此,作為工業設計的學生,一定要具備有效的觀察能力。首先,老師作為學生的主導者,要結合教程設定相應的考察項目,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有效開發與鍛煉。其次,學生在進行工業設計時,也要提前對產品進行觀察,對觀察結果進行記錄與整理,結合自身觀察經驗與總結,對自己的觀察方法進行改善與提高。創新力的提高關鍵是要有良好的觀察力,學生要善于從觀察中進行分析與思考,進而培養出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2)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片面的知識教學無法滿足工業設計的需求,作為學生,要想獲得更為直接的設計理念,要進行切合實際的操作訓練,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工業設計作為綜合性的學科,主要造型設計多以機械技術為手段,因此所需要的教學設備并不過分復雜,學校可以設立相應的操作實驗室,對學生進行手工實踐鍛煉,讓學生在反復造作、分析揣摩、自我感受下增強開動腦筋、積極創新的能力。此外,學校也要增添與工業設計相關的圖書,開設相應的圖書室,讓學生在書中學到更充足的理論知識,以便于學生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積極的進行設計創作。教師也可以在日常中添加實踐環節,讓學生參與設計制作,在學生的動手能力中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發展創新教師團隊,建立校企融合基地。在創新意識不斷加強的當今社會,創新型老師逐漸發展成了教育的主力。學校不僅要吸引具有創新性的高科技人才擔任學生的老師,還要加強在校老師的創新意識,通過對老師進行定期培訓提高教師的創新素養,建立一支搞技能的創意教師團隊,進而通過老師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操作。學校也可以建立校企融合基地,讓學生在課外、假期等時間里進入到企業環境中,通過企業中的設備、材料、場地進行專業性訓練,也可以在企業中得到相關人士的有利指導。校企融合基地立足于學生的技術創新,其實踐設備更具有多樣化,為學生的創造條件與學習主動性提供了重要良好基礎,促進了學生對工業設計知識的更好地掌握,提高學生的個性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白石,李道量,王建國.基于工業設計理念的品牌要素建設研究[J].蚌埠學院學報,2014(01).
[2]陳夏鄉.培養工業設計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與思考[J].科教文匯,2013(01).
[3]劉學理.品牌生態系統風險管理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4]李敏.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多層級遞進式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設計,2017(06).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教學研究項目“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品牌創 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2016jyxm0468)
作者簡介:唐蓓(1989-),女,安徽宿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產品設計及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