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珊
【摘 要】通過對遼寧有限責任公司遼寧發電廠的退休獨居老人進行觀察和訪談,了解他們的生理狀況,社會生活狀況,心理狀況。研究發現這些國企退休的獨居老人的子女因各種原因沒有與老人生活在一起,導致企業退休獨居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不夠充分,缺少來自家人的陪伴和社區居民的關懷等問題。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這些國企退休獨居老人需要更為全面,更能照顧到他們日常生活各方面的養老服務模式。
【關鍵詞】國企退休獨居老人;養老服務;社工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人口快速增長,人口加速老化。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的一種社會趨勢。老年人的數量越來越多。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心理變化,社會生活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老年人的生活和幸福受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的影響。但同時,在一些地區,針對老年人的養老服務仍不夠完善。老年人主要依賴子女養老,國家發放養老金。但是獨居的退休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旁,生活上無家人的照料,心理上無人幫助其排解消極負面的情緒,社會活動也較為匱乏。因此,研究國企退休老人的養老服務問題,有利于了解獨居退休老人在養老服務方面的需求,并針對這類老人的需求探索適合的養老服務。滿足獨居退休老人的需求,從而使老人們在身心兩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獲得幸福,健康長壽的老年生活。結論是針對國企退休老人提供符合他們需求的在心理,社會,生理三方面的服務,對老年人積極應對老年生活,安度晚年有積極的作用。
二、文獻回顧
早期的針對獨居老人的研究內容主要是在獨居老人與家人、兄弟姐妹的關系,獨居老人的鄰里支持,生活愛好等方面。同時還包括了城鄉獨居老人養老社會支持房名的研究。較為代表性的是杜海霞、劉冰所撰寫的《城鄉社區獨居老人社會支持情況及養老服務探討》研究對十堰市的獨居老人和襄陽市的獨居老人采用《老年健康狀況和相關因素量表》對一般情況,社會支持,慢性病情況,興趣愛好等做了研究分析。研究中選取了城市獨居老人64例,農村獨居老人66例。研究發現城鄉社區獨居老人慢性病的患病率分別為62.5%、42.4%;在最近親人距離、健在兄弟姐妹距離、與親人聯系、與社區朋友聯系及獲得幫助上,城市獨居老人較農村有更多的人獲得幫助。城市老人的活動內容多樣而農村老人的活動內容單一。但研究對象并沒有具體到企業退休獨居老人,主要還是城鄉的獨居老人養老情況的對比。因此該研究雖然設計詳盡,調查充分,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但是得出的結論并不一定適用于企業退休獨居老人的養老服務研究。
三、研究設計
本文主要通過觀察法,訪談法來了解國企退休獨居老人的目前的養老狀況。學術界對獨居老人的定義是子女由于工作,結婚等原因離家,且喪偶的老年人。主要通過針對群體與個人在生理,心理,社會生活三個方面來分析企業退休獨居老人的養老服務并探索適合的養老服務。
四、實例分析
本次調查點選取的是遼寧有限責任公司的自建員工樓群所在社區。由于年輕人去向了更大的城市,而他們的父母由于習慣了多年來生活的地方。因此他們的父母即國企退休老人仍生活在河東社區。河東社區成立于2000年9月,轄區面積3平方公里。現有居民樓59棟,2536戶,4773人,103個居民小組,51名居民代表。社區共有花園五處。身體較好的老年人平時會在飯后聚集在陽光充足的公園里聊家常,而身體不好的老年人會被伴侶或其他親屬推出來曬太陽。社區內還設有一個離退休老人活動室。有一些老年合唱團,舞蹈隊會在每天早上開始訓練,老人們的生活因此得到豐富。
(一)生理變化
老年人生理方面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九大系統老化方面。包括皮膚系統出現皺紋,神經系統的反應時間延長,心血管系統硬化,骨骼、肌肉系統衰弱,呼吸系統減弱等方面。器官系統的運行穩定性降低。這九大系統的老化,將導致老年人的有較高的痛覺閾限,很可能延遲發現身體的疾病。根據對企業獨居退休老人的深度訪談得知,獨居退休老人普遍患有慢性老年疾病或終身疾病。需要得到日常生活反方面的護理和醫療照顧。同時由于老年人腿腳不方便,行動遲緩,可能會導致跌落,摔倒等事故,進而給老年人帶來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對自己年老無用的非理性情緒造成心理郁結。
訪談對象西奶奶,企業退休獨居老人,有自己的住房和每月固定的養老退休金。原來的身體狀況比較好,經常參加退休老人組織的舞蹈隊,并且到各個社區進行演出。但后來由于患慢性風濕病,腿腳不好,不能再參加舞蹈隊,只好閑賦在家。家住二樓,樓層不算高但由于身體原因上下樓不方便。尤其是一到下雨下雪天氣,更是疼的無法出門。西奶奶的子女由于結婚,外出工作等原因,無法為西奶奶提供日常生活的的照料,日常生活中西奶奶遇到困難時只好求助鄰里。好在鄰里關系比較融洽,大多數時候可以為西奶奶提供一些幫助,但是并不是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及時的提供幫助。西奶奶說:“我的兒女不在身邊,日常生活上的照顧問題我很擔憂。雖然我有足夠的退休金,但是我不想去養老院,我想跟我的這些老朋友生活的近一點,這樣我還能覺得日子過得有點盼頭。我希望能獲得一些日常生活上的照料,也不能總是麻煩鄰居,畢竟人家也有自己的生活,不能耽誤他們。”
(二)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包括智力,人格,記憶力的變化。年老帶來的認知和智力功能的衰退是無法避免的。老年人處理問題的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進入老年期,一些老年人可能會難以接受生活或者生命過程中發生的一些事件,甚至有時意味著必要的放棄。進而使老年人產生生命無意義感,甚至自我絕望。同時記憶力的下降會導致老年人無法像年輕時那樣迅速的處理信息。這將導致老年人無法對生命感到安心。對于企業的退休獨居老人來說,首先,退休意味著老人生活方式的轉變。要從原來的忙碌的工作中轉換成閑賦在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希望閑賦在家享受生活。仍有一些老人希望能夠再次參加工作,發揮余熱。強制性的退休制度,可能會是一些老人產生一種無用感,覺得自己生活沒有意義。其次獨居意味著這些老人需要自己生活,自己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退休本應享兒孫繞膝,享天倫之樂。但是獨居老人因為一些原因卻無法享受。據了解,這些由遼寧發電廠退休的獨居老人,有固定的養老金,節假日也有一些補貼和福利,住房是由單位自建分配的。在經濟和住房問題上有一定的保障。同時,在這些老人生活的社區內,有一個離退休人員的老年活動室。老年人可以進行一些適當的室內活動,同時加強與其他老人的溝通還能鍛煉身體。但是,在社區中并未針對退休獨居老人設立心理咨詢室或者安排專業的心里人員。在這方面,企業與社區做的還不夠到位。在訪談中了解到,訪談對象普遍不知道退休以后能夠做什么,家里自由自己一個人,實在冷清。腿腳好的老人白天還可以到老年活動室找老年朋友,但是回家以后只能與電視為伴。腿腳不好的老人只能成天與電視為伴以避免自己胡思亂想。給予關懷的人少之又少。
(三)社會生活方面
當個體老化時,老年人會經歷社會角色和社會關系的轉變。比如同輩人的死亡帶來的社會關系和角色的變化。同時不同的老年人對自己生活的意義的理解不同會造成不同的生活狀態。經濟化社會的發展,新興職業的出現會轉變以前老年人的崇高的社會地位。老年人得不到社會學習的機會將導致社會隔離的形成。老年人與社會脫節,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訪談對象劉奶奶有兒女三人,居住在同一城市,但是各自有自己的家庭,所以劉奶奶一人獨自居住。在我對劉奶奶進行訪談不久之前,劉奶奶還沉浸在她的好朋友因病辭世的傷痛中無法自拔。據劉奶奶自己說,平時經常與她的這位因病辭世的好友相約一起買菜,逛街,做理療。這位好友的突然離世,對劉奶奶的打擊很大。讓她覺得自己活著沒意思,生活突然變成了一片空白。對生活失去了激情和信息。但在與不同的訪談對象中,我也了解到,有些經歷了失去親朋之痛的退休獨居老年人并未被這種事件所擊退,反而是在度過了悲痛期之后,積極面對生活,珍惜在世的每一天。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為社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訪談對象王爺爺,在經歷了老戰友的死亡之后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積極組織居民參加社區的教育宣傳活動和互助小組。幫助其他人的同時也使自己的生活得到了充實。
五、總結
對于本次調查的情況,大致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在企業退休獨居老人的養老服務方面,企業退休獨居老人:
1.在心理上缺少幫助疏解負面情緒的人。他們的智力,記憶力退化,對生活越來越力不從心。進而當他們遇到沖擊性的事件時變得不知所措,嚴重的將導致郁郁寡歡消沉對待生活。在調查中可以發現當地的養老服務在心理方面做的還不夠。老人們需要定期的,專業的人員對其進行心理疏導。
2.在生理上,由于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身體方面出現不同方面的問題進而導致獨居退休老人在日常生活方面出現諸多不便。應當由正式照顧機構例如社區提供的社區支持,非正式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依據當地的條件,環境為獨居退休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照料。
3.社會生活方面,當地相關機構、社區,應積極針對退休獨居老年人的社會角色,社會關系轉變給老年人帶來的非理性情緒、看法為老人們提供一些休閑娛樂,組織互助小組,幫助退休獨居老人積極應對老年生活。
4.由于當地存在著農村外來人口,家庭中的男性一般會選擇在城市中打工,而婦女主要是在家照顧一家老小的日常生活,但這些婦女也有外出工作的意愿。同時由于農村到城市的轉變導致農村外來人口在當地的小區適應上存在一些問題,參考浙江省海曙區的“居家養老服務券”的新型養老模式。即政府參與,由政府購買服務,在社區內加大社區工作崗位,讓這些農村外來婦女為有需要的獨居退休老人提供服務。這樣即解決了獨居老人在心理,生理,社會三方面的問題,同時也可以使農村外來人口更好的融入社區,實現農村外來婦女工作的需求。增進社區的情感和凝聚力。
【參考文獻】
[1]服務券,現代養老的新探索 浙江日報[N]2005.04.22
[2]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教材編寫組 社會工作綜合能力中級[M]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7年3月第6版
[3]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教材編寫組 社會工作實務[M]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7年3月第6版
[4]杜海霞、劉冰,城鄉社區獨居老人社會支持情況及養老服務探索[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10);1188-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