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
摘要:成功的體育教學就是“成功體育”表層的解釋。體育教師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然后通過教學原則的靈活運用,不斷的優化教學方法,努力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不斷提升主體性的一個教育過程。
關鍵詞:體育教育;實施方法;成功教學
在我國實施素質教育以來,一直在不斷探索與其適應的最有效的方法,“成功體育”教學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是體育教師根據我們現在的素質教育要求,靈活的運用教學原則,對學生進行教育。相比普通的教育模式它不僅是將眼光放在眼前,更是放眼未來。
一、“成功體育”教育
增加老師與學生之間互動,讓老師更加了解學生的想法從而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自身來影響學生超越自己,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精神,不斷引導和支持學生堅持下去,從根本影響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和不斷追求卓越的心理,使教育朝著自我教育的方向去,從學生需要他人監督朝著自覺自律走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步走向成功,教育也取得成功,老師與學生的關系也將發生改善,老師與學生之間慢慢形成良師益友的良性循環,并使最終走向成功[1]。
二、“成功體育”的實施方法
成功教育主張:把培養學生的成功心里學習內部動力機制作為教學目標。我們大體可以給“成功體育”分成三層
(一)第一層: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直至學生成功簡單來說就是教師幫助學生成功。目的是引導學生從不積極的心態到一個積極的心態參與到學習中去,老師也經常對學生進行不斷的鼓勵和支持,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和幸福。讓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得到初步的形成,認知能力也有初步的提高。
(二) 第二層:教師輔助學生,學生為主要完成人。學生嘗試成功的力度加大,就是學生嘗試成功。第二層的目的是教師輔助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嘗試感受成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不斷的為學生創造情景機會,讓學生深入其中,設置問題和挑戰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它,并引導學生對自己進行一個自我鼓勵,也對自己的能力大小有個大概的了解,在另一個層面來說,老師在重新認識學生的同時,學生也可以重新認識自己,讓學生在這個成功的過程中感受體會獲得更高層次的成功,也使個人能力得到提高和發展,進一步在發現自我。
(三)第三層:這一層需要靠學生自己來完成并走向成功,當然老師不可能不參與,老師仍然需要去對學生進行一個幫助指導,不過這一層的指導就是點到為止,靠學生自己理解和認識來將老師的點化運用最大化暨學生自己爭取成功。目的是讓學生自己進行自主學習,依靠自己的能力自助走向成功[2]。要求教師在開始的時候幫助學生內心有一個對自己的期望和對自己的要求,并告知學生成功的影響因素,讓學生認識到成功并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引導學生怎樣去主動尋找機會看到機會,并且抓住機會。更重要的是需要教育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無論成功或著是失敗都要適當合理的激勵自己。成功的時候激勵自己做出那么多努力同時不能驕傲繼續努力,當失敗的時候也激勵自己已經努力過,要引導學生形成一種正確的觀點。但是我們“成功教育”的觀點是讓學生成功,可以允許學生失敗,但是不能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一直不理想,這樣會使學生的心理產生挫敗感,會影響到學生以后的發展與進步。所以教師在實行“成功教育”模式中也應該具有整體性和針對性相兼顧的能力[3]。
三、“成功體育”的成功教學
項目:競走接力
教學目的:練習學生競走動作,讓學生認識團隊精神合作意識
教學實施:教師帶著學生做熱身運動,然后老師給同學們講述游戲規則,按照學生人數平均分為若干組,劃分場地,練習開始,每個小組第一名學生拿著接力棒站在起跑線做準備,教師在起跑線旁邊吹哨記錄時間,哨聲響之后學生手持接力棒以競走的動作向前運動,到達終點之后快速跑步回來,將接力棒傳到下一位同學手中,下位同學以同樣的方式進行下去,以此類推,最先也就是所用時間最短的隊伍獲勝,比賽結束。對同時較短的組進行表揚,同時激勵用時較長的組,讓他們再接再厲,并讓每個小組代表總結這次比賽。最后讓大家暢所欲言,或著讓他們自己提一些建議[4]。
此案例是一個簡單的競走比賽案例,它主要鍛煉了學生體育運動的競走項目,同時也活躍了氣氛,讓學生的體育課整體在一個歡快的游戲中進行,后期的成績以及激勵更讓學生們在另一個方面重新認識到自我,同時也讓體育課更加富有趣味性,讓學生們感受到成功帶來的成就感,慢慢學生可能會愛上體育課,也是我們“成功體育”的一個目的,讓學生從不想上體育課的被動性到學生對體育課產生興趣并愛上體育的主動性,也多方面印證了教師為主導角色,學生為主體。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成功體育”模式可以讓部分學生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律性,并讓一些體育運動得到實踐和練習,當然也許會有其他方面能力更高層次的提升。一種教育模式的好與否我們暫時無法評判,但是我相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參考文獻:
[1]王立沖. 職業高中體育教學中”成功體育”模式的探究[J]. 華章, 2010(29)
[2]呂強. 提高職業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研究[J]. 赤子, 2014(1):142-142
[3]閆振義. 淺析新課程背景下職業高中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 贏未來, 2017(1):0059-0059
[4]蔣少遜. 職業高中體育教學內容探究[J]. 體育世界(學術版), 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