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楠
【摘要】本文以2015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地方普通高校為研究樣本,分析全國各地區的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結構的差異及產生原因。研究發現,目前我國省際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存在顯著的差異,西部地區教育經費相對不夠充足;在結構方面,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占總經費比例較高,人員經費占總經費比例整體偏低。
【關鍵詞】地方普通高校 人員經費 公用經費 基建支出
一、引言
在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包括央屬普通高校和地方普通高校,而地方普通高校是普通高校的主要力量。進入本世紀后,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2016年,我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達到3699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2.7%。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5月31日,我國普通高等學校2631所,其中地方普通高校有1771所、民辦高校741所。由此可見,本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速度較快,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國家大幅提高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但地方普通高校仍然面臨經費短缺的問題,生均經費等指標遠低于央屬高校,不利于地方高校持續健康發展。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當前地方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結構的省際差異。
我國學者對我國高校在教育經費投入和支出結構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李振宇通過對1999~2011年全國地方高校經費支出結構進行分析發現,支出結構存在明顯差異,教育事業費支出占總經費支出比例和人員經費占比隨時間呈擴大趨勢。夏焰基于2001~2010年省域地方普通高校生均事業經費支出數據進行研究發現全國高教經費支出省際差異顯著。嚴全治通過對1999~2013年省域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經費支出的時空演變特征分析發現,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經費空間分布情況變化較大,區位基尼系數整體呈波動上升趨勢。陳璟以湖北某省屬重點高校為例,分析其教育經費支出結構,發現公用經費、科研經費支出較少。
上述研究集中探討了我國地方高校經費支出差異及其影響因素,但選擇數據較為陳舊。考慮到統計口徑發生變化,本文僅以2015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地方普通高校為研究樣本,首先分析各省教育經費支出的差異,其次運用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占教育事業費支出比例、人員經費占教育事業費支出比例兩個指標分析省際地方普通高校經費支出結構差異,并探討存在差異的原因。
二、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經費支出情況
(一)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經費總支出
2015年,教育經費統計口徑較之前有所變化,其中教育事業費中增加了地方教育附加和土地出讓受益計提的教育資金。2014年以前,教育經費支出按照用途分為事業性經費支出和基本建設支出,其中事業性經費支出包括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2014年后事業性經費不僅包括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還涵蓋了基本建設支出,進一步擴大了事業性經費的范圍。
表1顯示了2015年我國各省教育經費支出及支出結構情況。
從支出總額來看,2015年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經費支出共8697.79億元,其中地方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經費支出為6144.598億元,占高等學校教育經費的70.65%。就各省情況來看,事業性經費支出和人員經費總支出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河南和浙江,集中在東部地區;排名后五位的分別是西藏、青海、寧夏、海南和新疆,集中在西部地區;事業性經費支出最高的廣東省,為491.17億元,占地方普通高校經費支出總額的8%,是事業性經費支出最低的西藏自治區的30倍。這和各省的GDP基本呈現相同態勢,即經濟實力雄厚的省份高等教育支出較多,經濟水平較低的省份高等教育支出也偏低。此外,上海市2015年公用經費支出較高,為17.297億元,僅次于廣東、江蘇和河南。總體來看,無論是事業性經費、人員經費,還是公用經費,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省際差異都非常明顯,經費支出高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支出較低的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省份。
(二)地方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結構
通過分析2015年我國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總額發現省際差異較為顯著,為進一步掌握省際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的結構差異,將從相對數的角度進行分析。在我國教育經費統計口徑中,人員經費包括工資福利支出和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其中還包括獎貸助學金,但在國際上人員支出只涵蓋職工薪酬和福利支出,為了與國際上人員經費占比相比較,本文將選擇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占總經費比值和人員經費占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的比值作為支出結構分析指標探討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經費支出差異,另統計數據中人員經費中剔除了助學金數據。
從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支出占教育事業費支出比值來看,全國所有地方普通高校平均值為98.14%,這主要是因為2006年后高校大規模的基本建設支出大幅削減,在2011年前后部分學校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占總經費比值接近100%。分省來看,有13個省的該項支出占比超過99%,集中在中部和東部地區省份;低于全國平均值的仍集中與西部地區,僅有青海和西藏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支出占教育事業費支出低于90%,分別為86.57%和83.42%。
根據表1顯示,扣除助學金的人員經費占教育事業費的比例全國平均水平為40.9%,同國際上相比,我國地方普通高校人員經費支出占比遠低于OECD國家平均60%的水平。分地區來看,除西藏、新疆外,中部地區的整體水平;西部地區明顯偏低,有7個省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東部地區中的山東、河北、遼寧省人員經費支出比例較高,而上海市的人員經費占比僅為29.12%,還不足國際平均水平的一半。
三、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差異原因分析
目前隨著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不斷提高,地方政府大幅度提高了教育經費投入,但從教育經費支出角度來看,目前我國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結構的省際差異明顯,存在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首先,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地方普通高校的教育經費投入主要來源于地方財政性教育經費,而學費收入與各省經濟發展水平沒有關系。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意味著教育經費越充足,東部地區省份經濟實力雄厚,在教育經費投入方面也較多,西部地區則反之。
其次,現階段地方普通高校基礎建設趨近飽和是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占比較高的主要原因。在本世紀初,高校擴招迫使高校進行大規模基礎建設投資,而基建投資具有累積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校基礎建設逐步完善,經費支出將大幅度轉移到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方面,這說明目前地方普通高等教育進入到了提升教學質量和科研經費為主的增長新階段。
第三,經濟發展水平、高等教育規模是影響人員經費占比的主要因素。根據教育支出理論,在一定范圍內人員經費占教育事業費支出比例的高低可以衡量教育經費的充足性水平。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發展階段,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也不斷提高,生師比明顯偏高,教師資源相比學生規模具有稀缺性,這也是近年來人員經費比例逐步提高的可能原因。但對人員經費較低的上海市而言,主要原因可能是教育經費總體較為充足,在資金配置方面可以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公用支出和基本建設支出方面。
四、結論及建議
本文通過對2015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結構的省際差異進行分析,發現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結構的省際差異較為明顯。總量上看,教育事業費、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相對較為充足集中在東部地區省份,教育經費相對不足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省份。從結構上看,除青海和西藏以外,其他省份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占教育事業費比值均較高,有些甚至接近100%;我國地方普通高校人員經費占比盡管有所提高,但和國際上相比仍嚴重偏低。
基于以上幾點,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維持適度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與總經費的占比,過高或過低的基建費都不利于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因此要避免出現基本建設經費支出波動太大的情況。
第二,進一步優化人員經費支出結構,地方政府和高校要積極構建人才激勵機制。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高校教師人員經費偏低這一現實問題,采取恰當的措施縮小省際差異;學校層面要科研和教學并重,縮小人員經費的校際差異。
第三,積極發揮政府財政作用,重視西部地區教育經費分配。無論是總經費支出、還是支出結構方面,西部地區都較為落后,要提高高等教育整體質量,必須重視經濟發展落后地區,增加這些地區的投入。
參考文獻
[1]李振宇等.省際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差異.[J].高等教育研究,2015(12):30-36.
[2]夏焰等.中國省際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J].教育發展研究,2014(5):13-18.
[3]嚴全治等.省域地方普通高校生均經費支出的時空演變特征和影響因素.[J].高等教育研究,2016(7):27-32.
[4]陳璟等.湖北省屬重點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1(7):26-31.
[5]教育部財務司.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2016.[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