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鐘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 400000
科學技術的軟實力在我國的社會發展進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社會經濟轉型期,應用更加高效的科學技術能夠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中,知識產權作為其中的基本組成,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知識產權的質量與數量,甚至決定了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的發展。高等職業院校作為為技術服務行業提供人才的重要搖籃,也是相關科學技術發研發的重要孵化地,高等職業院校自身所擁有的知識產權對于院校的綜合實力與社會影響力也有著較大的影響,如何更加有效地對知識產權進行管理,構建更加高效的管理制度,是當前高等職業院校管理當中的重要課題。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重要性逐漸被公眾所認識,知識時代下,知識產權所能夠創造的社會價值越來越突出,無論是對于企業而言,還是對于國家而言,知識產權都對其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當前的國家實力的競爭上,知識產權所代表的軟實力是影響國家科學技術實力的重要因素,諸如許多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被海外國家所壟斷,對于我國的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負擔,企業的正常生產當中對于相關專利產品的使用只能夠依賴于進口,我國每年因為缺少核心知識產權而需要從國外進口的核心原材料數量驚人,甚至可以影響行業的發展,例如2018年上半年美國對中興通訊的制裁案件背后,所代表的便是知識產權的巨大影響,以芯片的知識產權為例,其中使用的知識產權專利就高達數百種,若想要制造屬于我國的芯片,就需要研究更新、更有成效的知識產權專利并應用其中,才能夠避免陷入到知識產權的糾紛當中。例如甲骨文公司就曾經因為知識產權的使用與谷歌公司發生法律糾紛,給雙方都帶來了極大的影響。知識產權的有效管理,對于促進知識產權的合理利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過去,我國在知識產權的管理上并沒有過于重視,在使用上過于隨意,由此產生了不少知識產權的侵權案件。而在對于知識產權的管理上更是缺乏了相應的制度與保護意識,使得不少知識產權沒有受到應有的保護,不少具有重要應用意義的知識產權被濫用、盜用,甚至流失到國外,被他人搶先注冊,最終知識產權的所有者陷入于被動之中,無法合法保有自身的知識產權與專利。缺少知識產權的管理制度,將會使得我國的科學技術軟實力受到影響,最終影響到社會經濟。因此,加強對于知識產權的制度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高等職業院校的知識產權管理當中,知識產權的流失已經非常嚴重。為了促進科技技術的創新發展,國家、社會、行業與高等職業院校對相關的知識產權提供了政策獎勵,吸引優秀人才投入到相關技術的研發當中。不過,由于缺乏相應的制度管理,有部分研究人員在相關的課題支持下進行知識產權的研究,利用課題資源獲得了研究進展,但是最后其知識產權卻被轉讓給了利益相關方,導致了科學技術成果的流失。根據相關調查,當前高等職業院校的知識產權流失既有被剽竊,也有被相關研究人員化公為私,也有隨相關人員流失。高等職業院校在對于研究人員與知識產權的管理上沒有制度上的約束性,即使知識產權被變賣,院校方面也無從介入。
在高等職業院校對于知識產權的制度管理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雖然院校已有科研部門對科研工作進行統籌管理,但是科研處的職能更多在于對研究工作進行支持,而在知識產權的管理上科研部門并沒有相應的制度來對其進行管理,同時科研部門也缺乏了對于知識產權進行管理的意識,這造成相關的知識產權在制度管理上的空白,高等職業院校無法及時地掌握相關知識產權的應用價值,也無法對重要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使得高等職業院校的知識產權的流失嚴重,制度管理流于形式或毫無成效,讓院校與國家都受到損失。
在高等職業院校的知識產權工作制度管理當中,對于相關的知識產權并沒有相應的制度來將其實現為實際的效益,首先是科研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正如前文所分析,當前國內大多數的高等職業院校在知識產權制度管理上只有對相關科研工作進行管理,重視的是相關論文著作的發表,對于校內的知識產權并不重視,科研人員在研究產生相關的知識產權后,并沒有更多可以應用的渠道,最終只能將其轉讓,換取更加直接的經濟收益,而不是研究更深的經濟利用。
同時,由于申請與維持知識產權與專利都需一定的經濟支出,當前高等職業院校在其管理制度上沒有建構保護基金,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只能夠依賴于所有人自身,在研發創造知識產權的過程與維持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與財力,在沒有相應的保護基金支持下,學校層面不給予其相應的科研獎勵,那知識產權的投入成本過高,對于科研人員而言將會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高等職業院校科研人員的知識產權研究的積極性,即使已經研究出了相關具有知識產權的專利,也沒有對其進行知識產權的申報,最終知識產權只停留在了研發階段,沒有轉化成實際的經濟成果。
在當前高等職業院校的知識產權制度管理當中,知識產權流失現象嚴重,主要是對于知識產權的管理沒有形成以明確的制度管理,使得科研人員在研發相關專利的過程中沒有對知識產權進行相應的管理。因此,在完善高等職業院校知識產權制度管理的過程中,首先是要建立起相應的管理體系,設立知識產權管理小組,統籌全校科研中的知識產權成果,配備專門的工作人員對知識產權的應用與開發進行管理,負責高等職業院校日常的知識產權工作。由于知識產權有別于傳統的科研工作,在對其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不能夠沿用過去老一套的管理方式,應當針對知識產權的管理配備專業人員,高等職業院校可以聘請具有知識產權管理經驗的相關專業人才負責校內當前的知識產權管理,并邀請對知識產權管理有豐富經驗的行業專家對校內的科研人員與負責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部門負責人、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以提升對于知識產權的管理效果。同時,對于相關產出知識產權的科研人員,院校方面要給予其相對應的科研獎勵,改變以學術論文建立為主的激勵辦法,在高等職業院校當中逐漸形成重視科學技術專利研究的技術創新氛圍。通過提高對知識產權的激勵機制建設,一方面能夠促使科研人員研發知識產權的積極性,另外一方面也能夠解決部分知識產權申報與維持的資金支出。
建立對于知識產權的制度管理,最終的目的在于提升對于知識產權的管理與應用,促使知識產權的成果轉化,這也是推進知識產權管理的重要過程。由于當前高等職業院校還沒有建構完善的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制度。對此,可以學習美國的OTL模式,即是在于科研人員達成協議后,將15%作為OTL的行政費用,而其余的收入作為純收入作為后續的分配收入,由相關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牽頭負責相關知識產權的對外轉化,提升知識產權轉化的效率。此外,還需要對相關的科研人員進行培訓,幫助其建立其起對于知識產權成果進行轉化的意識,促使高等職業院校提升知識產權的發展與應用。
總之,當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在知識產權的制度管理當中,還有著不少的問題,缺乏相應的制度體系,沒有相應的管理體系與管理部門,導致了知識產權的流失問題突出,成果轉化滯后等問題時有發生。對此,需要院校方面加強對于知識產權的制度管理,建立相應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并完善知識產權成果轉化,以此促進知識產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