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淇
【摘 要】現今我國國際化的特性越發強化。培養法律雙語復合型人才成為高等教育的法學專業的培養目標。雖然我國的教育部門對法學雙語教育十分重視,但是因法學雙語教育各地差異明顯、各類考試回避和就業要求與法學雙語教育的落差較大等因素,導致我國中西部的法學雙語教育滯后。本文通過分析沿海大城市具有就業引導教學的優勢、中西部地區使用法學英語的機會有限,從英語四、六級考試題材應覆蓋法學基礎詞匯、結合多媒體教學進行相應的教材編寫、加大政府對法學雙語教育的投入這三個方面來完善中西部地區法學雙語教育。
【關鍵詞】法學雙語教育;現狀;地區差異;完善
一、法學雙語教育的現狀
我國的高等教育,尤其是法學教育,由于我國法學雙語教育的地區差異明顯、各類考試回避、就業要求與法學雙語教育落差較大等因素,導致我國的法學雙語教育處于滯后狀態。我國教育部門對于法學雙語教育非常的重視,法學教育中引入雙語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與國際接軌以及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必然趨勢。
(一)地區差異明顯
目前,我國越來越多的地區和學校已經開設了法學雙語教育,主要集中在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遼寧省等沿海地區或東部地區。由此可見,我國法學雙語教學先出現在并且主要分布在發展較快的、國際交往比較頻繁的沿海地區和東部地區的大中型城市[1]。然而我國中西部的法學雙語教育卻相對落后,沒有沿海地區和東部地區的大中城市的法學雙語教育發展快。
(二)各類考試回避
現在我國的英語考試(主要是法學本科生)主要有期末考試、英語等級考試(四、六級英語考試)及考研英語考試,這些考試統統不會涉及法學英語考試,只有一些有條件的學校開設法律英語課程。由于我國的這些考試并未涉及法律英語,所以對法學雙語教育有一定的消極影響。學生每學期的英語期末考試,僅僅考試大綱要求的基礎英語,并未涉及法律專業英語,期末考試并沒有促進法學本科生對法律英語的學習,以至于學校、老師、學生都不中重視本專業的雙語教育;英語等級考試也是如此,而在校期間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考取英語等級考試證書,這對于法學雙語教育并沒有起到促進的作用,反而是消極的作用[2]。考研英語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要考試,只是一些想繼續深造的學生才會考試,即便如此,考研英語對于法學雙語教育也是持回避的態度。由于我國的各類大中型考試的回避,使法學雙語教育不能大施拳腳、好好發展。
(三)就業要求與法學雙語教育落差較大
法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求職主要是律師、公檢法司、其他自由職業。對于畢業后主要從事律師、公檢法司的學生,就業只需要具有法律職業資格證,對于其外語水平并不作要求,而對于自由職業的學生,連法律職業資格證都不做要求,就更別談外語了。縱然學校多么的重視法學雙語教育,對于就業并沒有促進作用,所以,法學雙語教育就被擱置在一邊了[3]。現在社會對法學專業學生的就業沒有外語的要求,與法學雙語教育相比,太差強人意了。
二、法學雙語教育的地區差異
(一)沿海大城市具有就業引導教學的優勢
沿海大城市經濟發展較快,又有較頻繁的國際交往,這樣的環境有就業引導教學的優勢。沿海大城市的經濟發展迅速,使得社會對法學雙語人才的需求量加大,經濟發展地區既需要法律人才,又需要精通外語的人才。高度發展的經濟,再加上頻繁的國際貿易,給法學雙語人才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由于就業對法學雙語人才的需求,這樣就促進了法學雙語教育的教學發展。
(二)中西部地區使用法學英語的機會有限
中西部地區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限制,其國際交往并不密切;其次,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并不是太快;這樣就直接影響了就業要求的質量,使得社會對法律雙語人才的需求減少。中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不能給法學英語的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機會。中西部地區由于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英語教師師資匱乏,再加上學生缺乏英語交流的環境,導致法學雙語教育質量普遍不高。
三、完善中西部地區法學雙語教育的做法
(一)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題材應覆蓋法學基礎詞匯
法學雙語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詞匯量嚴重不足。筆者認為,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應當覆蓋法學基礎詞匯,這樣可以促進法學雙語教育的基礎教育的培養。在四六考試中,試卷中可以在閱讀理解題中,選一個比較經典的法學案例來考試,這樣學生就在四、六級備考的過程中就逐漸掌握了法學基礎詞匯,這樣就可以達到一箭雙雕、一石二鳥的目的。
(二)結合多媒體教學進行相應的教材編寫
目前我國并沒有統一完整的教學體系,法學雙語教學采用何種教材,業界并不統一,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引進原版教材,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法學雙語教育應當采用原版的外國教材和教師用書,這樣才是真正的雙語教育,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接觸到原汁原味的教材;第二種觀點是使用現有的統一編寫的法學英語教材,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有些外國教材其質量還不如我國的同類教材,我國的教材更加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而學生較容易學本國編寫的教材,因其是本國母語編寫的;第三種觀點是編寫適合國內法學雙語教學的教材,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采用原版教材授課,學生難以接受,弊端太多。筆者比較傾向于第三種,認為應當結合多媒體教學進行相應的教材編寫[4]。這樣可以引進外國的先進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進行編寫,編寫教材的時候可將我國的實際國情考慮進去,更具實用性;要嚴格按照教育部大綱,并且結合外語水平和教學經驗編寫,編寫符合教學大綱的教材,學生易懂,老師也易教授的教材。
(三)加大政府對法學雙語教育的投入
政府的決策對法學雙語教育具有指導、指引的作用。為了給予法學雙語教育更好的發展空間,筆者認為應當強化政府行為,加大政府對法學雙語教育的投入。政府應當在政策上給予法學雙語教育以支持,放寬法學雙語教育的制度規定,同時也應當給予法學雙語教育以經濟支持,解決教育經費短缺的問題,加快法學雙語教育的發展。政府應當對現有的雙語教育情況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合理的制定法學雙語教育的政策和目標,合理的分配教育資源,防止教育資源的浪費。政府應當更好的發揮政府職能,為法學雙語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以適合其良好發展。
四、結語
隨著我國的國際性越來越強,社會急切需要既掌握法律知識又精通外語的人才,因此,我國的法學教育應當是培養既懂法律又懂外語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為目標,這樣才能迎接國際性的挑戰,為了迎接挑戰,我國的法學教育應當做出調整,實施雙語教育,培養大量既懂法律又懂外語的復合型高級人才。因此,應當積極推動法學雙語教育的發展,加強法學雙語教育研究。
【參考文獻】
[1]黃宇.中國和新加坡的英漢雙語教育政策比較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2015.
[2]王斌華.中外研究:雙語教育的屬性與目的[J].教育研究,2005(6).
[3]趙墅艷.全球化背景下西部地區高校法學雙語教育探析[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9(2).
[4]張麗娜,王崇敏.法學雙語教育中的四大瓶頸問題[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