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琪
貴州省遵義市第二高級中學 貴州遵義 563000
名教育家杜威曾說道:“為了將學生的思維激發出來,必須具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境,當作思維的起點。”以此,對有效的情境進行創設,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展現音樂內容,可以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出來,把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使其產生學習動力,并積極主動投入到音樂教學活動中。
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懸念進行設置,向學生提問,給予學生鼓勵,讓其展開積極思考,為學生的思維發展奠定基礎。學生在搜尋、探索、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從被動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現[1]。在此過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學生發現問題的快樂、討厭到成功的喜悅,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琵琶獨奏《十面埋伏》時,教師可以先將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里激烈的戰爭場景展示在學生面前,并問學生:“烽火連天的戰場,什么樣的樂器可以將這樣慷慨激昂的音樂演奏出來呢?請大家展開想象,對一件樂器能否將這樣節節勝利,毫無阻礙之勢的音樂演奏出來進行討論。”一些學生受之前知識的影響,會覺得這是不現實的事情,教師對學生的思維予以激發,鼓勵學生展開積極思考。此時,教師可以再為學生播放《十面埋伏》中的“九里山大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并問學生:“請你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樣的音樂對什么樣的情境進行了講述?運用了哪些樂器?”逐漸給予學生,讓其展開深入思考,將民族樂器琵琶和琵琶古典的經典美深刻領悟到。
作為一種藝術,音樂的感染力和表現力極強,而只有向學生直觀形象地展現出音樂作品所蘊含的藝術形象,才可以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出來,讓學生和音樂情境融為一體,從而受到音樂的熏陶,促進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隨著現代教學手段的廣泛運用,為音樂情境的創設提供了方便。教師應立足于教學內容,對和音樂的情意、意境和基調相協調、相對應的教學情境進行設置,選擇適當的影視資料、照片、動畫、圖片以及音樂背景,借助多媒體手段為學生播放,如此可以將作品情境較好地再現出來,把音樂的形象性體現出來。
以歌曲《蒙古人》為例,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前,可以先對多媒體課件進行制作,將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有潔美的羊群、奔馳的馬群以及快樂勞動的人們;裊裊炊煙在蒙古包中徐徐飄出,人們的生活十分富足且幸福,這時候響起了蒙古包蒙古碼頭琴悠揚的琴聲……在這種蒙古特色鮮明的旋律中,學生既對音樂的興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能加深學生對音樂形象和情感的了解,讓他們真正愛上這首歌曲。
音樂是一門藝術,其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將抽象藝術轉變為具體形象藝術時,語言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2]。因此在運用情境教學法的時候,需要借助語言展開教學。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師的時候,應學會運用語言意識,對語言情境予以創造,這樣可以實現最佳化的教學效果。立足于音樂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可以有優美、生動的語言展開描述,創設相應的音樂語言情境,使學生的音樂情感受到感染,將學生的音樂理念激發出來,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把獨具特色的音樂審美體驗獲得。
以音樂《陽關三疊》為例,學生在鑒賞這首古老歌曲的時候,通常難以集中注意力,興趣缺缺,此時教師要善于運用語言技巧,比如:“同學們,你們學過唐詩《送元二使安西》嗎?這首詩對友人那種離別之時難舍難分的感情進行了描繪,十分感人,今天我們所要欣賞的《陽關三疊》這首歌曲的歌詞便是這首詩,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首古曲中,欣賞它的美妙之處吧。”在這樣的語言情境中,可以將學生的欣賞興趣激發出來。
藝術書劍是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重要渠道。因此,高中音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使,應立足于具體的音樂作品內容,創設一種真實、生動的環境,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領悟和感受。如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角色扮演活動,創設一種體驗情境,也就是讓學生借助角色扮演親身感受和體驗,以此使學生深刻體驗到音樂作品,并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創新意識有效激發出來。
例如,在教學《獨特的民族風》一課時,由于教學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深刻了解和認識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這三個民族的民歌風格特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與角色扮演活動。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分別對三個民族進行扮演,扮演藏族的學生,要在課堂中組織民族民歌比賽;扮演維吾爾族的學生,要和教師學習打切分節奏并展開表演;扮演蒙古族的學生,要對蒙古族的舞蹈動作進行表演……如此,借助為學生布置各種表演任務,創設一種體驗式教學情境,課堂氛圍異常活躍,學生表現地十分積極,并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了增強。
總而言之,高中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應把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當作一個重要的教學要素,這就需要將教學情境的創始突顯出來,增強音樂課堂的生命力和活力,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占據主體地位。在情境中學習音樂,才能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的提高,使音樂課堂教學目標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