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曦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校對是書刊出版生產過程的一道重要工序,在圖書出版質量控制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校對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僅內容龐雜、頭緒紛繁,而且在校對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確保信息表達的真實性,失真的信息是沒有傳播與積累價值的。圖書的出版要經過許多環節,其中,圖書校對的質量尤為重要。近年來,圖書的校對質量出現了下滑,每年仍然會有很多編校質量不合格的圖書出現。如何提高圖書校對質量是當前圖書校對工作關注的焦點。因此,探索制約圖書校對質量的因素及其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鑒于此,筆者對圖書校對工作進行了相關思考。
校對是書刊出版工作中的一道工序。即依據原稿或定本核對校樣,改正校樣上的差錯。校對工作是文字性、學識性、技術性的創造性勞動,圖書校對的主要任務是對照原稿逐一核對校樣,其作用是將文字差錯和其他差錯消滅在出版之前,改正排版中的錯誤,不僅需要校對人員有較強的專業知識,還對校對人員提出較高的要求,非常考驗校對人員的耐心、細心和責任心。
圖書校對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對校法、折校法、讀校法。其中,對校法是指校對時將原稿放在左邊,校樣放在右邊,在校對過程中兼顧原稿和校樣,一句一句地進行核對,這種校對方法有利于發現錯誤,但效率較低。折校法從第一行起校一行折一行,這種校正方法便于看清原稿和校樣字句,但不適合手寫稿的校對。讀校法是指由兩人合作,一人朗讀原稿,另一人核對校樣,這種合作形式的校對不易發現同音字,比較適合二校三校。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校對方法的時候,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
從圖書校對的作用上看,在保證圖書出版質量方面校對的作用不容小覷。圖書是一種思想文化信息載體,圖書出版呈現的信息,直接影響到讀者對文化遺產的積累傳承,校對質量的好壞影響著文化傳播的效果。做好校對工作,是出善本、不出錯本的基本條件,從圖書出版的流程上看,校對處在編輯后、印制前的關鍵環節,校對工作的細致和負責,有利于提高圖書質量,既是對作者負責、又是對讀者負責,用精益求精的精神做好校對工作,可以確保圖書質量保障體系的最后防線,規范圖書出版。
當前,制約圖書校對質量的因素較多,非常不利于圖書校對工作的順利開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圖書校對認識存在誤區、編校人員設置的不合理、“三審制”落實不到位、校對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其具體內容如下:
圖書校對認識存在誤區是制約圖書校對質量的因素之一。對圖書校對認識存在誤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出版社對校隊重視不夠,沒有意識到校對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校對工作的常設機構和專業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為了趕進度,校對時間要求提前,校對過程也較為簡單,減少校對次數的現象時有發生,難以確保校對質量。另一方面是校對工作人員的認識不足,編輯思維表現出“縱覽總觀”的特征,校對工作人員缺乏敬業精神,在進行圖書校對時沒有一絲不茍地完成工作,而是抱有僥幸心理,對差錯的存在視而不見,不能及時糾正錯誤。
編校人員設置的不合理使得圖書校對工作陷入困境。編校人員設置主要是出版社方面的工作,由于對校對工作認識不足,編校人員設置難以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無論是專業能力還是人員配置,都與當前的圖書出版工作不符,對編校人員的不重視,導致出版社編校人員流動量大,少數出版社甚至直接將校對環節取消,這些都非常不利于圖書校對工作的開展。
“三審制”落實不到位嚴重制約著圖書校對工作的質量。所謂三審制,就是圖書在校對過程中要經過三重審核,分別是初審、復審和終審,在不同階段對書稿質量的把關負責人也不盡相同,各個審級的任務有詳細的規定和分工。就目前而言,三審制的落實情況并不理想,有些出版社僅對初審比較重視,對于復審和終審沒有嚴格落實責任,一邊校對、一邊定稿、一邊簽紅的現象仍然存在,妨礙了校對工作的嚴密性,使得圖書校對的差錯率不斷攀升。
制約圖書校對質量的因素還表現在校對人員素質有待提高方面。校對人員素質直接影響到校對工作的質量,目前,校對人員素質沒有與時俱進地根據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仍然沿襲傳統的校對方法,不利于新時期校對工作的開展。與此同時,出版社由于人手不夠,使校對人員超負荷工作,或者臨時聘請兼職的校對人員,無論是校對經驗還是專業水平都明顯不足,校對工作質量難以保證。因此,探索提高圖書校對質量的策略勢在必行。
校對質量是圖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提高圖書校對質量,在了解圖書校對的基本內涵及其制約因素的基礎上,提高圖書校對質量的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下文將逐一進行分析:
加強圖書校對質量意識是提高圖書校對質量的關鍵。對圖書校對工作而言,質量意識應貫穿校對工作的始終,加強圖書校對質量意識,要把握好兩個關鍵點,一是出版社要提高圖書校對的質量意識,重視圖書校對工作的作用,在確保圖書原稿質量的基礎上,對校對中出現的問題和差錯要嚴肅對待,及時改正。與此同時,建立從上至下的圖書質量管理體系,定期對圖書校對工作進行抽查,獎勵認真負責的校對工作人員,提高圖書校對的質量。二是校對工作人員自身要增強質量意識,本著對原稿、社會、讀者負責的態度,增強工作的責任心,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觀念,樹立“精業、兢業、敬業、樂業”的意識,用嚴謹周密的工作作風,確保圖書校對的質量。
合理設置圖書編校人員是提高圖書校對質量的重要環節。出版社對圖書編校人員的人員設置應制定規劃,根據出版社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圖書編校人員,并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使圖書編校人員在圖書校對工作中有章可循。在具體做法上,首先,要設置專門的校對部門,肯定校對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價值,統籌規劃將校對部門作為出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建立崗位責任制,用明確的制度規范校對人員的行為,確保校對部門工作人員能夠各司其職,按照嚴格的校對質量標準進行校對。再次,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校對人員能夠完成校對任務,考核校對人員的工作量和糾錯量,提高圖書校對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加大“三審制”的監督對提高圖書校對質量至關重要。為了確保圖書校對的質量,往往按照“齊、清、定”和三審三校的方式,對圖書稿件嚴格把關。其中,“齊”是指要求文稿、圖稿和附件齊全。“清”是指文稿或圖稿等繕寫、描繪清晰。“定”是指內容確定,發稿后不再改動。三審制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書稿達到“齊、清、定”的要求。在具體做法上,首先,出版社應該對來稿進行嚴格把關,初審時對書稿進行全面檢查,做出評價,提出處理意見。書稿發排出樣時,先由照排人員毛校,然后出初樣,送校對室校對。其次,審查原稿質量,復審時對書稿的內容和形式再度把關。二校階段,責任美編出大樣交責任編輯,署名和日期。再次,從全社和全局的角度考慮書稿是否適宜出版,為圖書出版內容定稿。三校階段,版面責任美編接主編審核二校稿(大樣)與版面原稿對紅,并進行改動。在此過程中,要嚴格加大“三審制”的監督,確保責任的落實,從而促使圖書校對整體質量的提高。
優化圖書校對人員素質對提高圖書校對質量大有裨益。飽讀詩書、博學通識的校對人員,才能在圖書校對中最大化發揮自身的能力,為圖書校對工作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增強圖書校對人員的整體素質,使之專業配套,結構合理,富有生機,為圖書校對人員注入新的活力,在具體做法上,對圖書校對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強化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自覺性,提高校對人員的理論修養和專業水平,進而提高圖書校對質量。對出版社而言,要保證這支圖書校對人才隊伍的穩定性,應為校對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在應對工作量大時期的需要時,實現專職校對隊伍和兼職校對隊伍相結合,并為兼職人員迅速掌握校對的技巧和校對的方法,開展專門的培訓工作,使兼職校對人員為圖書校對工作作為有益補充,充實圖書校對工作團隊。
總之,我國出版事業迅猛發展,圖書校對工作的機遇與挑戰并存,提高圖書校對質量任重道遠。圖書校對工作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對圖書校對工作而言,應加強圖書校對意識、合理設置圖書編校人員、加大“三審制”的監督、優化圖書校對人員素質,深入分析制約圖書校對質量的因素,積極探索提高圖書校對質量的策略,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圖書校對質量,進而促進圖書校對工作又好又快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