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
【摘 要】上市公司進行公司收購是為了使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使公司的產業結構得到調整以適應經濟的發展,實現效用的最大化。這種產權交易的行為能夠極大的激發上市公司的發展潛能,使上市公司能夠最大化各種資源和收益,產權改變會使公司的制度在某些方面必須做出調整。在上市公司收購的過程中會涉及到相關的法律制度,對這些相關法律制度的研究有助于公司收購的順利進行,節省人力物力。全面討論上市公司收購的理論和實務問題有利于為構建和完善我國的相關法律制度提供有價值有意義的理論參考和技術借鑒。
【關鍵詞】上市公司;公司收購;法律制度
一、上市公司收購及基本原則
上市公司收購是證券法范疇方面的名詞,各國由于相關法律的不同,對上市公司收購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從狹義方面來講上市公司的收購就是要約收購,必須同時滿足符合要約收購四個方面的法律特征,但是這種收購不能完全代表市場上所有上市公司的收購行為,因此它既不具有恰當的靈活性又不具有廣泛的可操作性,于是在狹義的上市公司收購定義上適當調整狹義定義中的不足延伸出廣義的上市公司收購定義。即在包含了狹義的上市公司收購的同時,還應該包括各種在客觀上能使購買者有可能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證券購買行為。我國的上市公司收購行為包含兩種形式,即要約收購和協議收購,是證券法中所規定的廣義的上市公司收購。
上市公司的收購有一些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即公平、公正、公開三大原則。具體來講就是股東待遇平等原則、公開信息批漏原則、保護中小股東利益原則。這些原則對上市公司收購規則的理解和應用具有指導作用。
二、上市公司收購的法律體系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證券市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上市公司的收購越來越頻繁,完善相關的法律環境迫在眉睫。上市公司收購的法律體系是指一個完備的市場上,上市公司進行收購所涉及的全部相關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收購程序的規范、信息披露的規范、收購監管的規范、反壟斷規范的法律法規等,并根據不同的對象進行調整而形成的一個有系統有組織的整體[1]。盡管在形式上各國上市公司的收購法律體系并不相同,但在內容上大致相同。而我國上市公司的法律體系主要包括《證券法》、《公司法》、《股票交易與發行管理暫行條例》、《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收購辦法》、和《上市公司股東持股變動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以及《上市公司收購信息披露格式》等規范性文件。
除我國以外,其他國家和地區基本上采用兩種方法來實施規范性文件的強制效力,第一、像美國、日本、我國臺灣地區一樣采取法律規范的調整。第二、如英國在調節上市公司收購主要的規范性自律性文件《城市守則》那樣,采用的是自律性規范調整。我國在規范的效力上采用的是第二種模式,這些規范在內容上覆蓋了信息披露的程度、收購監管的問題、內幕信息的操作、收購程序的進程等相關問題。盡管我國的收購法律體系中所有的規范都具有強制力,但是由于我國市場體系尚不完善,國家制度和經濟體系的發展并不是完全吻合,現行的上市公司收購法律體系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是立法層次過多,層級之間交叉重疊,權責不明,使實際的可操作規范多以行政規章制度為主,缺乏靈活性,效力的層次有缺失。其次是我國目前缺失關于反壟斷的上市公司收購的法律規定,這是因為我國在整個法律體系上缺少有關反壟斷的法律制度。
三、上市公司收購的方式
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過程比較特殊,在收購制度上與其他各國上市公司的收購制度存在著差別。上市公司的收購方式主要有三種即要約收購、協議收購和集中競價收購,在此我們僅討論要約收購和協議收購。[2]在我國的協議收購的規定中,有一種要求收購人必須進行要約收購,這種特殊的情況是協議收購的股份比例達到了強制要約收購的發起比例。
(一)要約收購
要約收購指的是通過向所要約公司的所有股東發出要約請求,在要約期滿之后,要約人對所要約的公司進行市場定價,并以一定的價格購買目標公司股東所持有的股票來進行上市公司之間的收購活動。當收購人持有目標公司的股份到達了所規定的的比例并且由于一些原因將繼續增加其股份的持有數量時,收購人必須要做出要約的請求以完成收購,這種要約收購被稱為強制性要約收購;當由收購人自發性的向目標公司的全體股東發出要約以求收購該公司股票而進行的要約稱為主動要約收購。從總體上看,這種劃分方式是以收購人是否自愿發出要約為標準的。
強制要約存在的爭議較多,采用的國家也比較少,主要是英法國家及其之前的一些殖民地。大家對于強制要約的看法各不相同:支持者認為收購要約成功后會以收購人在公司的控股地位進而侵犯一些股東的利益,這不符合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原則。因此很有必要要求獲得控股權的收購人需要為公司的小股東提供能夠保護其利益的機會,收購人必須以一定的價格向這些股東發出要約收購。反對者認為強制收購并不人性化,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收購人的利益,增加收購人的收購成本,使其在資源配置上不能夠達到效用的最大化。此外,強制要約并不能完全保護小股東的利益,只是給了他們出售手中股票的機會。
各國對于主動要約收購的態度也不盡相同,因為主動要約收購的比例一般都比較低。英國規定主動要約收購要取得收購和兼并小組的同意;美國的法律中沒有強制要約收購制度,收購人可以根據自己資金的狀況和企業發展的水平自由的進行要約活動;而我國由于制度和法律體系比較特殊的緣故其確定的要約制度和世界上大多數國際不盡相同,即根據現行法律規定收購人既可以以主動地方式向全部股東的全部股份發出要約,也可以只收購目標公司一定百分比以下的股份。
(二)協議要約
收購人與目標公司股東達成一致協議是在證券交易所之外進行的,這種交易被稱為協議收購。我國上市公司的股份大多是非流通的股票,只有收購這些股票才能達到收購的目的而且收購的成本遠遠低于要約的收購成本,所以收購協議中的標的物是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在協議收購的相關法律《收購辦法》中明確規定了收購流通股的相關的程序,這些都表明了我國證券市場正在趕上時代的步伐,大步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燕琳. 我國上市公司收購法律問題探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