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春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金融在整個經濟中的核心地位逐步的確立,金融結構和金融功能的演進與金融發展理論經歷了有特殊到一般、由表面到內在和由淺到深的研究和探索歷程。本文將從另一個角度對金融業的發展問題進行探討,即金融功能演進以及其在金融發展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我們得到的認識是:金融功能的不斷完善和提升就是金融業不斷發展的過程。
【關鍵詞】金融功能;演進;金融發展
現代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臨著巨大的困難,現代跨越式的發展為我國金融界所面臨的問題帶來了新的解決方式,從而也使跨越式發展得到了新的歷史機遇。隨著經濟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金融在整個經濟中的核心地位逐步確立,金融發展問題日益引起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
一、金融功能
對于金融的功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但其實質上的含義是類似的,即金融對經濟的作用、效能等。金融功能包含兩個方面:金融和功能。功能指的是事物或者方法所發揮的有利作用。效能,概括地說,金融功能就是所有的金融機構,各種各樣的金融工具以及整個金融系統對經濟社會所具有的推動,促進其發展的作用。現代金融已成為包括宏觀金融與微觀金融、理論金融與實務金融、金融理論與政策、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金融觀念與金融意識等眾多因素,并直接涉及經濟與社會、財富與資源、實質經濟與虛擬經濟及經濟風險與經濟危機等眾多因素的龐大的復雜巨系統。金融功能觀點理論,即功能金融理論具有兩個假定,一是金融功能比金融機構更加穩定。二是金融功能優于組織機構。隨著時間的不斷前進,金融功能的變化要不大于金融機構的變化。金融功能比金融的組織機構更加重要,只有機構不斷創新和競爭才能最終使金融具有更強的功能和更高的效率。在前述假定前提下,首先要確定金融體系應具備哪些經濟功能,然后據此來設置或建立能夠最好的行使這些功能的機構與組織。任何金融體系的主要功能都是為了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中幫助不同地區或國家之間在不同的時間配置和使用經濟資源。
二、金融功能演進
金融機構的功能是隨著金融機構的誕生而產生的,金融機構的功能特點同時也受到各個時期特有的經濟發展所決定。在傳統的經濟學中,金融機構的功能往往以融資中介為核心,而金融機構的作用通常都被忽略,只有在特定的金融理論的結構中才會引起一定的重視。
(一)金融體系的萌芽:基礎功能的顯現
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出現了交換的需要,為使交換順利進行,對一般等價物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于是便產生了貨幣之后,金融的交易媒介價值尺度等基本的服務功能就主要由貨幣來實現。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金融的簡單中介功能也逐漸發展起來。
(二)主導功能的凸顯標志著金融體系的規模成型
工業革命后,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類向工業經濟社會邁進。這時,進行擴大再生產的需要、投資與融資的需要,促使金融的簡單服務與中介功能向資源配置功能轉變。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降低了交易成本;人們的收入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人們的交易需求越來越旺盛;交易范圍不斷擴大等等。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降低了交易成本;人們的收入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人們的交易需求越來越旺盛;交易范圍不斷擴大等等,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融的資源配置功能逐漸的發展和完善。
(三)金融體系的復雜化
原來的世界,每個人是一個經濟實體,未來的世界,每個人都將會變成一個金融實體。金融主體的變遷對于金融業的影響是深遠的,對于傳統銀行業而言,影響猶大,會使得表內業務萎縮;對于投資而言,會使得投資分散化;對于監管者而言,將會大大增加監管的難度,需要以新的思路來監管金融業。對金融功能演進軌跡的一般總結通過以上的討論知道當經濟全面發展并且提出了金融功能上的需求時,金融體系才會完善自己的金融功能來滿足經濟發展的新的要求。所以功能演進可以是這樣的:貨幣—基本功能—主導功能(擴充功能)—派生功能。從中可以看到金融的各個功能之間是存在遞進關系的,這也主要是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同時隨著各個功能的完善金融也獲得了快速發展。
三、金融發展理論與發展研究
金融理論的發展是與當時的經濟環境相適應的,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從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結構一直到目前的金融環境觀,金融發展理論一步步的完善和豐富,然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發展理論還要更進一步拓展,不斷地向縱深發展。
(一)金融發展概論
關于金融發展問題的文獻可以追溯到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一書中把金融結構定義為“各種金融工具和金融機構的相對規模”,而金融發展就是“金融結構的變化”。這個定義對后續金融發展問題的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隨后許多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人研究,但基本都遵循了這一界定。西方經濟學家們通過對經濟發展的研究和金融發展內容的分析,創立了新的金融發展理論,并對經濟發展和金融發展做了專著,他們認為,資本的構成受到金融體系的影響,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需要對金融優先發展貨幣共給的政策來進行貨幣的投資或儲蓄,從而帶動國家政策的實施,金融發展具體地說可以是被動的,也可以是主動的,可以是先行的同時也可以是滯后的。
(二)金融發展理論的建立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論的提出,標志著金融發展理論的正式形成。但其在體系上比較粗糙,分析模型過于簡單,包括因素較少,不具有動態特征,很多觀點還停留在經驗水平上,理論分析尚顯不足,更重要的是,根據理論框架,其認為金融部門并不創造財富,金融的發展也只能影響資本的形成,并不影響全要素生產力,這些也都較大地削弱了金融發展理論的解釋力度。
(三)金融發展理論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金融自由化的進程,一些經濟學家汲取了內生增長理論的重要成果,在其金融發展理論模型中引入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不完全競爭、外部性等因素,對金融發展理論進行了修正和發展,在發展中國家,許多經濟學家對以往經濟發展理論的認識和學習都不夠,導致其國家的金融自由化發展的結果很不理想,科學家們開始對自己所學理論進行反思和檢討,并從中總結出了金融市場中市場失敗的原因,他們單純的認為政府需要對金融市場的監管需要采取相應的控制機制,并根據相應的原則確立一定的監管范圍及監管標準。現代金融已成為包括宏觀金融與微觀金融、理論金融與實務金融、金融理論與政策、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金融觀念與金融意識等眾多因素,并直接涉及經濟與社會、財富與資源、實質經濟與虛擬經濟及經濟風險與經濟危機等眾多因素的龐大的復雜巨系統。我們在研究金融,進行金融學科建設的時候需要始終具有這樣的大金融意識,始終將金融問題與金融的功能提升緊密聯系起來。
四、討論
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更加明確了金融功能演進與金融發展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功能的演進、更替必須與金融的發展相輔相成,這樣兩者才能在經濟社會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生產力水平大幅提高,生產規模的擴大、社會財富的激增、人口的膨脹、科學技術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發展,使社會經濟對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一時期金融發展迅速,進入了金融主導功能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張建偉.制度基因、金融發展與“法律家長主義”進和退(上)——功能視角下的“中國悖論”及求解[J].交大法學,2016(2):128-152.
[2]楊勝剛,劉姝雯,陽旸.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水平測度——基于金融功能觀的研究[J].金融經濟學研究,2016(4):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