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樹楠 安徽廣播電視臺
作為網絡生活中的重要組成之一,要清楚認識到網絡語言的重要性。所以編輯記者也要辯證的看待網絡語言,在做好初步探索與研究的基礎上來進行分析,確保我國媒體發展的合理性,滿足融媒體時代發展的要求。
隨著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媒體從過去單一的介質變化中轉變成為了容納多種介質的復雜性社會組織之一,這樣也就代表了融媒體時代已經全面帶來。就融媒體來說,就是建立在有效利用媒介載體基礎上來說的,其中不僅包含了廣播、電視以及報紙等的優勢,同時也可以實現對不同媒體之間的綜合,這樣也就實現了相互融合的目標。其次,在網絡的快速發展下,網絡語言隨之增加,作為區別于傳統平面媒介的語言形式,借助簡潔生動的形式也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就傳統的媒體與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來說,其融合趨勢也使得編輯記者在進行編輯工作中逐漸使用網絡語言。但是在這種發展模式下,也使得許多不符合規范要求的語言內容逐漸增加,這樣也就需要編輯記者要具備一定的辨別能能力,這樣才能正確的運用好網絡語言[1]。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網絡人群對網絡語言的傳播也使得網絡語言逐漸被人們所接受。所以編輯記者也開始借助網絡語言來進行報道,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也使得一些違反漢族語言文字規范的網絡語言逐漸增加,由于其語意不明或是歧義相對較多,這樣也就很容易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甚至還會對報道的質量產生出不好的影響。此外一些人使用了不文明的用語來進行報道,這樣也就使得大量的低俗語言不斷被傳播,不僅對媒體傳播的形象產生出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讓受眾受到了影響。在相關報紙中也刊載了相關的文章,并將一些網絡不文明用語列入到了負面清單中,相關人員表示,不論是傳統的媒體還是新興的媒體,都要杜絕出現低俗網絡語言,要正確的運用好語言,發揮出積極引導的作用,這樣才能營造出良好的語言環境。所以對于相關部門來說,要做好密切的關注與研究工作,做好網絡語言的守護工作,從不同角度上出發,保證管理的效果。其次,相關專家也提出了要主動細化職業與道德手冊,明確低俗語言的運用標準,同時還要確保從業人員能夠遵守底線,主動參與到健康網絡語言環境的營造中去。
編輯在開展創造工作時要主動的運用好網絡語言,同時還要提升對網絡語言的認識,這樣才能更好的參與到工作中去。第一,要堅持從網絡語言積極健康的方面上出發,提升對網絡語言的認識。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新型的語言形態,之所以能夠得到快速的發展,主要是其具備了一定的傳播速度與群眾基礎,所以也就需要保證網絡語言的形象性與幽默性,這樣才能促進創新型與正能量的網絡語言得到快速的發展。第二,要清楚認識到網絡語言所具備的負面影響。對于一些含義不明確的網絡語言來說,很容易影響到正常的交流與溝通,甚至還會曲解語言文字中的含義,對價值觀等的發展產生出較大的影響。所以從這一背景上來說,要求編輯記者要不斷提升自身對網絡語言的認識,。在有效規范的基礎上來主動參與到倡導文明語言運用上的意義,并發揮出表率的作用[2]。
在選擇網絡語言的過程中,要做好語言上的精選工作。同時還要運用網絡來對網絡語言進行搜索,在相關詞匯語句中進行有效的選擇,保證表達上的準確性。在反復思考與研究下選擇出最有效的詞匯語言,能夠避免由于語言生僻或是不當所產生出的創作問題。其次,是要掌握好選擇的技巧,通過使用相關的搜索引擎,以此來獲取到網絡語言,并實現對新聞的有效創造。在選擇網絡語言時,還要堅持一定的原則[3]。詞匯語言的存在主要是受到了本體所具備的特定價值與意義來說的,且在這種特定的價值與意義下,也有著特殊的文化色彩。所以在選擇中要堅持從明確、精煉以及增加報道準確性上來進行,保證語言上的豐富性與新穎性,通過從大眾的角度上出發,以此來保證報道能夠被大眾所接受與理解。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網絡時代的影響下,要正確認識到網絡語言的意義所在,通過發揮出網絡語言的價值與意義,以此來保證報道的色彩性與豐富性,這樣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提高報道的準確性與嚴肅性。
[1]吳煥新.融媒體時代編輯記者如何使用網絡語言[J].新聞論壇,2016(05):107-107.
[2]蒲萌.融媒體時代編輯記者如何使用網絡語言[J].西部廣播電視,2018(06):45-45.
[3]向麗明.全媒體時代廣播編輯記者該如何轉型[J].西部廣播電視,2017(05):14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