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文才
摘 要:調車工作是鐵路運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實現列車編組計劃、加速機車車輛周轉、提高運輸能力、安全迅速完成運輸生產任務的重要環節,調車作業安全直接影響到列車運行圖的正常運行。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準線調車作業現狀及調車作業存在的薄弱環節,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控制措施和對策。
關鍵詞:調車作業 設備安全 控制
中圖分類號:U2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1(b)-0124-02
1 大準鐵路調車工作現狀分析
1.1 調車相關設備
大準線現有13個作業站,均配備了平面無線燈顯調車設備,實現機車乘務組、調車領導人、調車指揮人以及相關作業人員調車信令的發送及語言傳輸;南坪車站與點岱溝車站安裝了無線調車機車信號與監控系統,主要功能防止調車冒進信號、擠岔、脫軌、超速等;九蘇木車站安裝了到發線防溜裝置(現正在驗收階段尚未投入使用)。
1.2 人員配置及班制情況
大準線現有調車人員128人,其中調車長67人,連結員61人;年齡結構:25~30歲27人,占總人數的21%;30~40歲64人,占總人數的50%;40~45歲19人,占總人數的15%;45歲以上19人,占總人數的14%。班制按作業量不同分為兩班制、三班制、四班制,未配置調車人員的中間站,日常調車作業由助理值班員與站長擔當調車人員,調車方式主要依靠手信號。
1.3 防溜措施管理
目前大準線管內防溜措施主要有鐵鞋、人力制動機、人力制動機緊固器及枕木等。點岱溝站、南坪站、九蘇木、丹洲營及燕莊5個車站為區段站,執行到發線“單防溜”制(鐵鞋防溜),調車線、專用線采取“雙防溜”制(鐵鞋加人力制動機防溜)。其余中間站線路采取鐵鞋加人力制動機緊固器“雙防溜”制。
防溜措施聯系制度執行連結員—調車長—行車室逐級匯報的程序,具體為:連結員現場按規定做好防溜措施向調車長匯報,并在《防溜措施登記簿》進行登記;調車長向車站值班員匯報線路防溜措施,并在占線板進行標記。站室管理人員每日對站場防溜情況巡視一次,每月對防溜器具的狀態、數量檢查一次,并在《站長工作日志》中進行記錄。
2 調車安全管理與控制的薄弱環節
大準線調車作業主要涵蓋列車編組、解體、摘掛、取送、轉場、整理及機車出入段等,受行車設備、人員素質、作業場所等“人、機、環、管”的影響,控制難度大,面臨著諸多不利因素,實為調車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環節,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2.1 人員配置存在不足
調車人員不足是目前影響調車作業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的車站的調車作業人員達不到作業配備人數要求,人員匱乏,有的崗位出現了人員老化的現象,不能及時做到更新思想和操作技能;有的車站沒有配置專職的調車人員,其工作職責和任務由兼職的助理值班員來完成,不能滿足專業化作業要求。
2.2 設備質量有待改善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發展,大準線在新技術、新設備方面不斷地進行開發和應用。機務、車輛、信號等部門的設備都在不斷地更新,相比之下,車務系統的調車設備卻一直得不到根本的改善,影響著調車作業效率的提高。例如,現車務使用的平面無線調車燈顯設備為中鐵列尾ZTD-6模擬制燈顯設備,均為2011—2012年購置,已屬于淘汰設備,因廠家無配件,維修困難,已經不能滿足部分車站機控器“一臺使用,一臺備用”的要求。同時,根據日常使用反饋,現使用模擬制燈顯設備在作業過程中,存在信令發射距離短、部分作業區域有盲區、作業聯系受外界信號干擾及通話錄音采集困難等問題,影響現場調車作業安全。
2.3 職工業務能力較低,安全意識淡薄
部分調車人員業務素質低,思想意識不夠高,對調車作業安全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在學習業務、提高技能方面不積極,思想上得過且過,不求上進;車站組織業務學習存在著形式單一、敷衍應付的現象,影響職工學習業務的積極性。部分職工從事調車工作時間長了以后,覺得作業簡單,工作中存在僥幸心理,再加上一些中間站,調車作業量相對較少,從而造成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職工,缺乏憂患意識,對調車作業不夠重視,忽視作業標準,簡化作業程序,2018年上半年調車人員的員工不安全行為11起,占整體員工不安全行為的18%,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2.4 作業環境存在不確定因素
調車作業經常要在在道砟和路肩上穿梭,深一腳淺一腳,特別雨雪天氣和夜間作業時,可能發生崴腳摔傷。專用線作業又多數在野外,有的地方高路基,有的修有高站臺,線路兩側雜草叢生、路肩較窄、線間高低不平,多數車站沒有配備足夠的夜間照明設施,車列牽出推進時,調車人員行走、跟車、上下車作業及瞭望條件較差,這對保證調車作業的安全一直是個嚴重的威脅。
2.5 現場管理未落實到位
調車作業現場管理應該在提高作業效率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存在的種種問題,導致其作用得不到很好的發揮。例如,車站管理人員把主要精力放在簿冊、臺賬的填記上,重點為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對日常調車作業檢查未能嚴格要求,沒能在實際工作和班組建設中得到落實,對查出的問題,往往采取以罰代教、以罰代管的辦法,存在好人主義思想,缺乏根治隱患的具體措施,致使一些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和作業標準掛在墻上成了一紙空文,而未能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三違”屢禁不止,對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3 加強調車安全管理與控制的防范措施
3.1 優化人員配置和教育培訓
本著“重素質、強實作、控現場”的原則,合理調整人員配置,保證數量,提高質量。突破傳統教育培訓理念,多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及網絡教育的方式,學習吸收同行業單位先進作法和經驗。注重發揮內部兼職教師作用,抽調專業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技術能手深入車站和班組,開展“傳幫帶”活動,提高調車人員標準化作業能力。加大調車人員現場作業考核力度,車站根據實際情況,完善調車人員績效考核辦法,開展練功比武活動及現場考核,調動廣大職工學技練功的積極性和執行作業標準化的自覺性。
3.2 增加調車設備的投入,提高設備保障能力
調車作業的關鍵是人,但要從根本上杜絕調車事故必須依靠科技。淘汰陳舊老化的模擬制燈顯設備,更換為數字制燈顯設備,提升信令發射距離,提高通話質量;在九蘇木站、點岱溝、南坪、唐公塔等調車作業繁忙的車站推廣到發線防溜裝置,實現從人工防溜向設備防溜的轉變;在管內有無聯鎖線路的作業站,安設股道表示器,消滅因道岔進路不對及不密貼產生的擠岔和脫軌事故;研發智能鐵鞋,實時監控車輛防溜情況,充分發揮鐵鞋的安全保障作用,在主要作業站增加調車作業鉤計劃優化編制等信息系統,提高調車作業計劃編制質量和效率;增加監控設備或對既有監控設備進行改造,管理人員可使用網絡進行回放或時時查看,確保安全生產實時受控。
3.3 改善調車作業現場環境
根據季節及專用線調車環境,車站與有關單位要加強協調溝通,簽訂安全協議,及時清除線路兩邊雜草,提高線路和設備的保養維修質量,改善和維修調車場地;增設夜間照明設備,為調車作業提供充足的照明;站場設備改造時充分考慮到車站調車能力的增加,相應的增設牽出線、調車線等調車設備,減少調車作業占用及切割正線的次數,保證正線通過能力。針對軌道電路分路不良的現狀,積極與工務、電務聯系,對線路和軌道電路進行整治,作業中嚴格落實卡控辦法,防止錯動、誤動和盲動道岔,提高調車作業安全保障。
3.4 抓好現場作業監控,把握薄弱環節
調車安全的重點在現場,關鍵是控制。要強化盯崗干部在調車作業中發揮的作用,堅持“汽笛一響,站長上崗”制度,不僅要做到編組亂,盯計劃;坡度大,盯防溜;盡頭線,盯速度;貨物線,盯清距;專用線,盯簽認;雨雪天,盯人身;后半夜,盯進路;接發車,盯搶鉤。而且要在上崗后掌握好全面工作,了解調車人員的思想狀態,保證每一位參與作業人員,沒有任何思想情緒上崗作業,認真檢查調車組人員的出場,備品攜帶,檢查調車作業計劃的編制是否合理、完整。要組織調車人員進行計劃預想,強化作業中防溜措施的采取以及加強作業后防溜措施的檢查,制定安全風險控制措施,確保安全管理有序可控。
3.5 落實調車作業數據分析制度
充分利用和發揮無線調車燈顯設備數據分析在調車作業中的保安作用,制訂和完善車站調車燈顯錄音電臺考核辦法,加大對調車作業數據分析的力度。定期對平調數據進行回放分析,及時發現調車作業中是否存在違章違紀行為,對發現問題進行分析指正,并讓職工參與數據回放,使職工清楚調車作業時時處于監控狀態,在思想上給予職工較強的安全警示作用,樹立職工安全意識,規范職工作業行為,減少違章違紀行為的發生,提高職工標準化作業的自覺性。
4 結語
調車作業是鐵路運輸生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是調車工作的基礎。目前行車設備不斷更新,保證列車安全的硬件設備先后投入使用,列車運行安全系數不斷提高。但相對調車作業來說,長期以來設備投入不足,更新檢修不及時,調車作業方法滯后,作業安全得不到有力保證,稍有不慎就會發生意外,造成人員傷亡和設備損壞,影響鐵路運輸正常的生產秩序。因此,加強調車作業的安全管理對加快機車周轉、提高運輸效率,實現大準鐵路科學、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偉偉.鐵路中間站的調車安全控制[J].江蘇交通,2003(7):15-16.
[2] 張偉.加強鐵路中間站調車安全管理的分析及對策[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1(8):24-25.
[3] 楊振榮.論加強中間站調車安全管理的分析與對策[J]. 民營科技,2014(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