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平
【摘 要】在我國經濟發展工作中,稅收政策的貫徹和稅收目標的實現都需要依賴于稅收征管工作的開展。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稅收征管模式也在不斷發生著變革,由過去的“征管查合一”逐漸發展到當前“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的新型稅收征管模式。由此可見,在實踐生活中逐漸完善已成為稅收工作改革的主線所在。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稅收征管的內容范疇愈加復雜,為了更好地推動稅收工作的長效發展,保障我國社會經濟的穩步前進,進一步完善稅收征管模式已成為必然趨勢。在新稅收征管模式的指導下,我國稅收工作的開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就長遠發展而言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這需要立足于我國國情和實際經濟形勢,基于內外部環境持續完善稅收征管模式,推動稅收工作的長效發展。
【關鍵詞】稅收征管;現狀問題;完善路徑
一、稅收征管模式的概念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稅收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途徑,同時更是維系社會經濟穩定運行和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就一定層面而言,稅收工作實質上是國家在公共權力的基礎上,依法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為滿足社會公共發展需要強制取得財政收入的重要方面,這同時也是社會資源的再次分配和利用,將社會經濟組織及個人的部分社會資源集中至政府進行支配。合理的稅收制度及征管方式能促進社會經濟的長效發展,推動社會運行秩序的穩步發展。反之,不合理的稅收制度則會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稅收征管是國家稅務征收機關依法依規對稅收工作進行組織、征收、管理和檢查等系列工作內容的總稱,涵蓋了稅收征管組織機構、征管形式、征管方法,征管人員隊伍等多個要素。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稅收工作的順利開展,這需要基于我國當前社會環境及稅收征管目標,對征管模式進行相應的優化和創新。
二、我國稅收征管模式的現狀及問題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稅收征管的模式也經歷了較大的變革和發展。在2004年,我國稅務總局在原有征管模式基礎上建立了新型征管模式,同時對此進行重新表述,形成了34字的具體內容,即“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通過增加“強化管理”等內容進一步優化原有征管模式,真正明確了納稅人的納稅主體地位,建立了相應的主動申報、稅源監控和稅務稽查等制度,由此實現“征管查”三分離,推動了我國稅務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我國當前稅收征管模式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首先這體現在納稅意識層面,我國納稅人依然存在納稅觀念及法制意識較為淡薄的問題,在自主申報和納稅遵從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其次在稅源監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核查漏洞,在新型稅收模式的指導下,我國稅收工作的“征管查”逐漸形成了分離,這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各分管部門的職能,但同時也會造成在稅源及監控等方面的交叉點上形成監管盲區,嚴重者還會造成稅源的大量流失。另外在稅收工作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及新技術的應用等方面,依然存在與當前稅收工作發展需求之間具備一定矛盾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稅收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我國社會資源的再次分配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這需要基于稅收征管模式層面進行相應的改革、優化和完善,建立與當前經濟發展形勢更加適應的模式及方法,在納稅遵從和落稅監管等方面實現更為長足的進步。
三、我國稅收征管模式的完善路徑
(一)建立現代化的稅收征管體系
早在2013年的全國稅務工作會議上便提出了稅收現代化的重要目標。這涵蓋了組織體系、稅制體系、稅法體系、征管體系、信息體系以及服務體系等多重層面,互相關聯,互成依托。首先需要建立科學高效的組織體系,保障整體稅收工作的穩定運行;第二需要建立成熟規范的稅制和稅法體系,這是推動稅收工作順利進行的根本所在;同時更是其來源和依據;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強大的信息體系和優質的服務體系提升稅收工作的整體質量。其中尤為重要的便是征管體系的實行,這是稅收工作的關鍵所在。基于當前我國稅收工作開展現狀,這需要基于當前問題和不足之上構建現代化的稅收征管體系,強化納稅人的自主性和自覺性,同時加強風險管控意識,優化服務理念,提升服務水平,集約稽查,進一步推動稅法遵從。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稅收征管模式的完善并不是根本意義層面的改革,而是考量到不改變現有機制的基礎之上,重新優化資源配置,改善協調機制,完善法律制度,提升區域稅收征管能力及水平。
(二)提升稅收征管服務水平
傳統稅收征管工作更加強調管理者角色,在稅收工作開展過程中處于主導型的角色。實質上在新時代經濟形勢背景下,用戶意識及服務意識愈加得到社會層面各行各業的關注。這體現在稅收征管工作中,也需要加強稅收服務重要意義的重視和關注。這需要將稅收征管中的執法職能進行分離,協調好管理者和服務者的角色沖突矛盾,不斷提升稅收征管工作的質量。在當前稅收服務開展進程中,需具備現代化意識,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構建新型納稅服務平臺,通過納稅服務職能前移、內容拓展、功能升級等內容不斷拓展稅收征管服務的覆蓋范疇,將多元化申報、社會化辦理、一體化運作和集約化管理融入到日常業務工作之中。首先這可通過平臺網絡實現泛在化服務,完善網上申報、認證、涉稅事項審批、發票審核等所有事項及工作流程,讓用戶能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依托于網絡便能實現便捷辦理。另外還需構建現代化的維權體系,通過納稅人維權中心、12366服務熱線、問題解答等模式實現快速響應和爭議處理,真正增強納稅人對政府服務的獲得感。
(三)強化稅收征管風險管理
稅收工作是影響國家民生大計的重要工作,因此強化稅收征管的風險管理是完善征管模式的重要路徑。首先這可以有效地改變稅收征管屬地化管理模式,基于“覆蓋全體稅種、鎖定重大風險、突出行業(類型)”的管理原則,強化稅收征管工作的風險管理,盡可能降低稅收征管水平和當前經濟體發展水平之間的客觀差距。其次需構建國地稅長效合作機制,有效改善當前相關機構部門分設所帶來的征管割裂風險,以避免稅收工作中的疏漏和欠缺。另外還需要進一步統一政策執行口徑,協調管理資源,拓寬協作渠道,降低征稅成本,規范執法行為,更加便于納稅人自主辦稅;另外還需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工作中的風險應對和犯規機制,構建“稅收分析—查找風險—任務推送—風控落實—結果反饋—加強管理”的工作流程,進一步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完善當前稅收征管模式。
【參考文獻】
[1]試論我國稅收征管模式的完善[D]. 韋志清.復旦大學,2008
[2]我國稅收征管模式優化問題研究[D]. 李超.蘇州大學,2008
[3]稅收征管模式比較研究[D]. 汪中代.東北財經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