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芳
(山西路橋第一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在對公路工程進行施工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對相關的施工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應用,并從工程施工的各個環節入手,對公路施工的質量進行有效的控制,以此來保證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質量,使公路建設事業的發展得到進一步的深化,更好的為國民經濟發展而服務。
1.1.1 灰土擠密樁
在施工區域的軟土地層具有過大或過小的含水量時,需要對灰土擠密樁加以使用,如果含水率較大,可以在孔內填充石灰粉或干粉,對其中的水分進行吸收,可以采用快速成孔澆灌的方法來完成,也可以將成孔和下套管工作同步進行;如果軟土地層含水率較小,應該將加固范圍中的土層預先浸濕,按照先外圈后里圈的順序進行間隔成孔,成孔以后,要避免被水浸濕,要在當天完成回填和夯實工作,為了防止夯擊操作造成孔縮堵塞的問題,每個孔打完以后都要立即回填,如果所在區域的土質較為松軟,且需要密集的打孔施工,應該對間隔跳打夯實的方法加以應用,再進行填料以前,應該對孔底進行夯擊,根據試驗數據對密度要求加以設置,回填以后立即夯實,要對下料的速度以及夯實的次數進行嚴格的控制,應確保回填料拌和的均勻性,其含水量也要進行有效的控制,要結合計算用量,對孔內進行填料,確保實際填料與計算填料基本吻合;使用的夯錘重量應大于100 kg,盡量應用棗核型或梨型的夯錘,這樣能夠對孔邊緣進行有效的夯實,如果所在區域的地下水位相對較高,應該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地下水位,然后再進行回填和夯實;如果出現斷裂、松動的現象,應使用專用工具將其取出,并根據相關規定對其進行重新的回填和夯實,確保各項操作能夠達到設計要求。需要按照相應的配合比對灰土進行稱量,下灰量、夯擊次數等都要與規定相符,在施工過程中要根據質量評定標準采用抽樣的方法對工程進行檢查[1]。
1.1.2 輕質路堤
對輕質材料加以應用進行路堤的填筑,能夠降低對地基承載力方面的要求,當前階段,國內已經有成功使用粉煤灰進行路堤填筑的經驗,能夠將路堤自重降低25%,通過重型擊試驗對最大干容量進行測定,由于硅鉆型粉煤灰本身沒有塑性且粘性較小,可將含水量控制在37%~41%之間,這樣能夠對壓實性能加以保證,需要使用1 m~2 m的粘土對粉煤灰路堤的邊坡進行包覆,提升邊坡的穩定性,路床頂面需要用厚度為0.3 m~0.5 m的粗粒土進行封閉[2]。
1.1.3 合成土工材料加固
在對淺層的軟土路基進行施工時,可以使用土工布在地表進行鋪筑,再進行路堤的填筑,在此過程中,土工布主要發揮加固、過濾、分隔及排水的作用,能夠對常規置換方法加以替換,如果軟土層的厚度在3 m~5 m,可以對砂墊層和土工布進行聯合應用,可以適當降低排水砂墊層的厚度,可以在路堤與地表間進行多層土工織物的鋪設,通過材料本身的抗拉強度,應對地基當中的滑動變形問題,使地基的穩定性得到保證,還需要對填土的速率進行有效的控制,再采用超載預壓的方式進行配合,確保地基能夠迅速的固結,對聚乙烯或者聚丙烯的土工格柵加以使用,配合網箱席墊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主要是為了對填料以及地基土的位移問題進行限制,降低局部的荷載問題,應用這種方法至少可以降低40%的沉降量[3]。
在對路基路面進行壓實作業時,需要對攤鋪的速度和壓實機的作業長度進行協調,使兩者的穩定性得到保證,如果施工時的風速較小且氣溫較高,碾壓段不能設置過短,在氣溫較低且風速較大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縮短碾壓段的距離,如果壓實期間發生瀝青混合料粘輪的問題,可以在碾壓輪上進行少量的灑水,在瀝青面層沒有徹底冷卻以前,不得將重型物體或機械設備放置或停留在路面上,同時還要保證路面沒有油料或礦料等雜物,對于機械無法壓實的部分,需要使用振動夯板對其進行夯實,在對碾壓段長度進行具體設置的過程中,需要參考瀝青的攤鋪溫度以及基礎材料的性質來完成。
在對公路路基路面工程中的排水施工技術進行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以下內容選擇排水設計方案:
第一,要對施工區域的地下水位進行合理的控制,防止路基路面受到水文因素的影響造成穩定性下降的問題;
第二,需要對地表水的排放措施進行深入的研究,防止路基路面的質量受到雨水問題的影響,由于上述兩點內容的切入點不同,所以在對施工技術進行選擇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具體包括以下幾點:一是以控制地下水為出發點,當前可以應用的技術方法是:對路基路面施工中的最小填土高度進行適當的提升,并在路基路面底部設置隔水墊層,在對公路工程的路基路面進行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對現場的排水溝進行臨時的設置,并根據相應比例,將石灰原料適當的摻入到路基底部,設置臨時排水溝是為了將現場的地表水盡量排除,達到控制地下水位的目的,而摻入石灰原料則是為了提升地基基礎的穩固性,使路基路面能夠具備更加理想的防水性能;二是以地表排出為出發點,如果施工條件允許,可以對縱向碎石盲溝以及分隔帶加以設置,通過對橫、縱向排水管的設置,將施工階段的雨水問題集中排放到分隔帶當中,利用下滲水將路基路面的地表水排除,此外,也可以從路面滲水入手對排水設計進行強化,簡單的說,就是對具有良好透水性能的施工材料進行選擇,修筑集水溝,并將排水系統沿著公路邊緣進行敷設,對路面水進行引導,并完成下滲,與此同時,由于瀝青面層在水量下滲方面較為有限,且排水方式也較為單一,所以可以對橫向排水管加以設置,每隔10 cm設置一道排水管,以此來增強下滲水的排除效率,當然也可以對邊溝或邊溝急流槽加以設置,輔助路表水的引出。
工程的項目經理應該針對工程施工過程安排總工程師,由總工程師對各項施工技術和施工質量進行監管,按照質量控制要求,設置測量小組、試驗小組以及質量檢查小組,對工程施工的質量進行檢查、控制和驗收,在對質量保證體系加以建立和完善的同時,要對質量檢測的方法加以重視,在工程施工以前,應該根據招標合同對施工的細則加以編制,對技術指標、施工工序以及檢測方法進行具體的明確,同時還要通過明文規定對獎懲措施以及工程驗收方法加以確定,要做好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工作,加強對施工工藝流程的檢測和控制,還可以引進先進的設備對施工的水平和質量加以提升。
應該將施工的一線作為重點管理的內容,特別是工序方面的管理工作,要求管理負責人對管理工作加以落實,在施工現場進行嚴格的監管,在具體施工時,要求有相關技術人員對各項操作進行指導,特別是在關鍵環節施工中,要求管理人員到場監督,一旦發現違規操作的行為應立即予以制止,避免操作不當對工程的整體質量造成影響。
對材料進行合理的選擇,能夠從根本上控制工程的質量,材料質量的好壞將會對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在對施工材料進行選擇時,需要對各項因素進行綜合的考慮,例如環境影響因素,如果所在區域氣候較為寒冷、屬高原凍土地段,那么就需要選擇具有良好抗凍能力的材料進行施工;如果所在區域溫度較高,則需要對耐高溫變形材料進行選擇,重要交通運輸路段,則需要對材料的抗壓能力進行考量。總的來講就是要結合工程實際對材料性能進行有效的控制,除此之外,在材料進入施工現場時,需要對材料質量、型號等進行嚴格的檢查,并做好材料管理工作,不能對材料進行隨意堆放,應設置專門的材料管理區域,避免材料受到環境因素影響出現變質或質量下降的問題,以此來保證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質量。
在混凝土拌制方面同樣需要進行質量控制工作,特別是等級較高的公路工程,需要對材料拌和的時間進行嚴格的控制,在材料配合比能夠達到工程施工需要的情況下,對材料進行有效的拌和,能夠使混合料的均勻性得到增強,有利于施工質量的提升。對于瀝青這種需要進行加熱處理的混合料,一般需要將加熱時間控制在6 h以內,而且在加熱的溫度方面也具有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按照材料制備要求進行操作,不管是加熱溫度不夠還是加熱時間過長或過短,都會對材料性能和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集料需要按照一定的速度進行裝載,中間放置細集料,外圍放置粗骨料,避免細集料出現水分流失問題,使材料凝結時間得到保證,以此來保證公路建設的強度。
在完成材料攤鋪以后,需要對碾壓工作進行控制,碾壓工作主要是由初壓和復壓組成,要進行壓實的過程中,要對行車的速度進行有效的控制,保持勻速前進,沿著由低到高的方向進行碾壓,初壓完成以后應立即開始復壓工作,間隔時間不能過長,每個階段都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碾壓次數的設定,并做好混合料壓實度的檢測工作,確保路面壓實質量。
為了使公路施工的質量得到有效的保障,需要對操作規程加以執行,提升質量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根據公路施工技術規范,需要將精品施工作為施工的主要目標,對工程施工的質量指標進行嚴格的控制,要對相關的質量檢查制度加以落實,由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以及監理單位共同完成工程的質量檢測工作,并由相關質量檢測部門進行檢測,確保施工質量能夠達到設計標準。
路基路面施工技術的有效應用,是確保公路施工質量的前提,施工單位一定要熟練掌握相關的施工技術,并做好質量控制工作,使該項技術的作用得到有效的發揮,增強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