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婧
(山西二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45)
隨著我國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工業民用建筑可以像機器生產那樣,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預制好的房屋構件,運到工地裝配起來就成了裝配式建筑,這種建筑的優點是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節約勞動力并可提高建筑質量,裝配式建筑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6年9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并決定大力發展的綠色施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按照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要求,大力發展鋼結構、混凝土等裝配式建筑;裝配式建筑具有發展節能環保新產業、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動化解過剩產能等一舉多得之效,隨之這股風潮在全國范圍內大力開展。與之同時,裝配式建筑也有其發展制約因素的產生,企業沒有使用裝配式建筑的積極性;質量方面,國內裝配式建筑無法克服 “連接差、接縫滲漏、保溫性低”等通病;裝配式建筑還有一些缺陷(抗震性、防水、隔音差等)沒有持續改進,裝配式建筑與傳統現澆建筑相比造價偏高,甚至二者兼而有之;裝配式有局限性,不是所有的建筑所有的部位所有的構件都能進行裝配式的,如基礎和地下室底部加強部位等不能使用。
隨著裝配式建筑在全國的大范圍推行,人們越來越關注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式建筑成本方面的差異;與傳統式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最直觀的優勢就是減少勞動力、改善工人作業環境、降低噪聲、環境保護方面;但是有利也有弊,下面針對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式建筑增減量成本進行分析:針對抗震設防等級6度~8度,預制率30%以上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增量成本約為300元/m2~500元/m2,一定規模的項目的增量成本基本可以控制在300元/m2,所謂一定規模,主要是PC構件規模化、吊裝工人操作的嫻熟程度及措施費的有效控制等,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相比傳統現澆式混凝土結構成本有增有減,總結以下六個方面。
1)鋼筋人工費單價提升:裝配式建筑傳統結構部分的鋼筋人工費,由于鋼筋含量降低,且容易施工的鋼筋部分均存在于預制構件內,造成鋼筋人工費的提升,提升幅度為40%左右。
2)混凝土澆筑人工費提升:裝配式建筑的傳統結構部分的混凝土人工費由于含量降低,且由于施工部分均存在于預制構件之間的補充部分,施工難度提升,造成混凝土人工費的提升,提升幅度幾近一倍之多,比如預制外墻板之間只澆筑暗柱部分等。
3)模板制作安裝人工費提升:裝配式工程模板比傳統現澆式模板工程量減少,相當于原來的化整為零,所以裝配式模板人工費單價比現澆式高,整體成本增加。
4)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式建筑相比特有的費用:增加的PC構件的吊裝成本(例如施工人員經驗不足導致構件安裝進展慢影響成本)、運輸成本、坐漿及灌漿成本、打磨、封堵防水等工序的費用。
5)裝配式工藝增加外墻打膠修補作業人員。
1)預制構件的模具費用及整個預制構件增加是最直觀的材料增量的部分,根據預制率的不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部分鋼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轉移至預制構件廠進行,減少了這部分的費用,但是預制構件價格在2 500元/m3~3 300元/m3之間,折合建筑平方米的價格為500元/m2,是影響增量成本的主要因素。如何實現預制構件規模化采購、規模化生產、規模化運輸是降低其價格的關鍵所在。預制構件的運輸費用這是傳統建筑沒有的(運距60 km以內,預制構件的運輸費用為100元/m3~150元/m3)。預制構件的標準化較低、規格尺寸多,導致運輸效率偏低,運輸費較高。
2)結構連接處增加了套管和灌漿料、坐漿料、鋼墊片、預埋件等。
3)現澆部分與PC構件接觸部位使用的支模材料費的損耗類加大,而且部分材料必須進行特制。
4)預制夾心保溫墻增加了外葉墻的連接件。
5)預制構件連接部分的材料費提升,封漿料、坐漿料(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外墻縫表面用高分子密封材料封閉,以達到良好密封防水效果,增加了這部分費用)、墊片、膠條、角鋼、封堵部分的防水、墻底套筒等等。
1)大型機械費用增加,由于預制構件最終是全部由垂直運輸機械吊裝就位的,預制構件一般尺寸和重量較大,與傳統建筑相比塔吊的有效使用率及載重量加大,從而使大型機械的個性化需求提高了,設備的租賃成本,導致塔吊的進出場費、租賃費和機上人工費、塔吊基礎、所耗電費等費用的增加,因此唯一的辦法只有優化構建設計,進而優化塔吊型號,從而降低成本。2)構件的本身運輸車輛費用增加。3)構件運輸的專用吊具、托架等費用增加。
1)坐漿、灌漿的檢驗試驗費為另增設的成本。
2)由于使用預制構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現場模板及支撐、模板支拆量大大減少。爬架亦或是外墻掛架代替腳手架,如果能在前期策劃中進行優化,這部分費用或可降低。但如果地方性政府強制使用全鋼爬架,則此部分費用增加。
3)PC構件中灌漿套筒是否暢通的檢查費。
1)需要單獨增加預制構件整理堆放區,而且靠近樓號最近的距離,同時它在現場的占地面積較大,必須分構件類別劃分,導致臨時設施費的費用增加。
2)由于運輸預制構件,載重汽車的負重較大,對場內道路的強度及剛度要求提高,導致臨時設施費的費用增加。
1)目前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技術復雜,這對我們的技術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在短時間內引進和聘請專家來指導,導致成本增加;2)就目前來看,裝配式建筑工人施工技術尚不成熟,操作不熟練,所以工期方面會比傳統建筑要長很多,所以隨著工期的延長,管理費用會隨之增加;3)深化設計費用增加,與傳統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因為有預制構件,為了使施工過程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需要對圖紙進行深化設計(也就是二次設計),成本加大;4)由于裝配式方面的人力資源比較少,在人員培訓方面的投入加大。
裝配式建筑就目前發展階段來看,在不考慮其環境成本、社會效益的前提下,工程成本相對于傳統式建筑來說是增加的。放在更宏觀的思考維度,成本只是需要考慮的其中一個因素,從全局、從整體、從長遠進行思考,未來為了綠色環保低碳和提高建筑品質,適當增加造價也是能接受的,但降低施工成本,這是我們接下來必須要面臨的問題,未來隨著國家相關政策鼓勵和工藝的逐漸成熟,成本差異可能會慢慢縮小或者會達到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我們要做到從前期開始有針對性的重點控制、清晰關注、關注方向等,到施工過程中積累經驗,加強工人操作水平的專業度,并且隨著PC技術的不斷進步,必須改掉用傳統的設計思維來設計裝配式,而是要用裝配式的設計思維進行設計,進一步提高模具的利用率、周轉率,在一個區域內使模具真正形成專業化,這樣成本才會逐漸降低。在這個逐漸磨合的過程中對如何有效控制成本明確了思路,為今后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