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美玉 李怡靜
(臨沂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
注:本文指導老師為孟慶梅,臨沂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微信作為一個移動網絡媒體的信息傳播平臺悄然興起,成為政府進行政務公開的一個重要平臺。2013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其中明確規定了,政府各個部門應通過利用現代技術對政府網站進行優化、強化,使政府網站頁面在搜索引擎中的收錄比例和搜索效果達到一定提升。因此,“網絡問政”的形式應運而生,成為政府公開政務信息的一個重要媒介。政務微信的推廣與應用使其衍生成為了一種專門發布外事活動、促進跨文化交流的特殊微信平臺,即涉外政務微信平臺。
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全國各涉外政務類微信公眾號的賬號特性、發布內容、互動效果等運營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研究,并對其未來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涉外政務微信是指政府在微信平臺上發布涉及國外政務信息、提供涉外政務服務、促進跨文化信息交流等特殊微信服務類型。涉外政務是基于政務微信平臺上的新的服務類型,是政務微信的衍生。
同微信一樣,從認證方式來說,涉外政務微信主要分為微信服務號和微信訂閱號。服務號一個月只能推送一次消息,而訂閱號每天都可以進行群發推送。但是,對于擁有高級接口的服務號來說,服務號就比訂閱號嚴肅。另外,從功能類型上,涉外政務微信又可分為服務功能型、信息發布型和互動溝通型。
從認證主體來看,涉外政務微信是由政府部門認證注冊,因此具有權威性。從內容上看,其發布的主要內容都是與國家政策方針相關的內容,所以更具有真實性。從行政成本來看,涉外政務微信成本低。從傳播效果來看,涉外政務微信的信息到達率更高,互動性、可控性更強。從傳播方向上看,公眾自主選擇是否訂閱,是否接收信息,具有單向性、封閉性的傳播特點。由于微信是基于圈子本身相互的“高信任感”,當微信消息被一位用戶轉發時,進而就能影響到整個朋友圈,因此其信息傳播流通速度更快。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涉外類政務微信活躍度相對較低,微信數量也較少,表現搶眼的涉外政務公眾號更是寥寥無幾。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樣本中涉外政務微信平臺的認證主體、互動效果和發布內容等方面進行分析,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涉外政務微信公信力問題。“微信十條”的第六條規定: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要求即時通信工具服務使用者通過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后注冊賬號。但是國家卻一直沒有出臺政務微信主體如何進行統一注冊認定的政策,從而導致“山寨版涉外政務微信”層出不窮,大大影響了其權威性與公信力。另外,還有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冒充當地政府部門去注冊政務微信,導致普通微信用戶無法分清楚誰真誰假,使其公信力在用戶心中大打折扣。
第二,部分涉外政務微信與公眾互動交流不足。由于涉外政務微信的發展還處于雛形階段,各項功能與服務還未完善。政府部門雖然有專人負責微信推送,卻往往缺少專門負責回復并處理用戶留言的人員。用戶在反饋問題之后,得不到運營者及時回復或者根本不回復,逐漸成為了“只發布,不反饋”的“輸出平臺”,未能實現真正的政民互動。
第三,涉外政務微信缺乏專業人才和技術支持。涉外政務微信與其他政務微信的不同點在于,它發布的大多數內容是根據外網資訊進行編輯的,這就要求運營團隊需要有具備較高的翻譯功底與跨文化知識的多語種人才,這樣才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將國外發布的重要事件翻譯出來,同時還需要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免在跨文化交際中出現語用失誤。
另外,技術問題也是影響涉外政務微信運營的一個重要因素。面對當前網絡較容易遭到黑客、病毒入侵的危險,政府在建設運營政務微信平臺時應該聘請專業的技術人才或者團隊,除了對平臺進行日常維護外,還能夠迅速處理“突發事件”,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出現問題早發現、早解決,做到“防患于未然”。
根據對涉外政務微信平臺研究出現的問題,本文對其未來的發展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面對“山寨政務微信”層出不窮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應及時出臺關于統一規范涉外政務微信平臺的相關政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首先應該提高政務微信的認證門檻,應先由政府相關部門提出申請,然后專業審核通過確保其真實性后才可以允許注冊。這就要求微信開發者能夠研究出合理的認證方式以加強微信公眾平臺認證管理。另外還要統一規范涉外政務微信的命名機制,從而使公眾通過其微信名稱就可以直觀的排除掉一部分冒牌的“山寨微信”。公信力和權威性的樹立,除了規范認證主體以外,還要做到保證微信推送內容的真實度和可信度,只有“從外至內”全都嚴格把控和規范標準,才能真正樹立涉外政務微信在公眾心中的權威形象。
涉外微信平臺除了及時發布政務信息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密切聯系群眾,縮小政府與群眾的距離感,真正做到“官民一家親”。從收集的有效信息來看,大部分涉外政務微信存在著回復速度慢、回復質量差等問題,考慮到運營者的回應時間和應對能力等因素,建議政務微信采用人工回復和系統自動回復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能夠及時給予公眾反饋,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微信運營者的工作效率。另外,公眾在微信后臺的留言就是一部分民意的反映,因此,政府應該重視微信后臺用戶的建議和意見,并且要做到及時回復、及時處理,在同民眾的微信互動中拉近與群眾的距離,使政務微信這一平臺成為反映民意、收集民智、贏得民心的又一重要途徑。
涉外政務微信公眾平臺的“涉外性”,使其對微信運營者和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外事新聞傳播工作者應該在掌握母語的基礎上,熟練地掌握一門或多門外語。這里所謂的熟練掌握,不僅僅是熟練地掌握聽、說、讀、寫、譯能力,它更要求對語言所處國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宗教禁忌、歷史等知識的了解以及對其思維方式的掌握。這就要求團隊在人才招募時應注重應聘者的專業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力引進多語種專業人才。另外,政府要加強涉外政務微信平臺的技術性和安全性,避免其遭受黑客攻擊或遇到技術故障妨礙平臺的正常運營。政府部門應該聘請專業的微信技術人員對微信后臺進行維護,加強涉外政務微信平臺的技術性和安全性。
“網絡問政”的到來使獨具優勢的涉外政務微信平臺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其仍處于起步階段,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平臺的建設與運營也有待進一步完善。對此,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涉外微信平臺的管理和建設,切實利用好涉外政務微信這一平臺,真正實現國內外的溝通,促進跨文化交流,更好地服務于民,成為一個能夠傾聽人民聲音且能夠全面為人民服務的服務型政府。