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溪若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中生視野中我國的經濟形勢,以及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同時闡述了怎樣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策略,最后總結了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產物網絡,以及在經濟建設中對各種人才的需求,旨在保證當代青少年能有更強烈的學習愿望,以為祖國的建設作出貢獻為光榮。
【關鍵詞】中國經濟形勢;高中生;網絡發展
一、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
(一)調動優先經濟發展
根據我國不同階段的國情,我們必須有相應的經濟發展模式,與之對應。在上個世紀,我國的經濟發展落后,發展較為緩慢,國家就把政治狀況和經濟的發展水平相結合,制定出了當前社會的發展目標,提出了有限增長經濟的發展模式,在當時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國經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但后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多元經濟的出現,也一程度上促使我國的經濟增長必須是多途徑的,必須完善更多的發展路線,把優先經濟置于前方,加大發展力度。
(二)通過投資拉動經濟
我國一直都是一個貿易大國,隨著近些年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綜合國力的增強,人們徹底走出了以前那種貧窮的生活狀態,在物質上人們得到了滿足,大家就開始注重精神上的享受,近些年來,旅游行業的火爆發展、街邊到處都是廣場舞大媽,也見證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些都是這個時代所決定的,如今義務教育已經普及到了高中,作為一個高中生也深刻的享受到國家近些年的變化,對經濟對一個國家意味著什么有了深刻的理解。國家資本的累積成為越來越多經濟學家和人民所關心的問題。通過投資和積累資本,只有有足夠的資本累積,我國的相關經濟政策才能成功施行,我國經濟發展制定出的政策才會更好,加快工業的發展,以此來保證人們在現在的小康生活基礎上,發展的更好。
(三)優先發展沿海經濟
在中國解放之初,我國采用城市包圍農村的路線,最后取得的革命的成功,在對待香港的問題上也是實行一國兩制,這些都是我國取得成功的先例。在經濟的發展上,我國也采用優先發展沿海經濟,因為沿海和內陸相較而言,有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方便的交通運輸,方便的海上進出口貿易,這些都是其經濟可以快速發展的先天優勢,所以在制定出優先發展沿海經濟時,獲得了人民廣泛的認同,事實也證明這是對的。
通過對沿海經濟的大力投資發展,帶動周邊一大部分地區,實現我國經濟的平衡增漲,這未嘗不是一種良好的路線,這還得是受我國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思想的的影響。
二、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策略
(一)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念
作為一個未步入社會的高中生,看到的我國經濟發展這個問題的廣度和深度肯定是不夠的,我們所了解的更多只是近幾年的我國經濟狀況,但以我一個高中生的洞察力,覺得在現階段我國需要加強對科學的發展觀念的建設,只要思想的確立是正確的,那么在經過一個過程后,就會看到其成效,科學的發展觀念,能夠更好的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從根本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拋棄思想束縛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投資的驅動力,以及由于投資所累積的資本,在我國的投資經濟中能夠保證我國資本累積很大的比例,但是由于我國經濟不斷的發展后,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很多投資的回報都是建立在消費的基礎之上的,而消費就要從根本上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那就意味著整個國家,在同等的情況下需要承受更多的財政壓力,所以我們也應帶謹慎的態度投資,減少不必要的透支,拋棄傳統的增長中心主義思想。使我國的經濟水平具有更大的生機和活力。
(三)改善體制
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一個國家體制影響是息息相關的,在我們高中生的看著法中,中國的出口貿易,出口到國外的渠道必需不斷增多,加強多渠道出口,在出口的路上保證貨物的安全,在運輸貨物在載體上,加強研發力度,減少貨物出口的損失率,以此來推動經濟進步,總的來說,改革開放的第一步就是進出口的自由,所以中國的改革開發是和進出口業務息息相關的,在我國改革開放這么多年,到現在,我國走的一直是可持續發展道路,這就要求中國需要有海納百川的心態,加快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身為當代的中國青年人,我清楚的了解我國經濟發展的是怎么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在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之后,以前就曾出現過經濟體制的改革,這種良性的改革,不僅能夠促進我國當前經濟的發展,更是能使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得到根本性的落實。
三、總結
在當今,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的當代社會,我們在學校的學習知識也變得有所不同,途徑也變得多種多樣了起來,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實現全球的知識資源共享,大大開闊了我們高中生的眼界,使我們發展的更加地全面,這些都是由于我國經濟不斷發展所帶來的改變,在經濟不斷的發展變化中,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因此作為一名高中生,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更加要努力的學習,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出自己的一份力。
【參考文獻】
[1]呂思璇.高中生視野中的中國經濟形勢[J].時代金融(中旬),2017,(11):263-264.
[2] 蔡昉.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基于一個貫通的增長理論框架 [J].經濟研究 ,2013,11:16+55.
[3] 劉剛.中國經濟發展中的“涌現”現象及其發展模式的形成和演化 [J].經濟學家 ,2011,01:23-30.
[4] 蔡昉.怎樣認識中國經濟的發展——另類卻有用的分析框架 [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 ,201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