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微微
政務誠信是現代社會信用體系的基石,處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核心環節,是政府獲得社會公眾信任的根本,起著基礎性、導向性、示范性和決定性作用。
“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2017年1月9日,在瀘州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新當選的人員舉行了憲法宣誓儀式。宣誓人員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誓言在會場內回蕩,彰顯著公務員擲地有聲的承諾,詮釋著履職盡責的擔當。
這是瀘州市充分發揮公務員在政務誠信體系建設中示范表率作用的縮影。作為全國第二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創建城市,瀘州市堅持把依法行政、陽光行政和加強社會監督作為推進政務誠信建設的重要手段,將建立政務領域失信記錄和實施失信懲戒措施作為推進政務誠信建設的主要抓手,將危害群眾利益、損害市場公平交易等政務失信行為作為治理重點,循序漸進,不斷提升公務員誠信履職意識和各級人民政府、各部門誠信施政水平。
“為進一步完善公務員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瀘州市各級、各部門結合公務員個人崗位職責,將履職承諾情況面向單位、社會公開接受監督,并將履職過程中的失信和褒獎信息及時記入公務員個人信用檔案或錄入公務員履職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瀘州市人社局公務員考錄、培訓與監督科科長曾昊明向記者介紹道,按照獎懲分明的原則,失信行為將視輕重給予紀律處分,處分期內或受處分當年不得評先評優、晉升職務;受表彰情況作為推薦先進、提拔晉升的重要依據,并按有關規定給予褒獎。
哪些情形會作為公務員失信記錄被錄入檔案?
曾昊明介紹道,失信行為包括在公務員招考過程中有違紀違規行為;在遴選公務員考試過程中,有違紀違規行為;在工作中弄虛作假;不認真履行職責,無故超時限辦理;不遵守工作紀律,經教育仍不改正;篡改個人檔案信息;不如實向組織報告個人有關事項;不遵守廉政紀律,違反廉潔規定等違紀違規情況。
“除此之外,我們還會將公務員的社會信用信息錄入公務員個人信用檔案,作為機關考核的參考部分。”瀘州市人社局政策法規科科長馬小林介紹,公務員的社會信用信息包括酒駕刑拘記錄、不良貸款征信記錄等違反法律法規、社會公序良俗的情形,這樣做實現了對公務員的全方位監督考核。
“公務員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公務員信用信息檔案的建立和完善將有利于社會監督公務員履職,有利于選拔出誠信、清廉、務實的優秀干部,建立清廉公正的黨政機關,還有利于充分發揮公務員的帶動引領作用,建立誠實守信的社會秩序。”馬小林補充道。
2018年2月2日下午,位于瀘州市龍馬潭區的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的政務大廳里,正在辦理登記業務的某化學品經營企業的工作人員李先生正認真閱讀并記錄著電腦屏幕上顯示的“申請人提交材料目錄及準備要點”。
“自貿區每個柜臺都是‘一機雙屏,接件人員操作的整個流程都會雙向顯示。辦件的流程有哪些,材料審查的要點有哪些,審核進展到哪一步,以及相應的辦理部門和操作人員姓名都會進行顯示,一目了然,公正透明。”李先生告訴記者:“幾年前的政務中心可不是這樣,接件、審批、監管都由一個單位負責,權力集中在個別人手里,審批流程也不公開,很容易造成權力尋租等腐敗問題,造成老百姓對政府的不信任。”
“正因如此,如何規范行政審批部門的權力,構建公平、公正、透明、快捷的行政審批流程,樹立政府的公信力,便成為改革試驗田——自貿區的重點改革方向。”川南臨港片區行政審批局負責人李菲表示,作為改革的試驗田,川南臨港片區多措并舉,努力打造透明審批制度——建立了“一口受理、接辦分離”的審批機制,接件人員與審批人員分離,接件人員實行定期輪崗制,審批人員進入后臺,辦公區隔離;實行了“審管分離”機制,審批部門與監管部門分離;探索了“管執分離”機制,將行政監督與行政處罰分離,成立了專門的綜合執法隊伍;開設了“17點課堂”,對政務人員進行法律法規、黨風廉政、禮儀和業務培訓,以提高其服務能力。
“這些舉措既提高了辦件的透明度、公正度、便捷度,又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贏在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李菲說。
“瀘州的市場環境很不錯,對外來企業很包容,市場機會也很公平,特別是自貿區成立以后,更是寬松了不少。”在瀘州自貿區政務大廳里,剛拿到經營執照的江蘇籍客商王茂用3個“很”字對瀘州的市場環境給予了高度評價。
為規范政府有關行為,防止出臺排除、限制競爭的政策措施,2016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瀘州市認真貫徹落實,建立了瀘州市公平競爭審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該聯席會議包括瀘州市發改委、財政局、商務局、工商局等25個成員單位,成立了由常務副市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聯席會議辦公室,由聯系發改委的市政府副秘書長和市發改委副主任擔任會議召集人。
2017年8月30日,瀘州市政府召開了瀘州市公平競爭審查工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在全省率先審議通過了《瀘州市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試行)》。
《瀘州市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試行)》的出臺,拉開了瀘州市在全市范圍內推行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和監督指導、責任追究的序幕。審查細則包括“不得設置不合理或歧視性的準入和退出條件”“不得未經公平競爭審查授予經營者特許經營權”“不得限定經營、購買、使用特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不得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經營者參加本地招標投標活動”等4大類近20條審查標準,涉及市場準入、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經營者行為規范、資質標準等7個方面內容的政策措施。這進一步加強了瀘州市政務誠信體系建設,為推動營造公平健康的市場環境夯實了基礎。
(責編: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