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喬雨
【摘 要】公司,實質上是以營利為根本目的的一類企業法人,其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兩類。另外,公司也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其解放了社會生產力,有助于滿足社會大生產的需求。現階段,大多數國家的法律都做出了“公司以營利為目的”的規定,公司實現預定的營利目標,其需要在公司章程中規定相應的經營項目,這一系列經營項目可以看作是公司的“事業范圍”。國外的法律(例如美國和日本)將公司的事業范圍定義成法人目的,我國的法律則對此統稱為法人的經營范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傳統的公司立法逐漸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為了繼續保障公司這一組織在經濟建設中發揮的作用,完善公司立法十分必要。
【關鍵詞】公司法;商法;完善立法;問題與對策
公司法是對公司的組建、活動以及公司內外關系進行約束和規范的一系列法律法規的總稱。我國最早的公司法制定于1993年,之后經過多次修訂,而現行的公司是2013年修訂之后的版本。經過多次修訂之后的公司法已經具備了較強的操作性,例如新版公司法降低了公司的設定門檻(不在對注冊資本進行限制)、新版公司法取消了對公司轉投資的限制。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現行的公司法在實踐過程中仍舊暴露出立法不統一、法律性質模糊、法律條文不夠完善等問題,因此,加強公司立法完善十分必要。
一、公司立法與商事立法的關系
我國法律規定:公司以營利為目的。公司的經營是為了營利,營利的途徑是商事活動。由此可見,公司立法與商事立法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公司在形式上屬于企業的范疇,而公司作為一種具體的經濟組織,其出現和活躍在各種經濟(商事)活動中。我們知道,市場經濟活動發展到一定時期總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經濟危機),這個時候,僅僅依賴于市場自身的調節往往難以使之從危機(困難)中解脫出來。這個時候就需要以法律手段的強制性來干預經濟經濟生活,或者說為了規避可能產生的經濟現象,我們需要以法律手段的強制性來實現這個目的。為了克服市場固有的秩序缺陷,國家開始以法律的形式來幫助矯正市場經濟秩序,這個時候便產生了相應的商事法律,公司法也應運而生。
公司法屬于商法包含的范疇。商法主要肩負著調節企業的經營關系以及保障個體企業權利的作用。公司屬于企業的一種組織形式,因此,公司立法與商事立法之間便產生了“剪不斷”的聯系。應當承認,傳統的以商人(主要是個體)為主體的市場結構已經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企業、公司逐漸成為現代“商人”的主要形態。公司作為現代商事主體的主要形態之一,如果將所有的公司立法均劃歸與商事立法中,難么必將會導致商事立法產生較大的壓力。為此,在進行公司立法時,一方面要堅持公司法屬于商法重要組成部分的基本原則,另一方面有必要將公司法作為商法中相對獨立的部分進行立法。
二、公司立法中存在的問題
(一)公司的獨立地位有待提升
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發展的態勢,國內的公司組織也日趨成熟并在市場經濟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我們正處在經濟轉型發展的時期,公司在發展過程中仍舊面臨著一些現實問題。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公司作為商事主體的獨立性還有待加強。為了保障公司能夠自主、平等地參與到市場經濟活動中,加強公司的獨立性十分關鍵。然而在當前的體制下,國內的公司從組建到運營的環節中受到政府的干預較多,其難以“放開手”進行經營;但與此同時,國內公司的自治和自律性也有待提高,如果不以法律手段加強對于公司行為的約束,那么公司的經營行為有難以得到有效的規范。如何在這二者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是今后公司立法完善所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二)公司立法缺乏統一性
立法缺乏統一性是公司法所暴露出的一個隱形問題,公司立法的法律體系較為復雜且造成各法律體系協調起來較為困難。例如,法律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之一可以是一個外商所投資組建的企業;但這項規定與公司法的規定又相左,公司法對于有限責任公司的規定是要求由多個投資人才能組建有限責任公司。
(三)公司立法關于公司法法律地位的規定不明確
法律研究者認為,從商法的角度分析,公司立法的本質在于公司具有的商主體性。但縱觀我國公司立法的所有法律條例,其缺乏對于公司商主體性的明文規定。民法通則中規定的公司法人屬于企業形態的一種,其具有民法主體的特性;但這種民法主體的特性卻無法延伸適用到特殊形態的公司中(如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筆者認為,這種關于公司法法律地位規定的不明確已經成為了后續公司立法的一個隱形障礙。
三、完善公司立法的策略
(一)協調好公司獨立性與公司自律性之間的關系
上文已經提到,在當前的立法中,公司的獨立性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這給公司的發展狀態帶來了一定的限制。為此,在今后的公司立法中,有必要進一步放開對于公司經營的約束,只要是符合公司利益且不侵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經營行為,法律應當不對其進行限制。但是為了保障公司經營和發展處于一個可控、可調節的范圍內,防止公司因誠信問題而給自身、社會造成損失,公司立法應當在一些關鍵性的地方加強干預。例如,加強對于公司董事、監事以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限制(如任期限制、職權范圍限制、表決權限制等)。
(二)增強公司立法的統一性
增強公司立法的統一性有助于協調公司活動的關系,增強公司立法的可操作性,同時能夠消除因立法缺陷而產生的“打法律擦邊球”現象。具體而言,這要求立法者在立法時充分考慮到公司立法與商事立法的特性,公司立法要遵循商事立法的基本準則;同時又要根據公司立法的需求,增強公司立法的統一性。對于公司立法中相矛盾的條款,考慮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對其進行完善。
(三)加強對于公司法法律地位的研究
公司立法對于公司法的法律地位應當做出更加明確的規定,公司法屬于私法,其應當具有私法的特性。但同時公司法又應當受到公法的節制,針對上文提及的公司法人的民事主體性問題,這就是公司法法律地位模糊所導致的。明確公司法的法律定位,不僅僅是將其定義在商法、私法的范疇,而是應當進一步加強對于公司法在實踐中的適用情形研究。
【參考文獻】
【1】郝愛軍. 論我國公司目的立法之完善[J]. 法商研究, 2005(5):119-123.
【2】黃蘭嵐. 公司法中的自治與強制[D]. 華東政法大學, 2008.
【3】任爾昕 馬建兵.論我國企業立法的宏觀思路[J].法學,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