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焱
(寧夏廣播電視臺,寧夏 銀川 750004)
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電視新聞訪談節目已經出現了,經過了不斷地發展和探索,節目的質量越來越高。在電視新聞訪談節目中,主持人的問話藝術與節目的傳播效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主持人的主持風格、主持習慣等決定了節目的風格,主持人的職業素養也深深影響著節目的品牌形象。主持人需要具備較強的話語功力,能夠通過語言來實現節目目標,確定節目的基調,增進節目的溝通。新聞訪談節目主持人與其他節目的主持人存在很大區別,通常訪談對象為新聞人物或當事人,所以在訪談過程中要格外注意科學把握新聞事件的穿插。
對于新聞訪談節目主持人來說,節目內容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新聞性,主持人要端正自己的態度,做好“聽”的工作,要善于傾聽、懂得思考。首先,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所提問題最好是自己設計的,如果是編導設計的,也要與之進行深度溝通,做到對問題背景了然于胸,這樣才不會出現背景問題,或者出現被采訪對象正在回答時,而你的眼睛卻盯著資料看問題等沒有交流感的情況。其次,在訪談過程中,要以謙虛的態度認真傾聽訪談對象的講話,目光要始終在訪談對象身上,每個人講話時都會希望別人認真傾聽,否則講話就沒有什么意義了。再次,主持人在傾聽對方講話時,要善于通過肢體語言來給予其反饋,例如適當的以點頭的方式來認同對方說的話,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傾聽。主持人要充分發揮其在訪談中“穿針引線”的作用,做一個聰明的傾聽者,不僅要理解話語的表面意思,更要聽懂深一層的意思,根據情形判斷說話者的真實意圖。
在新聞訪談節目中主持人作為節目的中心和主導,其提問方式是很重要的。主持人對節目沒有完全的決定權,無法決定節目的進程,但是主持人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用提問將整檔節目串聯起來,靈活地駕馭談話現場。電視新聞訪談節目主持人的提問方式反映了其提問態度,要基于常識,以簡單、直接同時又包含了哲學的要素的方式進行提問。
第一,主持人可以在訪談前和受訪談對象聊天溝通,消除彼此間的距離感、陌生感,使其產生好感,愿意與你交流。主持人還需要做好現場的控制工作,把握好訪談時間,避免離題,控制現場情緒,讓節目氣氛嚴肅而有趣、熱烈而不散漫,使節目能夠在理性的狀態下進行。
第二,對于不同的訪談對象要采取不同的提問方式,對于新聞訪談節目來說,其采訪對象多對是政治人物或相關學者,所以要保持節目較強的節奏感,具有跳躍性,使訪談內容緊緊圍繞著時代問題,深度發掘談話的內容,讓觀眾感受到節目的價值。
第三,主持人在訪談中要適當地激發訪談對象的表達欲望,提高節目的挑戰性。在訪談過程中,主持人要針對現場的特定話題,適當地進行引導,讓訪談對象機智靈活地進行回答,使他們的智慧和感情充分地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新聞訪談節目與其他訪談節目不同,節目內容不能夠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進行深入發掘,強調其深刻性。要通過向對訪談對象提問,提出一些非常尖銳的問題。讓觀眾能夠了解到當事人的真實想法,在主持人步步深入的提問下使訪談對象真情流露,新聞事實一層一層被揭露,新聞真相顯現。
作為一個合格的新聞訪談節目主持人,需要用心觀察世界、感悟生命,將感受通過精準的語言表達出來,傳播給觀眾。這就需要主持人具備深厚扎實的知識基礎和主持技能。新聞訪談節目主持人要掌握語言的分寸,做到說話簡單明了,不拖泥帶水。主持人要在節目開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將串詞等熟記于心,這樣才能真正投入到節目當中,提高節目的可視性。在訪談過程中,主持人要讓訪談對象放松,盡量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主持人還要善于傾聽,緊緊追隨訪談對象談話的思路和邏輯,讓談話內容更有張力;同時要對話題進行有效的把握和適當引導,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能夠引導訪談對象說出具有新聞價值的內容。
對于新聞訪談節目來說,“第一問”有著重要的意義,將產生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也是尊重訪談對象的一種表現。開場工作做好了,能夠為節目的開展做好鋪墊,讓訪談對象迅速進入狀態,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第一問”問得好,可以讓觀眾和訪談對象適應節目現場的環境,緩解現場緊張的氣氛,有利于節目的順利進行。訪談對象在適應了現場環境后,其說話欲望會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節目的效率和質量。由于新聞訪談節目的特殊性,節目里的交流方式不著眼于立即建立交談,而是隱含了其他內容。質疑式提問是新聞訪談節目中常用的一種提問方式,在采訪過程中,主持人需要持以懷疑的態度,無論訪談對象說什么,主持人都要冷靜認真地進行思考,對于對方回答不合實際或者薄弱的地方要進行有效的追問,深入地探索新聞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