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書
摘要:小學英語教學評價要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英語教學活動所表現出的興趣、態度和交流能力為主要依據,通過對不同學生科學合理的評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感受成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評價探索
在小學英語教學里,評價在許多教師和學生的腦海里是”考試”兩個字,而考試又往往意味著”升學”。這種現象是我國教育評價機制缺失的表現,其直接后果是以應試方法取代教育過程。然而,評價作為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英語課程改革中的方向、力度與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在評價目的、關注點、內容和結果等方面有很大差別。美國教育學家Bloom指出:終結性評價是在一個學期、一個教程或者一個學程結束的時候,為了進行分等、鑒定、進步評價,或者對課程、學程以及教育計劃的效力(有效性)進行研究而進行的評價。”形成性評價,就是在課程編制、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使用系統性評價,以便對這三個過程中的任何一個過程加以改進?!备爬ǖ卣f,形成性教學評價主要指在教學前或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業狀況等進行的評價,其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或學生在教學中取得的進步及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促進學生發展。終結性評價主要指在學期末或某一階段學習結束時對學生的最終成果進行的全面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重要區別在于,形成性評價的宗旨主要是”為課程與教學提供頻繁而及時的反饋,從而幫助課程工作者改進課程,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幫助學生改進學習,并且不與課程質量、教學質量和學習成績掛鉤”。形成性評價的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
(二)拓展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和學生都認為”評價”就是到了每個學期末尾的一個類似于應試考試的內容,教師和學生都普遍認為”評價”就是”考試”的一部分。這其實就是應試教學體現,也是我國教學評價機制缺失的結果。然而,評價作為小學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小學英語改革中的方向、力度與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評價的目標就是讓更多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熱情。所以,在評價系統當中應當將學生們在教學活動中的一些日常表現以及所展現出的各方面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作為主要評價,所以現在的評價應該向著多元化發展,應該重視學生在學習小學英語的過程而不是只關注應試教學的成績。因為只有關注了學生們的學習過程,才能夠及時發現他們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從而幫助他們進行針對性的調整,使學生們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式。為了關注學生在學習當中價值觀的體現以及情感體驗,在評價時就不能只重視語言知識的習得,還必須重視學生是否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在傳統英語教學當中,對學生們的學習結果和考查主要是通過發音、詞匯以及句型和語法。而這些相對枯燥的知識并不能直接反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知程度、情感態度、學習方法,從而不能進行正確地評價。根據現代評價概念,評價內容應該以英語課程的教育目標為依據,課程目標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因此,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該采取更加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和系統,讓更多的學生能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并且得出有效且客觀的評價。
(三)提倡多元化的評價主體
現在的小學英語教學評價過程中,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教學評價一直是所有教師都應當思考的。科學進行小學英語教學評價,必須提倡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如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學生永遠是學習過程的主體,處于主體地位。所以,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體現在學生以多種方式積極地參與評價過程。在各類的評價活動中,學生都應是積極的參與者。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對自己在英語課堂的學習情況做出評價,也可以給學生劃定學習小組,依據評價標準對學習條件、過程以及效果進行相互評價。學生的自評和互評,也可以與教師的評價相結合。家長也是教學評價中不可忽視的主體,因為家長不僅僅是教育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也是教育結果的重要承擔者,應直接對子女做出經常性的評價。
(四)推廣多樣化的評價手段
許多教師以為形成性評價就是制作”學習檔案袋”。事實上,除了”學習檔案袋”外,常見的形成性評價還可以是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記錄、學習效果自評、問卷調查、師生座談和學生素質報告等形式。形成性評價的記錄方式可采用描述性評價、等級評定或評分等。形成性評價的內容要與教學內容保持一致,無論是建立學習檔案,還是記錄課堂活動等評價方式都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在現代教育評價中,我們提倡推行形成性評價,并不意味著完全摒棄終結性評價,在學期末或學年考試中我們還是要借助終結性評價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水平。在使用終結性評價時,要注意以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力爭科學地、全面地考查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所具有的語言水平,測試應包括口試、聽力考試和筆試等形式。
總之,在新英語課程標準中,說明了科學的評價系統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英語課程的評價應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對教學全過程和結果進行有限監控。因此,小學英語教學要形成科學的、客觀的、綜合性的評價體系,才能夠及時地反饋教學的效果,并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激勵和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