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芙蓉
摘要:黨的十九大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盛會,是賦予了全國人民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以信心和力量的盛會。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建設教育強國,是時代賦予教育界新的使命。在習總書記優先發展教育、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舉措中,高校輔導員如何立足時代、面向未來,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新形勢下輔導員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十九大精神;輔導員;工作模式
十九大報告將創新和教育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和關鍵的組成部分。顯然,在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教育已經被放在了優先考慮的地位。作為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如何做好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怎樣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貫穿到大學生培養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是亟待思索的一個新命題。
一、輔導員工作創新的必要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群體的變化以及國家對高等教育新的定位,高校對輔導員群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創新成為時代主題之時,輔導員工作的創新與發展也成了高校及輔導員自身不懈追求的目標。
新時期的大學生也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他們具有較強的個性,自我發展意識更加的突出,善于接受新鮮事物,也受著各種思潮的影響和多元文化的沖擊,因此,輔導員工作也就迎來了新的挑戰,如何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立足時代、面向未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不斷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不斷創新、增強實效,要以創新的工作模式,滿足國家對高等院校的更高定位和對未來高等教育工作的更高要求。
二、新時代輔導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由于輔導員的雙重身份也導致了輔導員在工作中遭遇困境,致使輔導員對自身的職業生涯充滿困惑和無奈。在各高校都存在著輔導員不被認可的這一現象,在教師隊伍中,輔導員屬于邊緣人物,在管理隊伍中,輔導員并非真正的管理人員,輔導員的職業性質模糊,未來走向也不明確,導致輔導員工作激情被逐漸磨滅。
其次,輔導員工作越來越復雜化。由于大學生受其個性影響及網絡信息時代的沖擊,大學生的三觀受到一定的影響,輔導員需要及時幫助學生抵制不良信息的誘惑并適時做好思想引導。大學生面對復雜的社會,心理問題也在逐漸增多, 輔導員工作如何入腦入心,如何貼近學生實際,是新時期輔導員工作的挑戰。
三、輔導員工作的創新途徑
(一)思想理念的創新
輔導員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角色,她的主要職責是: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職業規劃;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中的幫助,處理學生日常相關事務;作為思政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學和科研,作為學校的“儲備干部”補充管理、教學、專業技術崗位等。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卻有偏差,輔導員崗位的“儲備干部”角色和“思政教師”角色被弱化,而工作中絕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學生相關事務”的管理上,致使很多輔導員抱怨自己是學生的保姆,無法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造成這種錯誤定位的原因基于我國的教育體制和我們嚴酷的社會現實。我們的大學生相當一部分沒有獨立生活能力,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很多應該由宿管、學生自治組織、家長或是學生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情,全部都轉嫁在輔導員的身上,因而大學輔導員這個職業,在我國也成了令人廣為詬病的一個職業。
理念的創新源于對這一職業的認知和理解,首先在新時代的視角下,要提高輔導員職業認同感,要充分地認識到這一職業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性地、科學地看待這一職業的內涵和外延。其次,在涉及具體事務處理時要注重理念的創新,要具有開放的意識,先進的、科學的理念,充分發揮積極能動性。再次,用創新的理念培養創新的學生。引導大學生學會創新性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創新實踐,在創新實踐中深化學習,要提高創新心理素養,做到敢于創新、能夠創新、勤于創新、善于創新。
(二)職業能力的創新
新形勢下,高等教育對輔導員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學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不斷提高隊伍的專業水平和職業能力。
首先,輔導員的能力創新要求要明確輔導員這一職業的性質,輔導員身份比較特殊,既是教師隊伍中的一員,更是管理隊伍中的一員,輔導員的雙重身份要求其必須具備過硬、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還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最重要的是要把專業理論知識與日常實踐有機結合起來,輔導員要注重與人溝通合作,要有足夠的抗壓能力,要擅長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等,那么就要求輔導員要具有寬闊的視野,廣博的知識,積極樂觀的心態,較強的應變能力。
其次,在學生管理方面的創新。輔導員面臨新時代的挑戰和機遇,必須要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在學生管理方面要勤于思考、勤于鉆研。著力于把握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跳出思維定勢,認真研究分析新時代大學生的想法、行為習慣、興趣愛好。堅持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理念,從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角度考慮問題。
四、工作模式的創新
固有的工作模式已不能適應新時期高校教育的發展,不能適應新時期大學生的發展和成長,需要積極構建新的工作模式,即輔導員與學生之間要建立一種平等、自由、開放的師生關系,輔導員要通過多種工具與形式來開展自由的討論與平等的對話,輔導員不僅要學會站在學生角度去看待和思考問題,更要教學生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常常進行反思、學會包容和體諒。
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輔導員的初心和使命是立德樹人,為祖國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那么輔導員的工作就不能總局限于學生的日常事務管理,要根據形勢的變化來不斷的對工作思路、工作模式進行創新,即充分發揮學生在管理中的主體作用,要教會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培育。
新形勢下輔導員工作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環節,輔導員的任務是艱巨的,也是神圣的,幫助學生養成自尊、自信、自強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學生創新品質,向人的全面發展邁進。
參考文獻:
[1]《關于加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2007
[2]曹威威,郝明宇.高校輔導員主體性及角色新定位探析[J].高校輔導員,2013,(01)
[3]溫海波.論高校輔導員創新團隊建設:意義、特征與建議[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