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澤鉅
【摘 要】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減稅法案,包括美國企業稅將從35%下降至21%等措施,在對美國實體經濟的恢復產生積極刺激作用的同時,也給其他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帶來巨大壓力。我國提出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但是我國現行稅制體系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難以完全激勵相容。借鑒國際減稅政策與實踐,基于中國供給側稅制體系創新,根據中國實際找準減稅政策的正確方向,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特朗普減稅;供給側改革;影響
一、特朗普減稅
2017年12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減稅法案,該法案于今年1月正式實施。美國企業稅從35%下降至21%,是193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預計未來十年減稅規模將達到1.5萬億美元。美國政府預測,這些減稅政策未來10年將使美國累計減少約1.45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5萬億元)的稅收收入,每一年減稅規模都不太一樣。減稅的受益人是跨國企業。企業稅大幅下降,且只設定21%單一稅率,跨國企業不用擔心海外收入被征稅,企業可以選擇為海外資產繳納稅率極低的一次性自愿稅。另一收益群體是富人,因為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下調,最高稅率納稅門檻提高至個人收入萬元以上、夫妻收入萬元以上,遺產稅保持不變,但豁免權翻倍。利益受損者中包括未來納稅人,因為部分措施實施年到期后,53%納稅人的納稅額將比現在多,而這些人中很多是低收入人群。
減稅的意義之一在于特朗普的減稅計劃在參眾兩院獲得通過,這有利于鞏固其執政地位、減弱人們對其執政能力的諸多懷疑,對特朗普爭取下屆總統連任具有重大意義。此外特朗普減稅法案將公司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作為改革重點,并兼顧遺產稅等,減稅范圍和減稅力度都是空前的,這對吸引海外資本、技術和人才向美國回流,振興美國實體經濟,促進經濟增長具有重大意義。
美國目前依然是全世界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一舉一動都會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特朗普減稅法案的順利出爐,既給美國一個重振雄風的機會,也給其他國家帶來重大挑戰。
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很多美國的跨國企業都落戶在我國,他們遷回美國就意味著要拋掉人民幣買入美元,會加速人民幣貶值。面對這一潛在的巨大挑戰,我國一定要提高本土企業的全球競爭力,降低生產、生活成本。
二、我國供給側改革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有周期性、總量性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最突出,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這是對我國經濟發展形勢的科學判斷。2016年1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抓好“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扛桿、降成本、補短板,明確了供給側改革方案基本路徑。
三、現行稅制體系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難以完全相適應
中國現行的稅制體系是在以需求側調控為導向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構建起來的,因此當宏觀調控思路轉向供給側時,稅制體系不相適應之處就將日益凸顯出來。
(一)現行稅制體系間接稅比重較高
由圖1可以看出,我國的直接稅比重處于25%-28%左右,西方國家都高于60%。直接稅比重小,則間接稅比重就大。這表明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間接稅的比重較重,間接稅比重偏高的稅制結構,容易造成貧富差距擴大、影響經濟發展等問題。
(二)現行稅制體系不利于引導經濟實現集約式增長
現行稅制體系在設計之時比較強調配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策導向,稅收政策的制定更多的是圍繞如何有效刺激需求側的投資、消費和出口來展開,因此它確實有利于短期內推動經濟的快速增長,但對于如何引導經濟實現長期的集約式增長考慮不周。
四、在特朗普減稅背景下,建議與措施
里根政府與撒切爾政府的減稅政策,成功幫助美英兩國走出滯脹窘境后,開始成為各國治理經濟衰退的范式,并引發了世界范圍的減稅浪潮,一直持續至今。而我國傳統的經濟增長動力正在不斷衰竭,宏觀調控思路也逐步從需求側轉向了供給側。因此效仿西方政府采用減稅方式降低企業運行成本,提高經濟增長效率,將是一個不錯的選項。只是效仿絕不是簡單的刻意模仿,而應根據中國實際情況找準減稅政策的正確方向。
(一)加快推動稅制改革,向直接稅為主轉變
西方政府實行減稅政策之時,就已經建立了以所得稅為主體,流轉稅、財產稅、行為稅為補充的稅制體系,稅制構架已經基本成熟,因此運用減稅的方式降低社會運行成本是它們的直接目的。而中國目前的稅制體系仍處于流轉稅和所得稅雙主體的過渡時期,部分稅種缺失、稅制不完善等問題一直存在,因此減稅只是稅制改革的起點。
(二)整合企業所得稅優惠條款
我國應全面、深入梳理企業所得稅的各類優惠政策,將此前適用某類行業、地區甚至產業園區的稅收抵扣內容,以立法形式固定下來。以此,可以縮小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差異,優化稅收結構。
(三)完善個人稅制體系
有序推進個人部門的稅制改革,以完善稅制體系。完善個人所得稅方面,以強化征管為重點,推動其向“綜合與分項結合”方向轉變。開征遺產與贈與稅方面,由于目前中國個人依法納稅意識比較薄弱、稅收征管水平又有限,所以可以采用總遺產稅模式。
(四)加強國際稅收協調,避免惡性稅收競爭
特朗普稅改計劃公布后,英法等發達國家已流露跟隨減稅跡象,全球范圍減稅大戰一觸即發。這樣做不僅會使國際稅收秩序陷入混亂,也會使業已形成的反國際稅收惡性競爭成果縮水。我國政府應積極應對,國際稅收競爭應該是合作中的競爭。一方面應立足本國國情,繼續完善稅收體制,降低企業稅負。另一方面,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國際稅收協調,加強國際反避稅合作,完善稅收立法,加強反避稅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國際反避稅信息共享。
【參考文獻】
[1]馬海濤.中國稅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馬海濤.供給側_財政改革背景下的稅制-基于直接稅和間接稅相對關系的角度[J].現代交際,2015,10
[3]亓坤.從”特朗普減稅”到中國稅改[J].新理財.2017.06
[4]曾慶濤.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稅制完善[J].商場現代化.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