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摘要:在網絡時代下,小學德育工作面臨著網絡信息的挑戰,對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筆者的教學經驗,對網絡時代對小學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探討網絡時代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開展
小學階段是個體思想道德成型的重要階段,做好德育工作,是小學班主任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在傳統的德育教學中,多是通過學校宣傳、教師講解、家長教育的方式開展,在網絡時代下,對德育教育工作產生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班主任,需要積極應對網絡時代的挑戰,調整傳統的德育教學模式。
一、網絡時代對小學生的影響分析
在科技的發展下,網絡已經滲透至生活的各個層面中,小學生對網絡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他們會利用網絡看視頻、玩游戲、聽音樂等,不可否認,網絡確實對小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廣闊的渠道。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價值觀沖突也是普遍存在的,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處于形成時期,并不穩定。在網絡上,西方國家的價值觀、世界觀朝著我國洶涌襲來,更有甚者,通過歪曲事實制造了一系列的黑色文化。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網絡給小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小、對事物缺乏正確的分辨能力,很容易受到網絡上各類負面信息的影響。劣質的信息資源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身心發展,甚至導致小學生道德觀與價值觀出現扭曲。
德育是小學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內容,這一階段的德育教學旨在培養小學生辨別美、丑、善、惡的能力,在網絡時代下,傳統的家校互動德育模式顯然無法滿足小學生發展的需求,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積極應對時代的挑戰,發揮出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上的先天優勢,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與正確的是非觀念。
二、網絡時代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策略
(一)尊重中心地位,構建和諧關系
進入了網絡時代后,每一個個體,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成為發布者,傳統的一元權威結構被瓦解,表現出強烈的個體性。在網絡時代下,關注個體的需求和體驗,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體性,是德育在育人方面的基本要求。小學生的好奇心強,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動手做,親自參與,對外部世界有著濃厚的興趣。身處網絡時代,德育工作的開展必須要尊重孩子們的主體、中心地位,做到換位思考,根據不同年級孩子的需求、年齡、個性,制定科學合理的德育教學方式,合理應用德育資源,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性、主體性,讓學校成為德育聯動模式的中心。
同時,還要構建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作為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欣賞學生,小學階段的孩子,處于特殊的年齡段,他們自尊心強,希望得到同學、教師、教師的認可與關注。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將他們當做自己的孩子,用深沉的愛來看到學生,無論是優等生,還是學困生,都要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是優等生就予以他們特別關注,也不能因為孩子學習成績差就過分苛責。只有認真公平的對待學生,才能夠讓他人從心底里接受德育教育。
(二)轉變教育思路,開展網絡教學
為了應對網絡時代的挑戰,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轉變自己傳統的教育思路,將德育教學與網絡相結合,通過網絡時代提供的各類資源來彌補傳統德育教學的短板。借助社交媒體來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了解孩子們在家中的表現,溝通想法,形成教育合力。
為了提高德育教學工作的實效,還可以組織孩子們自己來建立班級網頁,親自動手,將生活中的內容分享到班級網頁中,進行科學的判斷,在整個過程中,以孩子們的動手為主,教師只要負責監督即可。同時,設置班主任信箱,孩子們可以通過私信的方式與班主任交流,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對于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尋求班主任的幫助,這對于促進孩子們的身心發展具有積極的效用。
(三)促進道德內化,提倡合理上網
人的道德發展,是從他律到自律、無律到他律的過程,德育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掌握課堂上的德育理論,更重要的是實現道德內化,將其踐行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德育理論的傳授說到底,是帶有強制性的,只有引導學生將外在道德轉化為自身的終身品德,才能實現德育教育的飛躍。在德育教育內容上,要積極借鑒網絡技術,讓德育內容變得活潑、生動,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形成課上、課后的聯動。在課后,帶領學生走進敬老院、參觀博物館,通過實際生活來理解自己在課堂中學習到的德育內容,同時,邀請家長參與到德育教學中,形成教育合力。
針對一些孩子沉迷于網絡的問題,我們要引導孩子們合理上網,在這一方面,可以為他們推薦一些積極向上的網站,如學樂中國網、中國兒童資源網、中國少年雛鷹網,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上傳至班級網頁,針對網絡中的熱點話題進行討論,鼓勵孩子們有目的的參與“網絡攝影大賽”、“網絡讀書征文”等活動,發揮個性特長,做到合理上網。
三、結語
網絡時代的到來對小學德育活動帶來了新的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積極應對時代的要求,提高班級管理的科學性,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幫助孩子們應對網絡時代不良信息思潮的影響。深刻意識到自己身上肩負的重任,用自己的愛心、耐心來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