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琳
摘 要:本文將簡要分析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現狀,并論述基于“互聯網+”模式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原則及策略,其中主要包含政府、高校、社會及學生4個方面。通過本文的分析及研究,旨在促進高校創業教育質量的有效提升。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更嚴格,高校創業教育的創新發展成為必然趨勢。將互聯網技術結合至創業教育活動中,將有效地豐富創業教育的內容及手段,為社會主義的發展事業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關鍵詞:“互聯網+” 大學生創業教育 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1(b)-0199-02
1 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現狀
1.1 高校創業教育理念滯后
現階段,高校創業教育活動,是中國社會經濟及教育事業平穩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但基于目前的高校創業教育環境分析,我國教師與學生的就業觀念較為陳舊,普遍學生以及家長以穩定的工作作為職業生涯發展目標。社會環境與校園教育中,創業教育理念的滯后性,使得學生在針對創業教育的認知程度,以及目標定位中存在一定的偏離。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氛圍不佳,大學生的創新興趣與積極性較低。高等院校創業教育理念淡薄的問題,成為影響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的重要影響因素。
1.2 高校創業教育重視不足
創業教育理念在高等院發展多年,社會各界針對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的關注度成上升趨勢。但高等院校創業教育發展中水平仍待提升。首先,高等院校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更多的熱情與興趣放在專業知識中,對于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并未充分認識到 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其次,高等院校在開設創業教育課程時,缺少正確的方式及理念指引,教育教學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例如,大量非專業教職工擔任教師角色,創業教育模式缺少正規性。
1.3 學校教育環境不夠完善
現階段,我國高等院校創業教育活動中,創業氛圍滯后問題已經引起政府的高度關注,但對于創業教育的改革創新影響力度較小。部分高校不僅創業教育氛圍尚未形成,并且高校管理者較少為學生的創業活動,提供應有的指導與支持。首先,高校缺少創業教育的環境氛圍及政策體系,將會影響創業教育開展的成效性,打消學生自主創業的積極性與熱情。例如,江西某高校學生策劃出共享項目的計劃書,并希望借助學校的力量進行推廣。但由于創業教育資源的缺失,以及高校創業體系的不健全,最終該項目以失敗告終。其次,大學生創業活動的資金成為主要限制性因素,資金短缺及政策缺失,為創業教育環境不健全的表現之一。
2 基于“互聯網+”模式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原則
2.1 “以人為本”為基本原則
基于“互聯網+”模式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活動,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首先,高校創業教育中,教師應樹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理念,尊重學生的個人發展目標及個人選擇,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并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由于高校學生的成長環境及個人接受能不同,因此,針對創業知識的需求也不同,教師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針對學生的需求提供創業教育內容,實現具有針對性高等院校創業教育活動。與此同時,每個年級學生對于創業知識的理解及需求不同,在大學每個階段應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創業教育活動。
2.2 “大眾創業”為基本指導
基于“互聯網+”模式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活動,是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解決我國就業困難問題的主要路徑。高等院校創業教育活動,應堅持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基本指導。創業活動需要借助社會中大量的資源、經驗等完成,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將為創業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最終目標為共同富裕,創業教育活動是解放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方式,有效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能力,促進社會生產力的進步發展。
2.3 “互聯網+”為基本方式
高校創業教育工作者可借助網絡平臺,向學生推薦創業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例如,教師可借助微信公眾號,每日定時向學生推送創業的相關知識,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創業思維。通過互聯網平臺向學生散播創業理念,提高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及活力。當代青年大學生應緊抓創業教育的大環境,借助網絡平臺中的資源,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避免被傳統發展格局禁錮。
3 基于“互聯網+”模式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策略
3.1 政府方面:發揮政府職能作用
基于“互聯網+”模式的大學生創業教育,需要政府部門充分發揮服務管理職能。首先,政府職能部門應對社會中,教育資源進行有效整理,大力組織社會專業培訓機構。在政府的支持之下,解決我國社會中存在的產業過剩問題。政府應為高等院校的創業教育活動開展,提供理論指引及政策支持,提高高等院校創業教育的質量及水平。其次,政府部門應注重創業教育社會輿論環境的構建,為高校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營造積極良好的社會環境。最后,政府職能部門應健全大學生創業扶助機制,對大學生創業活動提供相應的支持。
3.2 高校方面:轉變創業教育方式
高等院校傳統創業教育活動實效性較低,對于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及培養,影響力度較小。高校創業教育的創新發展,首先,高校應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將學生的創業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并借助大數據技術進行理性分析。針對具有創業意愿及創業潛能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提高創業教育的成功幾率。其次,高校創業活動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借助互聯網平臺豐富創業教育的內容及形式,提高創業教育的時效性及針對性。與此同時,高校可搭建出學生在線學習平臺,有效地打破了時間及空間對于學生學習的限制,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
3.3 社會方面:構建社會支持體系
基于“互聯網+”模式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活動,應積極構建社會人才評價體系及支撐體系,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及作用。首先,基于“互聯網+”模式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應建立健全公共服務機制、完善創業的規章制度,注重人才的培育及建設。借助互聯網平臺,可將創業學生的信息進行公布,社會企業有選擇性的進行資金支持,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幾率。其次,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化發展,對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高質量人才的培養活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3.4 學生方面:培養學生創業能力
基于“互聯網+”模式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有效性提升,基于學生維度進行分析,首先,學生應積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對于學生的網絡使用能力、創新能力等有著更高的要求,大學生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便捷性,學習更多創業相關知識。其次,高校應將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相聯系,為學生的創業活動提供學習平臺,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4 結語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創業教育改革創新提上日程,深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高校創業教育活動,可借助網絡平臺及網絡資源,豐富創業教育的內容及形式,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高等院校提高創業教育的質量,為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孫瑩瑩,張懷剛,王恩澤.“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索實踐——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團委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3):22-23.
[2] 趙軍,楊克巖.“互聯網+”環境下創新創業信息平臺構建研究——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為例[J].情報科學,2016,34(5):59-63.
[3] 馬妙明.“互聯網+”形勢下的高職教學改革的研究——基于“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視角[J].遼寧高職學報,2016,18(9):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