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立志
黑龍江省漠河市財務局 黑龍江大興安嶺 165300
我國在關于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比較落后,關于中小企業比較完整的法律。我國現有的《公司法》、《商業銀行法》等都缺少支持中小企業的相關條款,所以法律的執行并未向中小企業傾斜。
事實上,中小企業信用狀況的改善、擔保機構的繁榮成長、民間融資的健康發展、一些新興融資方式的普及應用等,都離不開相應的法律法規引導、保障和在擔保機構方面,尚沒有權威的立法。
在企業信用方面,《民法通則》、《擔保法》、《票據法》和《刑法》等都涉及了信用的規范,但是相關內容分散不成體系,缺少完整、系統的法律規范。
在民間融資方面,更是迫切需要專門的立法加以規范。我國民間金融在中小企業發展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也一直處于“地下”或“半公開”狀態,甚至有“黑色”、“灰色”嫌疑,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相關法律缺位導致的。
我國金融體系的主體是工、農、中、建、交等國有控股銀行,其金融資產份額約占總量的80%。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的實力與五大國有控股銀行相比,相差甚遠。而商業銀行未將目標定位于中小企業。按照總資產規模標準評價,我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都屬于大型銀行,需通過創造利潤提高競爭力以保證其長遠發展,其關鍵因素之一是擁有優質大客戶的數量。因此,大多數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都將目標客戶定位于大型國營、優質民營企業等高質量客戶,對中小企業設置了較高的準入門檻,導致大多是中小企業缺乏必要的信貸支持。
按我國中小企業的自身特點,應有與之相適應的融資產品為其服務,但我國商業銀行目前提供的貸款種類少,很難滿足中小企業的實際需要。商業銀行針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往往利率更高,外加高保證金率,都使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過高,導致缺乏資金支持的中小企業更加望而卻步。
在中小企業貸款方面,中小型銀行的貸款比率要大大高于大型商業銀行,能夠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有效地資金支持。但是,我國的一些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合作社等中小型金融機構為了自身的發展與大型商業銀行爭奪客戶,不愿意涉足中小企業信貸。另外,由于體制轉軌和歷史原因,中小銀行的不良資產比例高,歷史負擔相對較重。因此,從總體上看,中小銀行在中小企業融資中未發揮實質作用。
企業信用是企業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具體表現在一個企業履行各種經濟承諾的能力及該企業的可信度、財務狀況、基礎素質、資產質量、社會信譽、經營狀況、發展潛力等各方面。信用等級高低是衡量中小企業信用狀況和整體信用水平的重要標志,然而大多數中小企業信用觀念淡薄,整體資信水平不高,他們的信用等級不被商業銀行認可。
中小企業存在嚴重的失信行為。中小企業的債務重,生產經營不好,而且融資信用差,逃廢債情況嚴重。企業債務重的同時又極度缺乏流動資金和發展投資資金,難以在短時間內通過盈利還債來提高企業的信用水平,信用水平不能提高,就無法繼續獲得資金。從而陷入因資金短缺導致經營績效差,經營績效差導致企業信用差,企業信用差導致資金短缺的惡性循環。
中小企業作為資金的需求方,首先要使自身成為銀行可信賴的優質企業,才能順利從銀行獲得貸款。由于中小企業指只追求短期的利益,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為應對稅務、工商、銀行等機構的審查設置多套賬簿體系,導致企業很難提供連續三年完整、規范、公允、客觀的財務報表給銀行、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和財務信息不透明,大大增加了各商業銀行對民營中小企業放貸過程中的風險控制和監管成本。因此,即使部分中小企業提供了反映其業績優越、發展前景良好、內容真實可靠的財務報告,也很難讓各商業銀行確信其內容的完整、公允、真實、可靠性。在這種情況下,民營中小企業就極有可能被商業銀行拒絕放貸。而要取得境外風險資金的注入或上市融資等對企業財務報表更高要求的融資渠道,就更加不可能了。
企業管理機制不科學。從整體上來看,中小企業戰略意識模糊,企業經營活動缺乏計劃性,企業行為短期化嚴重。而且企業的內部管理帶有著家族化的傾向,家庭主要成員以及關系密切的親戚成了企業的主要管理人員,決斷上獨斷專行,產權形式單一。資產規模過小,積累能力弱。中小企業發展初期自有積累不足,在企業成立后,利潤水平又低于大型企業,資產總量與增值速度都難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再加上企業自我積累機制的不完善,使企業資金嚴重短缺。資金不足會降低償債資產,造成現金流量不穩定,當它要以融資補充流動資金時,人們就會擔心其到期償債能力。
中小企業融資觀念狹窄、導致融資渠道單一。遇到資金困難時,大部分的民營中小企業首先想到的是向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當向銀行借款遇到困難時,很多中小企業由于知識和經驗的缺乏,又不懂得如何開拓協議投資、小額股權轉讓、融資租賃等渠道、特別是有些股份制中小企業對出讓部分股權進行融資的做法比較抵觸,導致企業的發展資金不能順利到位,從而束縛了企業的發展潛力。
中小企業貸款抵押物少、擔保難。大部分銀行針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都需要其提供相應的抵押物。但實際上很多中小企業并不能提供銀行認可的抵押物,導致銀行拒貸。此外抵押物的價值評估也是很容易引起爭議的問題,一般中小企業的可抵押資產專用性強、流動性、變現性差,一旦發生還貸糾紛,銀行變現資產的難度大。除了抵押物之外,銀行還很看重中小企業的擔保情況,但一般中小企業很難取得具有擔保資格的大企業或擔保機構的擔保,這些原因都導致商業銀行在權衡放貸風險過大后而拒貸給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