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飛飛
摘 要: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涉及到國家安全、環保,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近年來,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紛紛增強了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工作,并制定了相關監管行動計劃,進而促使本國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制度更加完善。但是我國當前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面臨諸多困境,如經營主體安全意識缺乏、安全標簽不規范、檢測技術落后等。為此,本文詳細分析了國外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制度的先進做法,并指出了我國在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國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的制度。
關鍵詞: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差距分析;完善對策
危險化學品是指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自加入WTO以來,危險化學品進出口在我國對外貿易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進出口危險化學品貨值已達659.3億美元,種類超過1000種。然而,當前我國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仍面臨諸多困境。相比較而言,國外的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體系有的國家做得比較完善,因此,本文試圖通過探討國外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制度的做法,進而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國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制度的相關對策。
一、 國外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制度的做法與經驗
(一)法律制度與執行規定比較完善
國外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的相關法規比較健全,為確保危險化學品進出口行為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據。例如,當前歐盟嚴格執行《化學品注冊、評估、限制和授權的法規》(簡稱REACH),其中規定凡進口的化學品必須通過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等一組綜合程序,如果企業沒有注冊就不允許生產和進口。法規還明確了監管部門、危險化學品生產廠家以及進口商、用戶等注意的責任及義務。并且,針對危險化學品進出口分類,歐盟實行了《歐盟物質和混合物的分類、標簽和包裝法規》(簡稱CLP),規定所有在歐盟各國市場上投放化學配制品的供應商均需嚴格按新CLP法規進行分類標簽。美國已經形成了危險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的法律體系,該體系以《有毒物質控制法》(簡稱TSCA)為主,以《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資源回收利用法》為輔,涵蓋危險化學品進出口運輸、儲存、后期處置等。這些法律保障體系對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具有重要作用。
(二)監管的應急體系較為健全
近年來,國外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體系逐漸完善。以美國為例,美國化學委員建立了美國化學緊急應急中心,24小時監管危險化學品進出口業務,并提供相關救援服務。該應急中心有5萬種不同化工產品安全資料表MS-DS數據庫,有3萬家生產廠、承運商和合同商的基本信息資料庫,保證24小時全方位監管危險化學品進出口。并且,相關監管部門規定托運單、提單、艙單上,必須寫明托運人的電話號碼,并配備專業人員每天24小時值班,隨時回答調查中產生的相關問題。例如日本化學工業協會為健全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在各條重要運輸線路途中設立緊急聯絡地點。同時,日本要求危險化學品駕駛員每工作4小時要休息30分鐘,在休息期間填寫駕駛時間記錄及確認進出口危險化學品品名、數量以及注意事項等。再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政府規定危險化學品進出口企業要綜合考慮產品屬性是否相容,存儲數量以及存儲守則,對危險化學品進行系統存放。此外,危險化學品進出口企業每年要接受政府執法部門的檢查,并且每5年登記一次。美國、日本以及新加坡通過建立健全的監管體系,有效地監督了危險化學品進出口安全工作。
(三)安全檢測環節比較嚴格
國外對于危險化學品進出口檢驗、檢測方面比較嚴格。以新加坡為例,為避免不合格危險化學品流入本地市場,監管部門專門規定了一套完整的危險化學品檢驗程序。起先調查生產危險化學品的企業,主要是對企業進行資料審查,進而證明其進出口產品的安全性。并且,新加坡在關卡處嚴格檢查進口的危險化學品,或在實驗室抽樣檢測危險化學品。再比如美國對于危險化學品進出口安全檢測環節方面也非常嚴苛,對進口國外的危險化學品及相關的材質、包裝、保質期等方面均有嚴格規定。尤其是在危險化學品包裝方面,對于集裝箱和罐裝有不同要求,且必須符合國際海運危險品法規(IMDG)才可進口。進口單據必須特別詳細、準確,收貨人、通知人、發貨人的地址以及聯系方式等必須準確,符合國際標準。此外,美國規定危險化學品進出口企業需至少90天前向環保署報備并通過審批,如未經申報獲取美國有毒物質控制法(TSCA)認證申明或豁免申明,屬于違規進口行為,將被處以最高每天27500美元的罰款。嚴格、標準的檢測環節有利于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順利進行。
(四)召回與追溯系統較為完備
由于近年來危險化學品安全事故頻發,美國、日本、菲律賓逐漸提高對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技術方面的投資力度增大,同時召回與追溯系統逐漸完備。美國化學委員會將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的入庫單、流向登記表、銷售臺賬等印刷成冊,發放給企業,要求相關危險化學品進出口企業嚴格按照指南要求,進行業務簽收,臺帳登記,“一批一檔”管理,確保危險化學品進出口行為可追溯、可銜接。日本利用大數據技術,大力構建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平臺,搜集化學品進出口原料來源、生產過程、進出口記錄等信息,保證危險化學品的可追溯。菲律賓規定所有進出口的危險化學品均需要進行申報,且申報后要保存進口記錄文件,并在貨物到港后60天內提交進口記錄文件,日歷年結束后15天內提交年度報告,即使是年進口量小于1000kg的危險化學品也不例外。菲律賓以此來完善危險化學品進出口安全追溯系統。國外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的召回和追溯系統都相對完善,對于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起到了關鍵作用。
二、中國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我國在危險化學品進出口方面執行的法律法規有《危險化學品安全法律法規》、《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危險化學品登記管理辦法》、《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雖然有上述四大法律法規作為支撐,但在監管立法方面仍缺乏系統性,規定比較含糊,例如《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中第八十四條第一款只提到,向不具有本條例規定的單位銷售劇毒化學品、易制爆危險化學品的企業,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相應處罰,這就意味著除了劇毒品和易制暴外,銷售其他危化品給無資質的人,沒有明確的懲罰條款。并且,目前通行的國家《危險化學品名錄》未將商品名稱對應的HS編碼、危險貨物的UN編碼進行對應,且相關法律調整后立即實施,沒有留給企業緩沖時間,給相關企業危險化學品進出口帶來損失。例如,質檢總局于2017年3月底對《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出境商品目錄》進行了調整,主要對6個涉及危險化學品的HS編碼調整檢驗檢疫類別,其中冰醋酸、鹽酸等5種產品納入危險化學品進行檢驗,而2017年4月初,江蘇某企業在從美國進口冰醋酸時,由于商品HS編碼與UN代碼不符,貨物被檢驗檢疫局查扣。由于法律法規不完善及制度的不健全,相關企業發展均受到一定阻礙。
(二)危險化學品進出口偽報、瞞報案頻發
由于危險化學品相關貿易商對所貨物的物理、化學特性缺乏了解,且相關部門未要求企業提供化學品的安全檢驗報告,所以致使危險化學品進出口偽報、瞞報案頻發。2017年5月5日,江蘇揚州檢驗檢疫局查獲一批經過偽裝的危險化學品,該批貨物是從臺灣運輸到揚州綜保區,申報品名是RTV膠,企業在申報時說明貨物屬于非危化學品,然而檢驗人員在查驗包裝時,發現包裝上印有危險貨物標記,最終確認并非RTV膠,而是“含易燃溶劑的合成樹脂、油漆、涂料等制品”,該類貨物已被列入聯合國危險貨物名錄,同時也在我國《危險化學品名錄》里。2017年6月,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與東渡海關、海事局,共同對一起出口到伊朗的鞋材展開調查,最終發現鞋材中違規夾帶危險化學品。雖然該批貨物申報品名為鞋扣、鞋面,申報貨值為14.96萬美元。但是在海關抽驗過程中,東渡檢驗檢疫局相關技術人員經取樣送檢后,檢測報告顯示其中有五種貨物是《危險化學品名錄》(2015版)中列出的危險化學品。
(三)危險化學品進出口安全標簽不規范
目前,我國危險化學品進出口安全標簽、標識多數不規范,尤其是很多產品沒有中文標簽說明,致使危險化學品中文危險公示標簽的不規范,容易致使公眾難以準確得知運輸注意事項以及使用說明,存在較大安全隱患,一旦發生失誤操作行為,易造成人身傷害或者環境破壞。2017年2月28日,深圳檢驗檢疫局在檢驗德國出口到我國的“電子工業板清潔劑時,注意到該貨物的危險特性分類鑒別報告上,有明確說明貨物屬于危險化學品類別,然而包裝上沒有貼中文危險公示標簽、標識,此行為不符合相關要求,最后對貨物進行退運處理。此外,2017年4月20日,廈門海滄檢驗檢驗局在檢驗瑞士出口到我國的危化品鏈條噴霧劑時,發現該批貨物沒有貼中文安全公示標簽,且噴霧罐上沒有中文使用方法說明及“遠離兒童”等標識,由此判定該批貨物包裝使用及標簽、標識均不符合相關要求,對貨物采取了退運處置。
(四)危險化學品進出口檢測技術落后
我國危險化學品進出口檢測技術落后。以儲罐檢測為例,由于危險化學品儲罐本身體積比較大,且使用的時間較長,一旦遭到腐蝕儲罐便失效,因此腐蝕檢測對于此類儲罐非常關鍵,然而我國目前的儲罐檢測技術非常落后,自主研發設備存在較大缺口,檢測儀器大多是進口自英國的FloormapVS2及MFL2000罐底板腐蝕掃描儀,且設備更新滯后,給檢測人員帶來諸多不便。此外,2017年1月,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稱,危險化學品要采用漏磁掃描技術做腐蝕測試,實際上要完成這樣的技術檢測很難,要依據底板的不同厚度,制作相應試板,試板上需要有深度不同的模擬腐蝕坑,然后用漏磁掃描儀掃描試板,才可進行實際的掃查行為,由于國內技術不過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誤差較多。在危險化學品包裝形式方面,檢驗檢疫部門實驗室檢測技術及檢測范圍有限,不能檢測氣瓶、槽罐包裝,難以做到全面檢測覆蓋,所以不能出具《出境貨物運輸包裝性能檢驗結果單》。在實際檢測工作中,檢驗人員通常只能采用質監局、船級社等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作為鑒定依據,但是,該類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與檢驗檢疫部門對于進口危險貨物包裝的性能檢驗要求存在差異,因此并不能完全等同采用。
(五)危險化學品進出口樣品管理存在安全隱患
根據檢驗檢疫工作流程和樣品管理工作規范的要求,檢驗檢疫機構應對抽檢的進口危險化學品進行留樣,樣品保存期限為自檢驗檢疫完畢日期起至少6個月。但現階段,大多數檢驗檢疫機構未設置專用的危險化學品樣品室,而現行文件也沒有存放危險化學品樣品室的設置要求或建設規范。不同危險特性的樣品混放、危險化學品樣品與普通貨物樣品混放很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并且,危險化學品樣品存放倉庫與一般工作場所相比,存在更多的危險有害因素,危險程度更高,而現階段檢驗員個人安全防護知識欠缺,增加了自身安全風險。2017年11月28日,中國江蘇網發布資料顯示:首都機場局由于地理位置和實驗室等條件制約,并不適合現場抽取進口危險化學品的樣品,且樣品管理存在安全隱患。加之目前聯合監管流程復雜,部分企業對進口商品檢驗的要求所知不多,容易發生貨物到達內地后長期不聯系檢驗的問題,存在巨大安全風險。
三、完善中國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的策略
(一)啟用“互聯網+”現場查驗,提高監管效率
當前,我國進出口危險化學品監管機構應該啟用“互聯網+”現場查驗,提高監管效率。具體而言,監管機構可以運用信息化手段鋪設業務流程快車道,實現即驗、即放、即發貨。借助主干系統移動客戶端,對危險化學品進出口活動進行現場移動檢驗、送檢及放行。并且,監管機構可以構建遠程協同模式,采用先進技術,將檢驗檢疫實際狀況實時傳送給辦公室,辦公室人員與一線檢驗人員可以通過音視頻的形式交流現場情況。此外,地方監管機構可以利用移動終端,將化學品進出口檢驗過程的照片及視頻資料上傳到省局云端,方便事后調閱,確保每一次檢驗數據的真實性,并且為后續監管提供基礎數據儲備,進而提高監管效率。
(二)建立“黑名單”制度,加大逃漏檢行政處罰力度
我國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監管機構應該建立企業“黑名單”制度,對企業信用進行約束。對于失信企業,定期在相關網站及新聞媒體對其進行曝光,并將企業誠信情況作為工傷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費率調整確定的重要依據。并且,應該借鑒美國的經驗,對故意逃漏檢的企業,應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嚴格教育負責人,起到警戒的效果。對于查驗不合格的貨物,除第一時間將不合格信息通過業務重大事項及時上報外,還將不合格信息及時錄入到泛長三角合作平臺或通報內地檢驗檢疫局,方便產地局對不合格貨物進行監管,確保形成監管閉環。鼓勵企業運用信息化提高自身安全管理能力。
(三)規范安全數據單及危險公示標簽,確保企業順利通關
檢驗檢疫機構應該協助企業規范安全數據單和危險公示標簽,進而提高企業遞交安全數據單和標簽的一次通過率。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對危險化學品的材質、包裝、保質期等方面均做嚴格規定。具體而言,針對進出口危險化學品企業,檢驗檢疫機構應該加強安全數據單以及危險公示標簽的規范管理,可以通過進行網站宣傳、電話指導等方式,向企業宣傳該工作的重要性,講解有關最新要求和規定,提高企業的重視程度。此外,在進出口業務辦理過程中,檢驗檢疫機構應該主動向相關企業提供幫助,協助企業制作達標的安全數據單以及危險公示標簽,加快危險化學品出口通關效率。對于不達標的安全數據單以及危險公示標簽,檢驗檢疫機構應該主動介入,要求企業整改,為企業提供援助。
(四)建立危險化學品風險防控平臺,實現信息共享
由政府部門牽頭,建立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數據庫,發揮安全風險預防平臺作用。由相關部門進行統一建設、分工管理,平臺通過搜集進出口危險化學品企業的數據,將申報信息分類,實現數據的共享。借助于風險預防平臺,檢驗部門可以對共享平臺對碰出的可疑進出貨物實施三方聯合查驗,形成工作合力,齊抓共管,將“串聯”單獨執法向“并聯”聯合監管轉變,進而有效保障進出口危化品安全。此外,各行業(領域)主管部門及安全監管部門應該依托平臺開展安全公共服務,為危險化學品進出口企業提供相關業務咨詢以及應急處置服務。
(五)構建進出口危險化學品口岸制度,確立評估考核程序
當前我國應該構建進出口危險化學品指定口岸制度。相關部門應該從安全角度出發,借鑒歐盟和美國的先進經驗,建立危險化學品進出口指定口岸制度以及管理體系。具體而言,相關部門應該基于口岸功能以及設計規模,結合進出口危險化學品的實際業務量,采取標準化、智能化等先進手段,嚴格執行口岸制度。并且,我國需要確立危險化學品進出口評估考核程序。各個監管部門派成員構成考核小組,對口岸軟硬件設施、人力配備、應急能力等進行評估。評估考核要嚴格按照要求執行,沒有通過評估考核的口岸,嚴禁開展危險化學品進出口業務。
(六)嚴把危險化學品進出口企業資質關,加強車輛技術狀況審驗
進出口危險化學品相關監管部門應該嚴把企業資質關,認真審核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經營條件,嚴格按照《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要求進行許可,對已許可的企業,要結合日常監督檢查工作和綜合監管系統管理,對企業資質進行巡查,對不符合條件仍開展進出口業務的企業,要立時通知企業停止業務進行整頓,對違規企業要依法予以行政處罰。并且,應該嚴把車輛技術狀況關,加強車輛技術狀況審驗,特別是對罐車的日常監管,要保證運輸車輛的安全技術性能處于良好狀態,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車輛100%符合一級車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