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興東
【摘 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力的不斷增長與社會經濟的逐漸發展必然影響著法律法規的進一步深化與完善。民商法作為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時代背景之下,需要依據社會的客觀需要與相關法律理論的探究,展開相應的調整與改變,以緊跟時代的號召,促進社會和諧。本文主要從民商法價值體系為切入點,著重分析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對民商法相關原則的變化與發展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社會經濟;民商法;變化與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生產力大大解放,經濟社會借助第三次科技革命得以迅速發展。與此同時,與經濟社會密切相關的法律,尤其是民商法的重要性越來越為社會眾多人士所認可。國家依據人們的意愿與切實的社會發展形勢,對民商法進行不斷地修訂和完善,比如《物權法》《侵權法》等等。但是從宏觀角度而言,民商法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在哪些領域內有新的發展。這些新的變化與發展對經濟社會又有怎樣的反作用,成為當前社會中頗有爭議的一大話題。
一、經濟社會發展對民商法價值體系的影響
伴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民商法的基礎逐漸發生變化,“安全”與“效益”成為法律修訂者越來越關注的兩大要素。在傳統的民商法價值體系中,安全部分始終處于從屬地位,民商法的法律修訂者對安全體系的認識較為簡單、不夠全面,這是由原先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決定的,因為在傳統的交易過程之中,信息安全與否對交易安全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比如說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交易過程之中,即使客戶信息泄露,被第三方掌握,這并不會對交易本身產生較大的威脅,這種傳統的交易方式本身就很大程度上確保了交易安全度。
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支付不受地域與國界的限制成為經濟社會中占重要比例的交易方式。這種新型的線上交易固然能帶來更多的經濟發展空間,更有效地促進信息與資本的流動,還促使著人們越來越重視信息安全,畢竟信息安全對交易安全的影響越來越大。比如某一購物網站的用戶資料發生泄漏,就很有可能會對客戶造成惡劣后果以及該購物網站所屬公司的財產、聲譽損失。進一步提升民商法安全體系的地位,增加社會民商主體的自由度,才能進一步促進社會經濟效益的增多與市場開放度的上升。在此大背景下,民商法的內涵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二、民商法的變化與分析
(一)民商法在基本原則上發生的變化與發展
1.民商法在平等中立原則上發生的變化與發展
在目前的信息化社會中,民商法的平等中立原則追求的是在多個主體介入到民商活動之中的時候,相關的交易平臺、技術支持等必須保持一個中立平等的立場,避免出現任何具有誤導性的偏向與袒護,不惡意損害任何交易一方的利益,以清晰客觀地反應不同主體的需求與條件,確保交易公平進行。例如在電子商務行業中,技術支持確保平等性是民商法公平中立原則的一大體現,具體表現為在交易過程中采用加密或者密鑰等形式來加強信息安全,降低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另外,交易所采用的平臺或者媒介也應當保持平等性;最為重要的是作為民商法實施的對象,即交易當事人必須始終樹立公平中立意識,無條件地認同、遵從、維護民商法的平等中立原則。
2.民商法在安全原則上發生的變化與發展
安全原則是民商法原則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關系到交易當事人的利益。安全原則意味著民商法必須保證各項民商活動是在安全和諧的狀況下開展,尤其是要避免信息泄露等問題的發生。目前,民商法緊緊圍繞著安全原則而展開修訂與完善,正是安全原則重要性的一大體現。
電子商務為經濟社會帶來巨大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如果民商法無法確保民商活動過程的安全,就會對經濟社會造成嚴重打擊,因此民商法必須切實完善自身的安全保護性,加強對人民大眾合法權益與利益的維護。
3.民商法在效益原則上發生的變化與發展
民商法的不斷修訂與完善,其本質就是為了營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以追求更多的社會效益,因而,如何保持公平與效益的平衡,從而得到社會效益的最佳整體效果,這一直以來是民商法修訂者的考慮要點。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民商法的法律制定者依據利益訴求的變化不斷地完善發展著效益原則的作用與地位,在目前的民商法法律意圖中,促進社會與市場的長久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成為其效益原則的重要變化。
(二)民商法在應用范圍上發生的變化與發展
1.民商權利體系得到發展
理論上來講,民商法律法規越是成熟化越應當體現在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以及在各個社會發展階段都應當有與之相適應的民商法律法規。隨著社會形勢的不斷發展與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社會客觀需求要求民商權利體系要不斷增加新的內容,以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與時代要求,具體體現在信息庫專用權、域名專用權、網絡信息權等。
2.民商法的調控對象得到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電子商務的大眾化,“開放性”逐漸成為市場交易的一大特征,這種開放性表現為信息來源、流通方式呈現出一種多層次、多元化,交易人可通過各種社會媒介和各式渠道獲取自身需要的信息,與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交易人進行信息交流與交易。任何電子民商活動都離不開信息的交流與傳遞,因此為了保障網絡上信息交流的安全性,民商法必須拓展其調控對象,將信息庫專用權、域名專用權、網絡信息專業權等劃分到民商法的調控對象中去,以保證線上交易的公平性與安全性,為廣大信息用戶提供更為和諧的交流分享空間。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大爆炸的當前社會中,民商法的調控對象與其包含著的權力體系越來越廣泛,所能發揮的力量也越來越重要,成為經濟社會得以正常運行的一個環節,尤其是在民商法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的情況下,這種變化發展,從總體上而言是利大于弊的。在社會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國應當依據不同的社會形式和客觀需求不斷完善民商法,使之始終與時代相呼應、與社會相和諧。
【參考文獻】
【1】北航法學院官網.社會變遷與民商法發展——第三屆海峽兩岸民商法前沿論壇圓滿舉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16-16.
【2】徐曉蘭、劉愛珍.論經濟法律責任的獨立性——基于經濟法與民商法功能互補的視角.新視野.2013(5).95-98.
【3】.121-123.[日]谷口安平著.王亞新,等譯.程序的正義與訴訟.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1).2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