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孝感廣播電視臺
隨著新媒體帶來的沖擊,電視媒體逐步化分為四個等級,即:國際性電視媒體、全國性電視媒體、區域性電視媒體和地方性電視媒體。無需置言,地市級電視臺大多屬于“非軸心型媒體群”的地方性電視媒體,處于弱勢地位。收入“斷崖式”下滑,人才流失嚴重,業務停滯不前,雖然免于被外部強勢媒體兼并,但是發展之路也舉步維艱。
近年來的電視熒屏上要數各種娛樂、綜藝節目最搶眼,像《快樂大本營》、《偶像練習生》、《中國好聲音》、《王牌對王牌》《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游戲類、益智類、對抗類等娛樂綜藝節目異彩紛呈,中國電視娛樂節目走到了一個百花齊放的時期,多元化的大眾娛樂已經成為電視行業的一個顯著的特征。
在央視和衛視夾縫中生存的地市級電視臺如何突圍,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新聞立臺,綜藝強臺”,仍然是可行的路線。從全國電視業發展的情況來看,地市級電視臺的優勢只在本土節目了。新聞是地市級電視臺的立臺之本,只是要想做大做強,有著天然的體制瓶頸。而利用本土的市場、文化和地理等資源優勢,“人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以“草根娛樂”為突破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辦綜藝娛樂節目,地市級電視臺雖然在資金實力、制播水平和人才狀況方面略有不足,但其與地方百姓有著天然的地緣優勢,擁有得天獨厚的本土基因,這種基因與當地百姓生活水乳交融,容易得到當地觀眾的認同。而綜藝娛樂節目門檻相對較低,不管是高雅的、還是草根的,無論是機關干部,還是市井百姓,都能露上一手。來自老百姓的自娛自樂,不僅可以吸引海量的觀眾參與,提升電視臺的影響力,而且還能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傳播正能量。
另一方面,時代的進步也使我們的社會更具有包容性,允許人們個性化的展示自我。草根娛樂正好能滿足人們的這種精神文化消費需求,讓人們的各種展示才華的愿望得到實現。因為對普通百姓來說,沒有機會在更高的公眾平臺,比如中央臺、省級衛視上展示,但當地的電視臺卻是最便捷的選擇。因此,以綜藝娛樂節目為突破口,整合資源,做成品牌,做成文化產業,可逐漸找回失去的觀眾,實現持續的商業價值,以此支撐地方電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突破口找到了,而如何撬動市場又是要必須面對的問題。對于大多數地市級電視臺來說,開辦綜藝娛樂節目普遍存在幾個問題:一是專業團隊不足,由于平時很少舉辦電視活動,隊伍缺少歷煉,團隊合作的默契度不高。二是在缺乏商業運作經驗,電視娛樂綜藝節目資金投入大、花費的精力大,雖然當時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影響力,但沒有一套可行的市場運營機制,一旦活動結束,影響力就慢慢消失怠盡,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因此導致電視臺明知綜藝節目是突破之路,卻遲遲邁不開步伐。
從長遠來看,地市級臺可以發揮自身的地緣優勢,走進鄉村、走進社區、走進機關、走進企業、走進學校,舉辦比如廣場舞大賽、演講賽、歌詠賽、少兒才藝大賽等群眾性的娛樂綜藝活動,吸引文工團體、機關、企業和學校等各界人士、各類機構廣泛參與。一方面發現各行業專長人才,尋找到一批表演達人、獨門絕活和演出團隊,逐步打造一支為我所用的社會力量;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自己的傳播網絡,提高關注度和影響力,重新把本地觀眾拉回熒屏。所以,對于地市級電視臺來說,重要的在于轉變思想觀念,節目不必求全責備的追求“高大上”,而在于把接地氣的活動開展起來,將觀眾凝聚在電視臺周圍,用草根的力量把市場之門打開。
擁有了足夠的收視率,擁有了足夠的鐵桿觀眾,才能形成電視與觀眾之間的良性雙向互動。在擁有號召力和影響力后,再及時推出適合地方民眾口味的文化產品,不僅通過廣告營利,還可以通過商演或其它衍生產品拓展營利空間和鏈條,獲得長期的回報。一步步獲得觀眾的青睞,一步步撬動市場,一步步壯大實力,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逐漸打破地市級電視臺的發展瓶頸。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與日俱增,精神層面娛樂消費成為一種極大的需求。綜藝娛樂節目有“短平快”的優點,可以帶來高收視、高回報。但泛娛樂化卻被業內人士批評為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行為,不斷提醒電視人應擔起社會責任。特別是一些網絡平臺播放的視頻質量堪憂,所宣傳的價值觀嚴重擾亂了人們正常的審美體驗。
作為地市級電視媒體,守土有則,有責任給民眾一個健康的展示舞臺,讓人民群眾的文藝特長和表現欲望得到釋放的同時,用健康的文藝作品來鼓舞人、引導人。特別是在新時代大環境下,更應主動承擔政治責任,宣傳主流意識形態的觀點,多注重本土文化培育,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將“草根娛樂”節目做成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溝通的橋梁,成為一道維護社會穩定與發展的地方文化品牌。
“草根娛樂”不等于沒有底線,既要群眾喜聞樂見,又要避免陷入“三俗”的誤區,不能為了娛樂而娛樂,而應寓教于樂,倡導主流價值觀,宣揚正能量,時刻肩負起文化繁榮與穩定的媒體責任,地市級電視臺才有可能在舉步維艱的困局中殺出一條“血路”,找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成功突圍。
[1]鄧正華,胡仁春.地市級電視媒體的區域化轉型策略[J].青年記者,2011(35).
[1]李德品.全媒體時代地市級電視臺面臨的困境與應對[J].今傳媒,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